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应对社会老龄化--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症现状调研及对策

张学春 安鹏 钱霞 石成柱 董保兰

山西省大同市第二人民医院,037000

摘要: 了解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症(OP)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来医院就医患者及社区的100例中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并抽取其中有骨质疏松风险者进行骨密度、骨标志物和钙磷检测。结果 调查显示,骨密度T值与年龄的线性关系分析中(P=0.021)和T值与问卷得分的线性关系分析中(P=0.047),应用拟合的直线回归方程都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检验发现男女之间的T值差异有显著性(P<0.001)。讨论 受调查的中老年人对OP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较差,生活习惯有待改善。在OP的防治工作中,OP相关知识的普及和临床医护人员的指导亟须提高。
关键词: 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现状调研;对策
DOI:10.12723/ccn.2023.15710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人均寿命也在提高,老龄人口的不断增长,也面临社会老龄化的各种问题,其中许多人缺乏运动,以及一些不良生活习惯,极易造成钙质的流失,当钙质流失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最主要的危害就是会引起骨折,包括胸腰椎体、髋部和前臂远端等的骨折[1],椎体骨折会导致生活质量下降、食欲和肺功能减退、睡眠失调、寿命缩短等。目前治疗骨质疏松的方法很多,但大多不能达到理想效果,并且许多药物对人体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因此预防就显得相当重要。进行有效干预,骨量维持时间尽可能长或流失速度尽可能的慢,延缓骨质疏松的发展,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是医学工作者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全球性中老年人的健康问题。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随机抽样调查2023年1月---12月来医院门诊就诊的患者和社区中老年人120例进行问卷调查,入选条件是年龄50岁以上,精神正常,能自由活动者。回收100份有效问卷,不合格12份,失访8份。调查对象中男性24例,女性76例。年龄50--80岁,平均65岁。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30例,高中22例,初中23例,小学及以下17例。职业:干部25例,工人30例,农民17例,其它20例。

1.2方法

调查问卷是参考2022版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自行设计,经本院内分泌专家修订而成。由专人调查指导,问卷当场收回。调查表分5部分:第1部分为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身高体重等;第2部分为骨质疏松症认识情况;第3部分为既往史家族史调查,骨质疏松初步筛查;第4部分为个人生活习惯,第5部分为骨质疏松症风险测试。

2结果

2.1 OP 相关行为调

饮食习惯见表1,运动习惯见2

表 1 饮食习惯调查表(n =100)

截图1741056101.png

从表1可以看出,有82%的患者每天喝牛奶,但仍有8%的患者从不喝牛奶;经常吃海产品、豆制品的分别为40%和52%;有26%的患者间断吃钙片和维生素,34%的患者从不补钙;30%的患者饮浓茶;10%患者有喝咖啡习惯;16%患者有饮酒习惯;10%患者有喝碳酸饮料的习惯。

表2运动习惯调查表(n =100)

截图1741051628.png

从表2可以看出有 60%的患者运动3次/周以上,但仍有18%的患者从不运动。

2.2认知情况

患者对OP认知情况见表 3。

表3.OP认知调查表3(n = 100)

截图1741051746.png

从表3可以看出大多数患者认为预防OP非常重要,并且愿意采取预防措施,但只有7%的患者对骨质疏松知识非常了解。

2.3 OP存在骨质疏松风险率

存在骨质疏松风险率见表4。

表4 OP的风险情况调查表(n = 100)

截图1741051807.png

2.4 获取OP知识的来源

获取OP知识的来源:手机35例,电视医药广告20例,医生22例,护士7例,其它8例。

3现状分析

3.1患者数量多,发病率增长快

本次调查中,患有骨折疏松症的男性14例占59.6%,女性58例占76.5%。过去 30 年间,我国的骨质疏松患者增加了300%,预计到2035年骨质疏松性骨折(腕部、椎体和髋部)的治疗费用将达到1320亿元,2050年超过1630亿元,医疗费用增长惊人,同时还会造成沉重的家庭和社会负担。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3.2 治疗不及时

在本次调查中70%的患者认为预防OP非常重要,有70%的患者愿意采取措施,但较少患者接受正规治疗。由于受经济、文化、医疗水平影响,尤其我国老年医学的薄弱和不重视,目前大多数患者及家属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还不够,重视不足,甚至还没有把它作为一种疾病来对待,认为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产生的正常骨骼蜕变现象,即使已经确诊为OP的患者对自身的疾病也缺少相应的重视。调查发现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是就诊率的900倍,有75%患骨质疏松的绝经后妇女没有得到治疗。

