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体育要围绕学生的兴趣培养,进行教学方法的优化和创新,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参与,去实践,去体验,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这既是对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深刻诠释,也是对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一种引导。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来观察,因为学生正处于体育技能、意识、素养等发展的塑造期,所以建立兴趣培养目标,更是切实遵从学生认知规律,而且更有利于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所以,教师在探索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途径和方法的时候,应该切实考虑到学生的身心特点,将各种趣味性体育游戏、资源、活动等进行整合和构建,让体育课堂始终充满着感染力和生命力。使学生在逐渐发展自己的体育兴趣的同时,积极投身到自己所热爱、所擅长、所喜欢的体育项目中,通过长期的锻炼和积极的实践,切实获得体育综合素养的深度塑造。
一、适度优化教学内容,在差异化训练中激发兴趣
在充分兼顾学生身心特征的基础上,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适度优化、全面革新,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关键。因此,教师在落实教学内容时,应以充分了解不同学生的体质情况、技能现状、发展诉求等为参考,做好对教学内容的差异化呈现。在确保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得以切实体现的同时,让学生参与不同类型、不同要求的体育项目。借助差异化教学内容的驱动,使不同学生的体育特长得以切实发挥,提升体育课堂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差异化教学内容的确立,也为不同学生充分展示自我、释放自我搭建了平台,有利于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以及学生体育兴趣的激发。同时,还可在体育教学内容确立的过程中,多征求学生意见、遵从学生意愿,以确保所构建的教学内容无限贴近学生的身心特征,且更好作用于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例如,可结合体育教学需要,让一些身材高挑、耐力良好的学生在自由活动时段进行长跑训练,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让爆发力强、反应迅速的学生参加乒乓球训练,来提升学生的反应能力。而在差异化教学内容的作用下,不同学生的体育潜能会得到充分挖掘,这也会为学生体育兴趣的激发奠定基础。此外,还可以让一些有兴趣的学生,自主开展体育舞蹈、篮球排球、体操编排等团队型体育项目,以此来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促进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二、科学创设教学情境,在丰富性体验中实现兴趣培养
创设鲜活而生动的体育情境,可以最大限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为学生积极融入体育课堂,参与体育锻炼而创设条件。因此,教师在落实学生体育兴趣培养时,应充分加强对各类情境资源的利用,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尝试、感知、实践,来丰富学生的体育体验,使体育课堂活力无限。而学生在情境内所开展的竞争、互动、协作等,会无限拉近学生与体育之间的距离,也会充分助推学生的兴趣培养。同时,教师还可根据预设教学目标,在体育课堂适度引入一些丰富的体育视频、图画等素材,来落实对体育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情境内感受体育的魅力,逐步激发与调动学生的体育兴趣。例如,在“篮球”教学中,可以针对双手胸前传球、运球、投球等基本技能,顺势引入规范、标准的教学视频,让学生伴着音乐根据视频自主尝试、自由训练,来夯实基本功。而在“踢毽子”教学中,则可采用“竞赛+游戏”的方式来创设情境,让学生4人一组自由组合,每组成员都站在一条横线上,在横线前方画三层的同心圆,开展类似于“打靶”的竞赛游戏。规则为:毽子踢入最中心的得3分,然后依次递减,没进圈则得零分,成绩最高的小组获胜。接着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尝试15分钟,最后开展竞赛,以此来调动学生在体育课堂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兴趣培养助力。
三、灵活开展多彩活动,在趣味化实践中获得兴趣培养
受学生身心特征的制约与影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除了科学高效的课内教学项目驱动外,多彩而有趣的课外活动构建也显得尤为必要。因此,教师在探寻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策略时,应以灵活构建多彩活动为辅助,对学生的体育意识、技能、素养进行培养,灵活迁移到课外活动时空,让学生在多元驱动下,慢慢养成长期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而在课外体育活动设计上,则应以校本实际、地域资源为依托,将一些学生所喜爱的民间体育游戏素材、竞技体育项目等进行适度重构与整合,使其融入校内体育活动的各个领域,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为学生体质增强、素养塑造拓宽渠道。例如,可通过组建学校排球、乒乓球、篮球、田径、跳绳等社团的方式,让学生自愿报名、自发参与,来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还可借助定期举办班级“篮球竞赛活动”“象棋比赛活动”“男女接力活动”“软式排球活动”“拔河比赛活动”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再如,可在班级篮球比赛中,将每班上场5人改成每班上场7人,且降低篮球架高度,在最大限度保障学生参与度的同时,丰富学生的课余体育生活,或鼓励学生将自己所擅长的一些民间体育游戏等进行适度改编,将其与课间操等融合起来,增强体育课余活动的感染力,使其更好作用于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与调动。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体育兴趣的培养,让学生逐步养成热爱体育运动的良好习惯,并在长期坚持中塑造强健体魄、发展体育技能、获得全面发展,这不仅是对新课标理念的深度落实,更是引领学生全新认知旅途开启的必然选择。而且,面对趣味性、丰富性、深层次的体育教学项目与活动刺激,学生会积极融入到自己所喜欢的各项体育实践领域中,有利于学生体育潜能的挖掘,且会为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关注体育、热爱体育而奠定基础。可以说,体育兴趣的培养与激发,已成为新时代小学体育教学领域必须切实贯彻的全新育人思想。因此,教师在借助小学体育教学落实学生兴趣培养时,应以创新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精设实践活动为铺垫,将体育教学中所需达成的目标,以最易被学生接受的趣味性方式予以呈现,以此来丰富学生的体育体验、强化学生的体育技能。在切实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的基础上,使所构建的体育项目、活动、任务等,魅力无限、活力四射,让体育教学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进而在潜移默化中确保学生体育兴趣培养使命的践行,使小学体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趣味性得以切实保证。
参考文献
[1]陈增飞.指向学生主体意识的小学体育教学范式重构[J].青少年体育,2022(02):111-112.
[2]董淑源.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22,24(04):21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