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新课程视角下初中生物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思考与研究

​曾志红

六盘水市水城区杨梅中学,553016

摘要: 在当今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有效地渗透生命教育,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探索、探究学习,教师应当采取差异化的教学手段,分析当前初中生在成长发育过程中所存在的心理问题,引导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生命观、发展观,实现自身长远稳定的发展。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新课程视角下初中生物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思考与研究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 新课程视角下;初中生物教学;生命教育;思考与研究
DOI:10.12721/ccn.2022.15722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要通过生物知识向学生传达积极的生命观,让学生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生活中养成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和爱护生命的良好习惯。基于此,生物教学中要重视生命教育的开展,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意义分析

生命意识的培养和形成对中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十分重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学理念被不断引入各学科的发展和创新中,生命意识教育随之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而这一理念在生物教学中更应受到重视。生命意识教学作为初中生物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版块,不仅对学生身心发育和成长有着重要作用,还会对学生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生命意识,引领学生尊重生命,需要学校教育中将生命教育纳入生物教学和相关学科教学中,植入学生的内心深处并使学生养成习惯,形成正确的生活方式。因此,将生命意识教育纳入中学生物教学至关重要。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生命教育的融入现状

为了优化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融入质量,就要求教师对这一教学工作的开展现状展开详细的分析。通过深入多地区生初中生物课堂的具体教学过程以及对初中生物教师的综合调查来看,大多数任课教师在课堂中仍然只关心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以及后续生物考试成绩的提升,对融入生命教育这一工作的关注度并不是很高,一些教师也没有开展相应的教学工作。除了任课教师缺乏这一教学观念外,当下有少部分任课教师在推进生命教育的融入时,由于缺乏该方面的教学经验,直接导致了这一教学工作开展质量的低下。在课堂中,除了任课教师外,学生也是课堂上的一份子,当下对学生的综合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对生命教育的学习积极性是较低的,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当前生命教育在生物课堂中的融入质量是较低的,要求教师进行优化整改。

三、新课程视角下初中生物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思考与研究

(一)不断强化生物教师的生命教育融入意识

要不断强化生物教师的生命教育融入观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要不断引导生物教师认识到生命教育融入工作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以及生物课堂教学质量优化的重要带动作用,只有当任课教师认识到生命教育融入工作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后,其在该方面的教学意识才会得到有效强化。

(二)提高学生参与生命教育的学习积极性

第一,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参与生命教育学习对课程知识理解以及后续学业成绩提高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只有当学生认同的该项学习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后续参与这一过程的学习积极性才会有效提高。第二,生物教师在融入生命教育时要积极营造趣味性的教学氛围,只有营造了趣味性的教学氛围,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才会集中到课堂中,生命教育的质量不仅会得到有效提高,学生生物课程知识的学习质量也会得到有效强化。

(三)开展生命主题实践,养成学生良好习惯

陶行知先生指出:只知学而不知做,就不是真的教育。有行动之勇敢,才有真知的收获。这就要求生物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最终就是要内化学生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养成良好习惯。学生习惯的养成不仅取决于思想价值所处的层次水平,同时还在于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和启发。为此,要注重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例如,在学习《生物圈中的人》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将教材内容与日常饮食健康相结合,带领学生了解健康饮食习惯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不良饮食习惯会伤害身体健康,甚至会造成严重的疾病伤痛。同时,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调查活动,了解周围人饮食习惯,对比拥有好的饮食习惯的人与不良饮食习惯的人在身体健康方面有哪些差异。这样,学生就会对健康饮食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在以后的生活中加强约束和规范,逐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此外,还可以结合社会热点话题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通过实践活动锻炼学生辨识能力,也进一步养成学生良好生活习惯,从而实现生命育的有效渗透。

(四)通过生物的顽强精神,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生命观

生物圈中包含大量具备顽强生命力的生物,如在岩缝中生长的小草,扎根于岩石堆中的树根,弱不禁风的甲虫或蚂蚁,从生物世界的宏观领域进行分析、考量。虽然大部分生物普遍缺乏生存的力量,但却出乎意料地顽强生存着,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在生态圈弱肉强食的环境中,生生不息的物种都具备优秀的品质,这也可作为当前初中生物生命教育的良好素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此帮助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生命观、发展观;也可以借用相应的反面教材,让学生畏惧生命、尊重生命。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三聚氰胺事件,将其中所涉及的生物知识向学生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点进行积极、正向的迁移学习。

结束语

综上所述,让学生对生命产生正确的了解和认识,是初中生物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初中阶段学生对生命的起源、生物的演变和进化等知识都有着非常强烈的好奇心,对科学现象的想象力比较丰富,但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与探究能力不足,他们渴求教师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引领他们进入奥秘无穷的生物世界。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须将生命观念充分融入教学观念中,真正将学生对生命的理解与教学过程相适应,才能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认识生物学,热爱生物学。通过理解和分析生命观念的含义,将生命意识教育贯穿所有教学活动,通过学生的学习和体验,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和生命观念,理解生命的本质意义,关注生命,珍爱生命。

参考文献

[1]刘文达.新课程视角下初中生物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思考与研究[J].名师在线,2020(15):11-12.

[2]钱媛媛.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与研究[J].智力,2020(15):143-144.

[3]张秀梅.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意义和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06):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