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家园共育指的是家庭和幼儿园都把自己当成一个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进行相互之间的了解、配合和互动,进一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纲要》规定,“幼儿园应当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儿童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家园共育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存在的不足
(一)幼儿园对家庭和社区资源欠缺挖掘
教师在开展社会性主题活动时,往往根据已有经验做出安排。家庭与社区还有多种可利用的资源,可以合作的方式,教师也不够了解可利用的家庭与社区资源的状况,局限于幼儿园内部,对每种资源的价值不明确,不知道如何与主题活动结合、如何利用。面对家庭与社区提供的资源,选择自己认为较好利用的资源进行活动的展开。幼儿园在开展主题活动时,可以利用的资源有很多,教师很容易忽视某些资源的利用,如社区的场地、活动设施;家长的职业便利、兴趣爱好等。只有将家庭与社区资源有效整合,才可以实现其利用的最大价值。
(二)没有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性地位
教师在利用家庭与社区资源开展主题活动时,没有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性地位。教师根据幼儿园安排需要选取资源,忽视了幼儿的主观意愿。除了在资源选择上的问题外,教师带领幼儿进行社区活动时,不够重视幼儿的实践操作,使幼儿成为了旁观者。活动应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作为参与者真切地感受到活动的意义。幼儿园、家庭与社区应该为幼儿的发展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三)幼儿园与家庭、社区沟通不畅
幼儿园与家庭、社区有一定的沟通,但是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存在沟通不畅的情况。幼儿园对家庭、社区的具体情况了解不足,缺乏日常互动,往往以幼儿园单面告知具体事宜,双方缺乏深入交流。交流的内容也只是此次活动需要用到的东西,没有说明该资源的实际意义,简于流程,各自不明白自己应当承担的角色。双方的沟通不到位,导致了活动的开展流于表面,没有达到深刻的理解。
(四)家庭和社区方面支持力度不够
家庭与社区不够配合幼儿园活动的展开,教师获得多方配合有一定的难度。家庭与社区对资源利用的认知不够,在行动上也没有积极的支持。影响幼儿的教育因素是多方面的,无论是家长还是附近居民,都应该拥有一个宽容与理解的心,正确看待幼儿园的日常活动,给予必要的支持。个别家长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应该由教师全权负责,家长不应该承担教育幼儿的责任,借口工作忙而不认真对待孩子的教育工作。或者是草草敷衍了事,只为完成幼儿园布置的任务而已。家长的怀疑态度与不合理的做法,使得活动的开展变得困难。社区对幼儿园的工作关心较少,往往只是幼儿园借助社区场地进行教学。社区没有发挥自身的价值,没有为幼儿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社区应当主动为幼儿园提供帮助,建造儿童乐园、儿童书屋,为幼儿园活动的开展提供人力和物力上的帮助。教育幼儿不仅仅是幼儿园的责任,更需要家庭与社区共同协助。丰富的资源能够使幼儿茁壮成长,合理的利用幼儿园、家庭与社区的资源能够最大化的实现其自身的价值,有益于孩子未来的成长。
三、家园共育促进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策略
(一)教师和幼儿家长要建立起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平等关系
针对学前儿童的教育,教师和幼儿家长间的关系往往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在进行教育过程中,应该明确教育目标,并且要将两者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家长和教师都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罗森塔尔效应提出,教师的期望对于幼儿的表现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不管是在家庭还是学校,我们都应该设置合理的育人目标,以幼儿的全面发展为主线,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同时尊重幼儿发展的阶段性和顺序性,避免拔苗助长。同时,家长和教师都应该更为注重幼儿德行的培养与发展,儿童的生活常识、规则意识以及参加社会活动的实践和交往能力,都需要家长和老师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示范引导。除此之外,幼儿园是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中的奠基阶段,其教育强调对幼儿发展的长期影响性和终身指导性,当今社会强调终身学习观的养成,因此,教师和家长都应该与时俱进地学习系统的教育知识,提高自身教育素养。
(二)提高幼教工作者的认识
教师针对幼儿的教育,要采取积极的态度来进行教育引导,同时,家长自身也要配合和支持。同时,家长本身就是宝贵的教育资源,他们来自不同的工作岗位,拥有不同的专业背景,能够有效拓展主题实践活动,增长学生见识,弥补学生知识结构的不足之处。同时,家长对于幼儿教师工作的参与能够提高对幼儿园教育目标的认同感,并且能够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家庭关系的提升。
(三)增强家长的主人翁意识
在进行幼儿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应该积极做好沟通交流,教师可以积极向家长介绍和宣传幼儿园组织的活动。家长要及时和幼儿园进行交流,积极参加幼儿园的各项活动,并提供相应的协助。教育孩子是大家的事,不能只推给幼儿园,家长应当尽好自己作为监护人的职责。理解教师的工作,客观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安排。同时,社区应当完善相应制度,将幼儿园纳入社区制度管理体制,为幼儿园提供资源。与幼儿园保持联系,并就相关事宜进行沟通。社区的帮助会使幼儿园利用资源的效率提高,使活动的开展更加完善。
四、结论
综上所述,幼儿园社会性的教育活动开展需要多方主体的参与,包括幼儿、教师、家长以及社区人员等;需要借助丰富的材料,以保证活动的质量;需要获得幼儿园外部条件资源的支持,以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王俊丽.家园共育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问题的探讨[J].亚太教育,2016(36):12.
[2]洪秀敏,姜丽云.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研究年度报告——基于2011~2013年的文献分析[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5(10):8-12.
[3]杨英姿.发挥家园共育作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J].课程教育研究,2014(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