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1+x证书制度背景下《化工原理及实训》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巩恩辉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冶金与汽车工程学院,山东淄博,256414

摘要:
关键词: 1+x;课程改革;考核评价
DOI:10.12721/ccn.2022.157218
基金资助:2020年度山东工业职业学院教科研项目(202026)
文章地址:

1 前言

二零一九年一月份,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 条),明确指出“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以下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1”是指学历证书,“X”是指代表某种技术技能的资格证书,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技能职业等级证书[2]

《化工原理及实训》是化工类专业的职业拓展知识与技能课程,它将生产过程中的操作单元作为教学载体,其教学内容和考核内容与化学工业职业资格证书(化工总控工)的考核内容高度重合,把该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要素与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完善课程内容和资源,充分利用利用互联网、智能手机等用户终端,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以课堂为主向课内外线上线下结合的转变,理论、实践、仿真多维度交替进行,通过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等手段进行有效考核评价,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切实增强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2 目前化工原理及实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课程建设在理念上的问题

课程改革应该立足课堂、走进课堂,但是受制于教师知识层面的缺失、教学任务的繁重等因素,存在抵触思想,内驱力不足,课程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以及改革意识需要进一步提升。

2.2课程建设在教学内容重构中的问题

本课程改革是以1+X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起点,以高质量的优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为主要研究内容,受教群体除了校内学生,还有社会上的学习者,如何有效的将课程知识点碎片化,标准化,同时将将行业标准有机地融入到课程载体,使课程内容更加贴合生产实际中是一个难点。

2.3课程建设在教学评价模式改革中的问题

受课程平台限制,很难做好课程的个性化过程考核,如何进行有效的进行个性化考核是课程建设中的一个难点。

3 课程改革的构建思路

3.1整体思路

总体的建设思路就是本着“碎片化课程资源、理实虚一体化教学设计、书证融通综合考核”的原则,重构“知识技能与岗位能力对接型”课程体系。

3.2具体思路

3.2.1打造优质课程资源:以实践项目为载体,将课程知识点碎片化、标准化,有机地融入到实践载体中,形成课程的结构化。内容覆盖该课程所涉及的全部知识点和技能点;能够体现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合理分解各类型课程的授课过程,建设结构化成体系的资源,为教师在课程方案设计、备课、授课、教学过程中提供相应成体系的资源,提升授课质量,同时学生完成相应资源学习,完成上课、学习任务、实验和实训任务。

截图1740995024.png图1 优质教学资源建设思路

3.2.2完善虚实结合的实训条件:职业教育是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基本支点,以虚拟实验、实训为基本途径,因此在课程改革建设上离不开实训条件的建设,搭建与课程教学内容匹配的虚实结合的实训条件,达到教学内容可学、可看、可练的立体效果,为课程改革的设计和顺利实施提供物质基础。

3.2.3推进线上线下、理实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借助优质课程资源和虚实结合的实训条件,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部分:即课前的线上学习、课中的线下学习和课后的线上或线下学习,理实虚一体化的教学过程分为:课堂上教师讲授理论内容,解答学生科课前自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学生去虚拟仿真实训室进行仿真操作,通过仿真实训考核的同学优先在实操设备进行上机实训。

3.2.4创新书证融通综合考核评价: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考评机制,进行多视角、多维度的评价模式,实现书证融通、动态全面的新型考评方式[3]

4 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

4.1课前自主学习及任务单设计

课程实施过程采取了项目化教学设计思路,教师为作为教学实施的引导者、学生作为教学实施的主体,学生在课前明晰教学内容,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通过观看视频、测试等方式初步了解教学内容。 

4.2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

以岗位需求为目的,整体重构教学内容,注重课程与课程之间、课程与岗位之间的密切融合,形成独立而不分散的专业模块,理论知识点以能用、够用为基本原则,重点注重技能点的实操演练,同时积极引入仿真教学手段,实现应学可讲、应讲可看、应看可练的教学目的,将职业能力、岗位能力、技术能力融为一体。

4.3课后拓展

将思政元素与素质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及各种专业活动中,依托国家级技能大赛化工生产技术、工业分析检验技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等项目,进行课后拓展实训学习,使得学习内容与岗位对接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增强,将国家技能大赛项目分解,形成多个小项目,构成课程的“面”,根据具体工作过程将项目拆分成多个任务,构成课程的“线”,将每个任务进行碎片化拆分为知识点和技能点就形成了颗粒化资源。

4.4考核评价

采取线上考核和线下考核相结合,“教师、学生、企业”相结合的“线上线下多元主体评价”方式。即评价的主体可以是专职教师、小组学生和企业兼职教师,做到线上线下学习效果考核经常化、过程化、立体化;将1+X证书制度和技能大赛引入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实现书证融通、动态全面的新型考评方式。

5 课程改革效果评价

通过近两年课程改革及实施,教师团队的混合式课程教学设计能力、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和教科研能力显著提升;通过以化工总控工岗位职业标准为依据开发课程设计,使该课程的学习与化工岗位技能训练、职业技能证书鉴定、化工生产技术技能竞赛有机融合,切实增强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构建了应学可讲、应讲可看、应看可练的1课程+1实训+1仿真的实训教学体系,解决了课程中设备结构看不见、高危作业难实践、大型贵重仪器教学资源不足等难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教师的服务拓展能力大为提升;依托线上化工原理及实训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和线下雄厚的专业实训条件,将课程的理论知识、技能操作和仿真实训直接服务于化工总控工的培训,为企业职工培训提供持续服务,扩大社会影响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凤香, 张莉. 中职物流专业教学标准与1+X证书制度标准优化融合的路径研究[J]. 基础教育论坛,2022,8:86-88.

[2] 李永健, 邓桂兵. 高职院校“1+X”证书制度试点的理解、思考与准备[J].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9,25(5):1-3.

[3] 陈小芳. 论新形势下健全高等职业教育“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J]. 中国高新区,2018,5:56-57.

作者简介:巩恩辉(1982-),男,山东济南人,汉族,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化学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