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早期运动指导用于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下肢静脉血栓预防的价值

李冬梅 董婷

陕西省延安市人民医院,陕西省延安市

摘要: 目的探究早期运动指导用于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价值。方法选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70例(2019.01-2020.12),随机分成甲、乙组,各35例。前者、后者行常规护理、常规+早期运动指导。比对两组效果。结果乙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NIHSS评分低于甲组,护理满意度高于甲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行早期运动指导,效果优良,有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效果,推荐使用。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早期运动指导;下肢静脉血栓
DOI:10.12721/ccn.2022.15720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脑梗死为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由脑部功能受损、脑组血流障碍所致,致残、致死率较高,对患者健康影响较大[1]。近年来,随诊疗技术发展,急性脑梗死救治效果显著提升,但患者仍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偏瘫等症状表现,易合并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直接影响患者正常生活[2]。因此,为促进患者早日回归正常生活,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开展早期运动指导至关重要。鉴于此,本文以2019.01-2020.12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早期运动指导对患者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效果。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共计患者70例,均选自2019.01-2020.12期间。随机分成甲、乙组,各35例。甲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60-86岁,均值(72.36±2.15)岁;病程7-23d,均值(14.23±2.34)d。乙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60-85岁,均值(72.45±2.27)岁;病程7-25d,均值(14.36±2.41)d。两组资料相近(P>0.05)。

1.2方法

甲组,常规护理,乙组加用早期运动指导。具体为:

常规护理:加强疾病宣教,积极疏导焦虑抑郁情绪,指导日常生活训练等。

早期运动指导:①被动下肢锻炼:待体征稳定后,抬高脚后跟,保持小腿悬空。协助开展被动足部、踝部内翻、屈伸等锻炼,20次/min。②膝关节锻炼:待患者意识清醒、体征改善,指导膝关节屈伸锻炼,20min/次, 20-25次/组。③肢体按摩:协助揉捏按摩患肢腓肠肌等部位,保持患者身心放松状态。佐以针刺治疗,促肌肉放松,改善肢体功能和血液循环。④主动锻炼:待患者可自主下床后,协助下肢主动锻炼。首先,深呼吸训练,10次/组。开展踝关节内、外翻锻炼,20次/组。随后开展踝关节背屈、跖屈锻炼,20次/组。最后开展腓肠肌等收缩锻炼,以患者耐受为宜。

两组患者均连续干预3个月。

1.3观察指标

记录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NIHSS评定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NSNS量表评定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软件SPSS25.0,计量(x̄±s)、计数(%)资料,予以t、x2检验;P<0.05,表明数据有差异。

2结果

2.1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的比较

甲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7.14%,乙组为2.86%,乙组低于甲组(x2=3.968,P=0.046),见表1。

表1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的比较[n(%)]

微信图片_20250304093519.png

2.2患者神经功能的比较

护理后,NIHSS评分降低,且乙组低于甲组(P<0.05),见表2。

表2患者神经功能的比较(x̄±s,分)

微信图片_20250304093522.png2.3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甲组护理满意度为77.14%,乙组为94.29%,乙组高于甲组(c2=4.200,P=0.040),见表3。

表3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n(%)]

微信图片_20250304093524.png3讨论

急性脑梗死后偏瘫,起病急骤、变化迅速,多数患者对疾病认知少,极易出现恐慌情绪[3]。此外,多数患者合并语言、肢体等障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加重家庭、社会负担。护理措施是促进患者病情好转的有效措施,但常规护理效果欠佳[4]。因此,如何提高护理措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已成为临床研究重点。

本研究结果显示:乙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NIHSS评分低于甲组(P<0.05)。提示:采取早期运动指导,能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其原因为:早期运动指导,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有效指导方案,可促进下肢、神经系统重建,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其具体作用机制为:①抬高下肢,有助下肢静脉回流,改善患肢股动脉血流量,有助于患者血运、神经缺损功能恢复。②踝关节被动锻炼,能促进静脉回流。③开展股四头肌、股二头肌按摩和膝关节屈伸锻炼,有改善患者静脉回流的作用,进而有效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除此之外,乙组护理满意度高于甲组(P<0.05),提示:采取早期运动指导,效果显著,护理满意度高,患者认可度高,推广价值大。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行早期运动指导,效果优良,有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效果,推荐使用。

参考文献

[1]关晓宁.早期针刺康复对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生活能力与运动功能的影响[J].光明中医,2021,36(20):3499-3502.

[2]王小宁,于玲玲.早期运动护理对预防偏瘫脑梗塞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24):93.

[3]李梅,李永红.早期规范化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康复锻炼中的应用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22):81-83.

[4]李淑玲,熊媛媛.早期运动护理对预防偏瘫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价值[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32(06):912-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