PDF下载
新课标小学体育教学中游戏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应用

李震 宋红蕾 刘启航 马志国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通州区第一实验小学杨庄校区,北京,101100

摘要: 本文基于新课标小学体育教学要求,研究游戏化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文章首先阐述游戏化教学的理论基础与实现要素,然后提出融合游戏化教学的小学体育教学模式,并举例分析其在跳绳和球类教学中的应用,最后通过问卷调查及案例研究评价该模式的实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度,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游戏化教学;教学模式;跳绳;球类
DOI:10.12721/ccn.2023.157288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问题提出

新课标体育教学提出“健康第一,动手动脑”的理念,要求体育教学从增进学生体质入手,注重体育技能与运动能力的培养,使体育教学朝着更加全面与科学的方向发展。但是,目前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仍然以传统的示范—练习—评价模式为主,较难实现新课标的要求。这需要教学模式的更新与变革,游戏化教学由此而兴起。

游戏化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利用游戏的要素与机制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机与参与度。游戏化教学具有虚拟性、规则性、互动性、挑战性等特征,能够有效调动学习积极性,加深学习体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本研究基于新课标体育教学要求,运用游戏化教学理论构建小学体育教学的游戏化教学模式,以期实现新课标提出的“健康第一,动手动脑”的教学目的,改进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

二、理论基础     

(一)游戏化教学概念与特征

游戏化教学是利用游戏机制与方式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其特征在于具有游戏的要素,如规则、挑战、互动、反馈等,同时具备教学的系统性、理论性与实效性。游戏化教学能够创设虚拟的教学环境,采用模拟与情景,加深学习体验,有效调动学习积极性与提高学习效果。       

(二)游戏化教学的优势

游戏化教学具有多方面的优势:第一,增强学习动机与参与度。游戏化教学能够创设有趣的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第二,加深学习体验。游戏化教学通过模拟与情景营造真实教学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加深学习印象。第三,培养关键能力。游戏化教学注重知识运用与问题解决,能够培养学生的协作、沟通、创新等关键能力。第四,实现个性化学习。游戏化教学提供多元的学习路径与反馈,使学习符合个体学习特点,实现个性化学习。

三、小学体育教学游戏化教学模式     

(一)模式构建

本研究提出的小学体育教学游戏化教学模式分为设计、实施、评价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游戏化教学模式的设计。在这一阶段,教师需要分析所教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游戏题材,如数字、字母跳绳、趣味运动会等;设计相关规则与评分机制,来增加游戏性;并明确教学过程与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二阶段是游戏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这一阶段教师带领学生进入游戏情境,进行游戏化教学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完成学习任务;并及时给予反馈与指导,使学习过程有序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现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监控与调整。

第三阶段是游戏化教学模式的评价。这一阶段教师采用观察、测试、访谈等方式评价教学效果。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学习兴趣与参与度、技能水平、协作能力等。教师还需要对教学活动本身进行检讨,不断改进与完善。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选择数字跳绳、趣味运动会等游戏方式进行游戏化教学,营造轻松活泼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总之,该游戏化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习体验与技能发展,能够很好地贯彻新课标体育教学理念。

(二)案例分析

案例1:跳绳教学。教师设计数字跳绳游戏,规则为:跳绳次数对应数字,谁跳得次数最多谁获胜。教师带领学生进入游戏,学生积极参与,试图跳出更高的数字。在跳绳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掌握跳绳技巧,及时给予反馈与鼓励。最终,学生的跳绳技能得到很大提高,学习热情高涨。

案例2:球类教学。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滚球接龙”游戏,游戏规则是:学生排成一队,第一名学生用脚将球滚给队伍中下一名学生,依次传递,传递过程中不能漏掉或碰到球。在游戏中,教师观察学生的球技表现,及时纠正错误动作,并给予相应的评分奖励。最后,通过游戏,学生的球类运动技能和协调性得到很好训练。

该游戏化教学模式在跳绳教学和球类教学的应用中,学生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练习并掌握了相关运动技能,教师也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模式实施效果与评价     

(一)问卷调查       

为评价游戏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研究对实验学校两名体育教师和60名小学三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教师普遍认为该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教学目标;学生也表示游戏化的体育教学更加轻松愉快,获得更多乐趣,更加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综上,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游戏化教学模式获得了较高的教学满意度,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案例评价

本研究选择两个典型案例进行评价。第一个案例是小学三年级的跳绳教学,教师采用数字跳绳游戏进行教学,学生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参与度与热情,跳绳技能得到明显提高。第二个案例是小学三年级的球类教学,教师设计“滚球接龙”游戏进行教学,学生在游戏中积极互动、配合,球类运动技能得到很好锻炼。

两个案例的评价结果证实:该游戏化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通过游戏,学生对相关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得到提高,达到教学预期目标。而教师也由传统的示范导入方式转变为游戏设计与组织方式,变“教”为“学”,实现新课标体育教学的理念转变。

五、结论与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游戏化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效果。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参与度,达到新课标体育教学的要求。同时,该模式还需要教师的主导和指导,丰富的教学资源与环境也是实现的重要条件。总之,游戏化教学模式为新课标小学体育教学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值得在教学实践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聪.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体育与健康课运用游戏化体育教学模式的可行性研究[D]. 苏州大学.

[2] 赵树勇. 游戏化体育教学模式在小学阶段应用的可行性研究[J]. 运动-休闲:大众体育, 2021, 000(020):P.1-3.

[3] 许岩石. 游戏化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 2016(6S):2.

[4] 刘殿荣.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游戏化教学模式的探究——基于体育课堂的有效性视角[J]. 体育风尚, 2017(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