3.3 OP 方面的知识不足及健康教育不够

本次调查中中老年患者对有关OP的知识得分较低,平均只有 7.8 分,获取骨折疏松知识的途径,来源于医护人员的明显低于手机、电视医药广告,表明医护人员在OP健康教育方面发挥的作用明显不足。

3.4 不规范宣传,让患者蒙受巨大损失

本次调查中OP知识来源于医药广告的占32.8%,其它途径占13.5%。据了解,每年因骨质疏松疾病引起的医疗费用至少需150亿元人民币,巨大的市场利益让很多生产厂家采用夸大宣传等手法欺骗消费者。

4健康教育干预

4.1 加强骨质疏松症病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的宣传教育

由于医护人员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良好的沟通能力,可提供比电视、书刊和医药广告更全面、方便有效的知识,能满足人们对OP知识的需求,因此可在医院和社区里通过宣讲、报纸、宣传单、板报、广播等方式进行宣教和健康指导,内容包括流行状况、危害、临床表现及预防措施等,并告之人们骨质疏松症是发生在绝经后妇女及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其发生发展受许多因素影响。OP的危害是潜移默化的,很容易被忽视,但它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共同的敌人。只有全民防范才能最大限度地减轻这一疾病对人们造成的危害。医院定期请有关专家进行OP健康知识专题讲座,印发健康教育小册子,利用互联网覆盖面广、大众化使用、放便快捷的优势将有骨质疏松风险人群建立微信群,编辑录制相关预防知识的短视频发送群中,让大家学习相关知识,起到预防作用。对有上门服务需求的人员,我们上门给予服务指导。以取得最佳效果,逐步提高全社会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和重视,从而积极地采取预防行为。

4.2 基础用药必不可少--钙剂(原材料) 促进钙吸收药物(增加吸收如维生素D) 

钙是形成骨组织的主要成分,增加钙摄入可以纠正负钙平衡,抑制骨吸收,有利骨重建。钙需要量:哺乳期1000~2000 mg/d,青春发育期1000~1200 mg/d,成人400~500 mg/d,绝经期妇女1200~1500 mg/d,老年人1000~1200 mg/d。

4.3 改善饮食结构(牛奶,豆制品,海产品等)

通过膳食来源达到最佳摄取是最优的办法。钙有广泛的食物来源,乳类食品可以提供人群72%的可利用钙[4]。奶制品是钙摄入的最佳来源,250 mL牛乳中约有250~300 mg钙。其它含丰富的食物来源有鱼、虾、虾皮、豆类、海藻类、鸡蛋、坚果、绿色蔬菜等。

我国人群平均食物摄钙量约为每人400~500 mg/d,属于低钙膳食。食物中钙含量不够应通过钙剂来补足。服用钙剂最好在晚上临睡前,因甲状旁腺介导的骨吸收主要发生在晚上空腹时。适量的维生素D摄入对钙的吸收也是很重要的,含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有鱼肝油、肝、奶、蛋黄等。近年来临床研究指出,应用维生素D治疗OP患者可以获得防止有意义的骨量减少和骨折频率的降低等多项临床效果。

4.4 适当体育锻炼和晒太阳

运动是预防骨质疏松最有效的方法。运动可抑制骨的重建,增加骨密度,提高骨峰值。而且能促进性激素分泌、大量调节全身代谢状态,明显地改善肌肉神经功能、促进骨和肌肉的合成代谢和重建、增强骨强度和肌肉强度,从而减少骨量丢失,达到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目的。此外,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改善和提高肌腱和韧带的顺应性、延伸性和柔软性,提高平衡能力和灵敏度,从而预防或减少跌倒的机会,降低骨质疏松症骨折的发生率。国外研究表明,青春期前的运动可提高骨密度并维持到成年,同时有人观察到,青春期参加规律体育运动的女性,绝经6~15年后骨密度仍显著高于无锻炼习惯的同性伙伴,参加运动的老年人,他们的平衡能力特别好,体内骨密度要比不运动的同年纪的老人高,并且不容易跌倒。

综上所述,要求人们从小就要参加规律性的高强度的体育锻炼(如跑步、游泳、跳操等)以加快骨的形成反应,争取获得最高骨峰值,从而预防未来的骨质疏松。中年人及绝经后妇女参加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慢跑、骑自行车、登山等)可抑制骨吸收、维持骨量。老年人最理想的运动锻炼应包括增加肌肉力量、柔韧性、协调性,从而可间接地、有效地减少摔倒机会及其造成的骨质疏松性骨折。

