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素质教育理念下小学信息技术多元化教学方法的研究

孔令花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海拉镇枧槽小学,553105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推动,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颠覆传统教育模式,关注每个学生的综合成长。目前,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依然沿用“老套路”“旧方法”,缺乏创新思路,导致学生在接受与应用信息知识上存在偏差,难以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因此,笔者立足实际,对小学信息技术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展开研究。
关键词: 素质教育;小学信息技术;多元化教学;教学方法
DOI:10.12721/ccn.2022.15704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信息技术是一门对学生有重要教育意义的课程,也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学科。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对信息社会的了解,拓宽认知领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因此,本文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多元化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利用微课引导学生课前预习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相对较少,很多学生对这门课程缺乏足够的重视,他们并未养成自主预习和复习的习惯,更多的是通过课堂时间来学习和实践,这种现状既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1]。因此,教师可以应用微课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先设计预习目标,然后提炼关键内容设计预习课件,梳理需要学习的重点知识,突出学习难点,明确学习重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自行练习操作,增强新知预习的效果。

如在教学“认识word”时,本节课的内容是介绍文字处理软件word,教材内容抽象且笼统。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应引导学生初步了解word。此时,教师设计微课引导学生预习,利用趣味化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文字处理软件的兴趣,然后从已经学过的软件界面迁移到word软件界面,让学生了解word是什么,其界面包括哪些窗口分区,最后利用小游戏介绍文字处理过程。这样一来,学生仅利用几分钟就简单了解了即将学习的新知识,且对word软件产生了探究兴趣,这对课堂教学大有裨益。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首先,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应该积极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外界具有极强的好奇心,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较之于其他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的多媒体优势更为明显,教师可以将声音、影像、图像等多种视听手段用于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构建一个具有趣味性的学习空间,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用Word制作海报相关的内容时,可以首先通过拼图小游戏或者海报观赏活动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并要求学生依据课堂中所学习的图片插入和文本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制作具有个人特色的海报。其次,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制作海报的创意和过程。最后教师可以统一收集学生所制作的海报,组织全体学生对这些作品进行打分和评价,并以公开投票的方式评选出最美的海报。通过以上教学案例可以看出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积极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空间,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提高。

在完成这些教学任务以后,教师可以要求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逐一讲解自己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发言了解他们在自主探究方面的不足之处,并对存在问题的内容进行针对性讲解,使得学生更加熟练、透彻地掌握相关的知识点[2]。采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而且可以有效提升知识的实用性,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三、积极尝试开展项目式教学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开展项目式学习的教学策略,需要教师生成学习和活动的项目,再以此为学习主线引导学生发挥主体性,进行项目完成的学习。项目式学习的优点在于明确了项目达成的目标,而学生在项目完成中可以有自己的思考和实践,能够殊途同归地得出项目结果,也就是学习作品或成果。

如在《编辑艺术字》的学习中,学习的项目有艺术字的认识、学会插入艺术字及自选图形,能够从美观、得体出发对艺术字及自选图形进行设置。这里,因为要求不同、学生的审美不同,他们在艺术字及自选图形设置中会有不同的表现。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以设计班牌为情境生成需要完成的项目,让学生交流思考,如何通过文档的美化,即不同颜色的艺术字插人与大小、位置的调整,插入自选图形的形状与颜色匹配来呈现自己认可的作品。这一项目结果没有唯一答案,我们可以让小组谈论、评价,并帮助修改,提升项目完成的效果。在这样项目成果评价活动开展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和美化能力,同时,对他们信息技术的运用和审美也是一种训练和教育。

四、依托教材精选课堂提问内容

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和创新很快,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进行教学的交流研讨,所以提问内容要基于教材,以教材为基础进行教学内容的筛选和创新。这就是一个固定的基本框架,能让教师累积充足的教学经验,再展开教学,因此一定要充分利用教材这个课程资源,精选课堂提问的内容[3]

教学《认识word》一课时,教师详细介绍这款软件,对相关窗口命令做具体认识:我们对画图窗口命令都比较熟悉,这样可以做一些对比观察,先看word窗口命令,再看其他窗口命令设计,你能够找到不同点吗?学生根据教师引导展开对比性观察,找到一些不同点,并做深入研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比分析:我们知道word是一款常用的文字处理软件,其操作功能有哪些呢?不妨自行组成学习小组,对这款软件做深入研究,看哪一个团队能够有更多新发现。学生接受任务后,都能够主动参与研究活动,组建一些小团队,展开创意探索学习。

五、科学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教学

动手操作与学生的思维活动是紧密相连的,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及时捕捉创意思维,开展能动的操作。这是因为很多创意都是稍纵即逝的,学生可能在素材的提示、教师的点拨与生活的积累中随时迸发创意,教师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践训练与运用,促进创意的进一步实现。尤其是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每个学生的真正参与、协同合作,在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的基础上,合作完成各类创意制作,实现实践应用能力的不断强化。

以word的学习为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特别开设了“电子报”的制作活动,注重学生对综合知识的灵活运用。word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与实践性,对学生的动手、协作有着较高的要求。对此,教师提供了开放性的创作空间,将学生分为了3到4人的小组,在初期先通过协商、素材搜集等不同方式,共同确定电子报的制作主题、版面中需要包含的内容。在此过程中,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可以出谋划策,展现自己的创意﹔在随后的学习中,教师则鼓励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搜集图片、文字等各类素材,展现自己对相关主题内容的思考与认知的深度。有的小组以校园为核心主题,搜集了真实的学习生活与校园美景,不仅编辑书写了优美的文字,还通过word进行了排版设计,在实践操作中有效传达了自己的创意。

学生只有亲手操作,才能巩固各种软件、技术制作的技巧,在巩固与实践中找出不同的灵感与创意,教师应提供操作的机会与平台,让学生得到自由自在的发挥,得到信息技术学习能力的全面拔高。

六、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利用微课进行导学、营造良好教学氛围、开展小组合作等策略的实施,不仅能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整体质量,优化学生的认知方式,增强实践能力,还能使学生在情感价值、实践应用、协作发展等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从而达到以生为本、多元发展的教育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张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多元化探讨[J]. 新课程,2019(25):85.

[2]赵学坤.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分析[J].科幻画报,2019(9):113.

  [3]徐杰.信息技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的研究[J]. 中小学电教 ( 教学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