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中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及培养策略

杭雨蒙

洛川县延安炼油厂幼儿园,727400

摘要: 亲社会行为是指在社交活动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如谦让,互助,合作,分享,安慰,捐赠等。但是,在幼儿园的现实生活学习中,幼儿因为年纪小、情绪不稳定、道德认识程度较低、以自己为中心,所以在交往中经常会出现冲突,从而影响到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幼儿教师要根据中班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社会性发展的目标,培养中班儿童亲社会行为。
关键词: 中班;亲社会行为;重要性;培养
DOI:10.12724/ccn.2024.15700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前言

目前,年轻父母生活压力较大,对孩子娇生惯养且无暇陪伴,这就导致了幼儿在心理和性格方面都会出现我行我素,性格孤僻,占有欲强,自私自利,不善沟通,心理承受力差等。这一现象对儿童的身心发展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对儿童的亲社会行为的培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

从动机与目标上看,社会行为可以划分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两类。亲社会行为又被称作积极的社会行为或善意行为。它包含了对社会有正面影响的一切行动,其中包含了无私的行动以及帮助别人。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一般是由家长、老师、社会其它成员共同参与的。在幼儿园的社会性教育目标中,对幼儿园的教学准则做出了清晰的说明:“愿意与人交往,互相学习,合作,分享,富有爱心。”因此,对幼儿的亲社会行为进行培育,是目前儿童素质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幼儿早期的亲社会行为对成人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谐的心理、健全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其社会发展、个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亲社会行为能帮助人们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的人际网络,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要想在社会上受人欢迎,受人尊敬,生活幸福,事业成功,就需要具备很强的社会适应性,同时也要和身边的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若仅注重对幼儿知识的获取与掌握,而忽略了对其进行的培养与引导,则可能出现“自私自利、任性”、“缺少共情”等现象,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不利。所以,对儿童进行亲社会行为的早期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二、中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策略

1.树立榜样,以身作则

一方面,作为一个教师,要对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让孩子们耳濡目染,从而能够更好地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另一方面,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位教师,必须在儿童心目中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严格要求自己,帮助他人,使儿童自觉或不自觉地去模仿。另外,由于现在的社会太过繁杂,社会现象良莠不齐,家长和老师们必须要及时的对幼儿进行监管和矫正,不要让他们学到不好的行为。由于幼儿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他们会通过观察周围和社会上的人的利他行为来进行模仿,因此树立榜样的方式是很有效的。当然,也不能忽略孩子们的互相模仿,幼儿群体里也存在领头人,大部分幼儿都会模仿号召力较强的幼儿。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仔细观察孩子的表现,对乐于助人的孩子要及时表扬;对于表现不好的孩子,要及时进行单独的辅导。当然,表扬可以当着其他孩子们的面进行,因为这是一个让孩子学会利他行为的好机会。比如,当一个幼儿主动给其他同学或老师分享自己的小零食时,那么教师就应该鼓励他,并且号召孩子们一起来学习。在小组活动中,幼儿之间出现冲突时,教师要进行干预和矫正,并教导他们要互相尊重、友爱。

2.幼儿行为结果强化,奖罚分明

运用正确的结果强化,能有效地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结果强化即所谓的奖赏和惩罚,对有正面的利他行为的幼儿要给予奖励,对有不良行为的幼儿要及时制止和批评。中班幼儿涉世未深模仿能力又极强,他们还不知道什么是对是错,虽然孩子们无法分辨好与坏,却能分得清大人的情绪。在他们做错事的时候,大人会对他们进行批评和处罚,而儿童则会从他们的情绪中了解到,自己做了错事并且再做就会受到惩罚。当大人在他们做好事例如利他行为时进行表扬,那么孩子就会从情绪上认为自己做了好事并且再做会得到表扬和奖励。这样,孩子必定会常做好事而不做坏事。最重要的是,大人也要以要求孩子的准则来要求自己。针对儿童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教师与家长应加强对其亲社会行为的支持,并对其进行外在强化。教师和家长在处理幼儿社会上的一些不良行为时,也要逐步将基本的道德规范传授给幼儿,使其增强对各类行为的辨别能力,并能自主地做出亲社会行为的选择。

3.增加交往机会,促进亲社会行为发生

研究发现,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大多发生在与同龄人的交往中。儿童群体间的交往是每个儿童健康发展的关键,是形成良好习惯、培养亲社会行为的关键。尤其是在儿童群体中,由于其人际交往的环境比较简单,因此,同伴交流就变得非常重要。当一个孩子和别的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不但可以互相学习,还能增强相处带来的愉悦,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别人,为别人着想,这样才能让孩子们学会自律,而不是过分自私,这也是儿童亲社会行为培养的基础。比如,幼师可以设计一个课后游戏的环节,用智力游戏来增加孩子们的交流。在交流时,要鼓励幼儿主动打招呼,并让他们用“欢迎你”,“谢谢你”,“不客气”这样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友好之情。

4.增强幼儿园与家长的联系

儿童在幼儿园的时间虽长,但毕竟是有限的,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既是幼儿园的职责,也是整个家庭的职责,若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教育方式不合,就会影响到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形成。同时,培养孩子的亲社会行为,并不只是教他们在幼儿园里与教师、同学们和谐相处,而是要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和应对能力。父母作为孩子长时间接触的社会人,应随时关注自身的言行举止对子女的影响,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所以,幼儿园可以定期举办亲子活动,让父母参加到幼儿园的活动中来,比如家长会、家庭运动会、月底读书会、服装设计展览等。利用亲子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帮助父母完成各种任务,从而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和社交技能,更重要的是增强他们对亲社会行为的认识。

5.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时常检验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幼儿非常喜欢表现自我,他们都希望在实践活动中看到自己的成就。为此,我们应加强与家长的交流,并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来培养孩子的亲社会行为。比如,在亲子活动中,老师可以引导孩子与父母一同前往养老院,看望老人,给老人们带来精彩的表演,带去自己的爱心,以此来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也可以像个小志愿者一样,到小区里做一些采访,做一些调研,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们通过这种实践,会获得大家的掌声和鼓励,从而在他们的心中种下了亲社会的种子,并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

结语

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中,受传统思想和教学方式的影响,父母们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儿童的智力和身体发育上,同时也特别重视幼儿的学习,而忽略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在幼儿时期,社会性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时间节点,它对幼儿成年后的个性特点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进行深入的理解,积极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参考文献:

[1]江晓光.幼儿期的同伴关系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0(03).

[2]王勇,卢长娥.幼儿亲社会行为与自尊的特点及其关系[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20(01).

[3]于浩.在游戏中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策略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21(02).

[4]阮素莲.幼儿亲社会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学前教育研究,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