在选择运动时要遵循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劳逸结合、适可而止的原则。并学会自我监控以防止运动损伤或骨折的发生。锻炼过程中,应根据自己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一般衡量运动量是否合适,常以脉搏作为标准,活动后5~10 min,脉搏数恢复正常为准。运动频率以次日不疲劳为度,一般3~5次/周为宜。

骨质疏松的运动防治中不推荐高强度、爆发力的运动,尤其是老年人或骨质疏松症患者应予以禁忌。美国运动医学会推荐的“骨质疏松预防运动方案”是力量训练和有氧运动。

力量训练腹肌、背肌、四肢肌练习可用杠铃、哑铃、沙袋、滑轮、专门的肌力训练器、自身体重如原地跳高等进行抗阻训练,也可采用等长训练。有氧运动常用的项目有步行、慢速跑、骑自行车、游泳、爬楼梯、登山、舞蹈及各种拳操等。

日光中的紫外线照射皮肤后,引起一系列的光生物学作用,生成活性维生素D,维生素D可以调节钙、磷代谢,促进钙的吸收,并使之在骨中沉积,有利于骨形成。日照充足,每天晒太阳20分钟。时间为上午9点--10点,下午4点--5点。对于日光暴露不足和老年人等维生素D缺乏的高危人群,建议定期检测血清活性维生素D水平,以了解自己的维生素D营养状态,用来指导维生素D的补充。

4.5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长期吸烟、酗酒、饮用咖啡等生活习惯被认为与骨质疏松有关。绝大多数吸烟者从青少年开始,那时正是骨量获得的关键时期,吸烟可能影响最佳骨峰值的获得,增加了老年后骨质疏松症和骨折的发生率。Hoidrup等对17379 例男性和1339 例女性进行的队列研究发现吸烟者发生髋部骨折的相对危险度显著高于不吸烟者,且其RR值男女分别为1.36 和1.59,且其RR值随吸烟长短及吸烟数量提高而有显著的趋势。Ganry等分析37598平均年龄为 79.9的高龄妇女的饮酒情况对骨密度的影响后,认为适量饮酒可减少骨量的丢失,而过量饮酒增加了骨量的丢失。Rapuri等对498名绝经后妇女进行为期3年的队列研究发现,每天摄入咖啡因大于300g的妇女椎骨骨量丢失率显著增高。

为了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应从小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戒烟戒酒,适量饮茶及咖啡,减少碳酸饮料;粗细粮搭配合理膳食,保持适中体重,不要吃太多的肉,以免蛋白质促使钙质排出,而导致钙质流失;减少摄盐量,以免过多的钙质随着钠在尿液中排出。

5讨论

骨质疏松是一种隐匿进展性病变,一旦发病不可治愈,正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存质量和寿命,也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因骨质疏松导致髋关节骨质的病死率达20%,25%生存一年以上者丧失活动能力或导致并发症的发生,约50%患者致残,严重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治疗骨质疏松的方法很多,但大多不能达到理想效果,并且许多药物对人体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因此预防就显得相当重要。

给中老年大众提供切实可行的预防方案,防患于未然,骨质疏松的防治应贯穿于生命全过程,骨质疏松性骨折会增加致残率或致死率,绝经期妇女和中老年男性应定期体检,骨质疏松患者应尽早就医,可通过DXA检测骨密度、定量CT等检查进行确诊,根据骨密度调整治疗,尽早开始, 坚持用药, 定期监测。总之,骨质疏松不是一朝一夕发生的,日常注意骨质疏松的预防,就不会有骨折的悲剧发生。让我们认识到预防的重要性和可行性,科学预防,让我们的晚年生活活的有质量,无病无痛度过一生。“但愿世间人无病,宁可架上药生尘。”实现大健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2版[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3,39(5):377-406.

[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报告(2018)[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

[3]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4]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

[5]于冬梅,赵丽云,琚腊红,等,2015-2017年中国居民能量和主要营养素的摄入状况[J].中国食物与营养,2021.

[6] 李粉粉,周德定,叶周丰等.上海市城乡老年人跌倒的流行病学特征[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9,40(7):779-785.

[7]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临床应用共识[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志,2018,11(1):

1-19.

[8]李梅,章振林,夏维波.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的必由之路:长程691序贯治疗[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21,14(5):441-446.

[9]黄晓琳 燕铁斌,等.《康复医学》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ISBN978-117-266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