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雷电灾害对气象观测设备的危害与防雷关键技术分析

​赵永祥1 邱航伦2

1.博白县气象防灾减灾中心,537600; 2.广西玉林市容县气象局,537500

摘要: 雷电的表现形式为直击雷和感应雷,会对气象观测设备造成不同的影响,气象站的防雷工作可以有效地预防雷电灾害带来的危害,并且可以有效保证数据、处理等各项工作的进行。本文主要针对雷电灾害对气象观测设备的危害与防雷关键技术进行分析。
关键词: 雷电灾害;气象观测;防雷技术
DOI:10.12721/ccn.2023.157028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雷电灾害的防护工作是气象防护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气象站的设备正常运行时能够有效保证对气象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储存等综合设备正常工作,在进行气象防雷的工作过程中首先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合理利用气象设备,然后对防雷工作进行分析和总结。科学地完成防雷工作。

1雷电灾害的危害

雷电灾害在我国发生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时间性特点、危害特点。首先是地域性特点,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会受到地形、季风和洋流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雷雨天气发生较为频繁,发生雷电较少的是我国的西部地区,因为西部地区处于我国内陆,受到季风因素影响较小,气候干旱,发生雷电气象灾害的情况相对较小,不同地势地形发生雷电灾害的频率也不相同,其次,雷电灾害的时间性特点,我国地理跨度极大,大部分地方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雷电灾害的分布特点也会受到气候分布因素的影响。同时,雷电灾害分布也有一定的时间性,我国多地夏季降雨量较多,容易出现雷雨天气,太阳因子的活动开始频发,更容易出现雷电天气,造成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危害公共安全,不利于社会发展。最后,雷电灾害的危害特点,雷电灾害是气象灾害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现象,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较为严重时可能会造成伤亡。雷电自然灾害也会造成一定的农业生产损失。雷电减灾设备的应用也越来越多,防雷技术不够完善,就会受到雷电的影响。

2防雷工作在气象站中的作用

气象站由两部分组成:数据采集设备和数据接收和处理中心。它通过微处理器进行实时控制和收集。但是,根据天气观测标准的客观要求在城市郊区建造一个气象站,在空旷的地方建造一个气象站做好防雷工作尤为重要。雷电分为两部分:直接雷击和雷击的电磁脉冲干扰。直接闪电的一个特殊产品是云层和人之间有闪电般的血液的建筑,直击雷击是云层和之间产生的闪电,威胁到生命和财产安全。雷电冲击电磁脉冲干扰是一种引导雷击。云地放电和云间放电一起生成。当导体或半导体遇到雷击时,导体或半导体的电压会直接增加,导致严重事故。因此,做好雷电预防工作,尽量减少雷电损害,确保气象站安全运行。

3气象站防雷技术问题

3.1风向杆的避雷设备问题

对风向杆的避雷设备要求调整雷电导体、引线和风速信号线的相关规范。在设置避雷器时,避雷器、避雷器引线、风向风速信号线都要进行设置,存在危险性较大。风速信号电缆的外层有一个屏蔽的,在与线线平行插入后,雷击在雷击中时就会接收雷电,并产生屏蔽层干扰引起的电磁脉冲。这种高压会影响集电器的功能并导致其损坏。

3.2避雷网、避雷带问题

气象站为了对雷电的破坏进行防御就会进行避雷网和避雷带的铺设,但是在铺设的过程中可能选择的避雷设备会存在一些质量问题,或者在铺设的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规范进行铺设,导致避雷的装置会出现一定的问题。所以气象站在进行避雷网、避雷带铺设时一定要做好检查,保障气象工作站正常地运行。

3.3避雷针问题

避雷针的防雷功能主要包括整个气象观测站,避雷针的使用是为了确保所有气象站装置都在避雷器的保护区域内,但仍然有许多装置不在避雷器的保护区内。如果发生雷击,气象站的设备会被雷电损坏,会直接影响正常运行。因此,在测量雷电导体的面积时,有必要确保气象台的所有装置都在防雷区。否则在出现雷击时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3.4 防雷检测技术落后

防雷检测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保障防雷设备的安全运行。雷电灾害是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由于破坏力极强受到了极大关注。气象站防雷的检测工作需要根据规范对设备进行防雷检测,但是目前的防雷检测技术依旧处于较为落后的情况,还无法达到一定的高度。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我国对于气象监测的资金投入还不够多,而且防雷检测都属于技术活,没有资金的支撑很难将工作进行下去,使得在进行雷电检测工作时会有阻碍。另一部分原因是没有引进先进的技术,让防雷检测工作一直处于一个落后的水平,严重影响了我国对于气象站的雷电破坏的防护。

4加强气象站雷电防御工作

4.1加强气象站的防雷设计

想要气象站的防雷做到最好,就要建立起一套适合气象站的完整的防雷系统,特别是针对气象站中容易遭受雷击的针对性区域要进行预防,加强对电流强度和电源系统地进行防雷措施,做好雷电防护工作中的接地设备预防,有效将直击雷和感应雷通过接地装置传入地下。

4.2设置信号线和引下线

设置好气象站的信号线和引下线,要注意信号线和引下线都必须带有金属管的接地装置,并且外壳有PVC套管包裹,在避雷针引入雷电后,通过引下线传入到地面时,需要将电源线、信号线和引下线分开进行引入,避免引下线引流时出现雷电流对信号线进行反击。

4.3健全气象站的防雷检测工作管理

想要更好地进行气象站的防雷检测的工作,需要有防雷工作的相关管理。在进行防雷检测时,相关的制度可以使防雷工作有依据,更有序地进行防雷工作管理。政府需要加强对防雷检测工作的认识,积极投入资金支持防雷检测工作,其次也要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对防雷工作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才能够更好地完成防雷检测工作。

4.4引进先进的防雷设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更新,也需要及时的引进防雷设备,引进输电线路、降低雷电跳闸的技术、直击雷防护技术、雷电流测量技术等等,适当的淘汰掉一些效率低、功率大的防雷设备,从而促使防雷工作可以得到有效地开展,也提升防雷设备的防雷效果。促进防雷工作的进步。

4.5培养防雷技术人才

引入优秀的科技人才,同时在培养专业人才同时也要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树立积极向上的观念,爱岗敬业勇于承担,肩上要扛的起为社会谋发展为人民谋幸福的担当。优秀的人才都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基层需要专业的技术骨干带领进步,充分把专业知识运用到基层的实际工作中去,解决基层与大城市之间技术差距过大的问题,保障各地区之间平衡健康的发展进步。防雷减灾的相关单位需要全面了解到地区的具体状况,充分结合地区的情况加速创建防雷工程建设工作机制,设立防雷监督小组,对防雷工作的实施进行指导和监督工作。应全面考虑各类业务的实际开展状况,结合政府对于防雷减灾工作的相关要求,定期对防雷减灾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进一步增强工作人员对雷电自然灾害的认识,培养独立观察及分析能力,构建高素质的现代化农业防雷队伍。

结语

加强气象站的雷电防护工作需要加强气象站的防雷设计、设置信号线和引下线、健全气象站的防雷检测工作管理、引进先进的防雷设备、培养防雷技术人才,有效保障气象站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 李衣长, 张泉锋, 龚伟,等. 气象观测设备雷电灾害防御关键技术应用研究[J]. 海峡科学, 2017(6):4.

[2] 吴生灿. 探讨气象观测设备雷电灾害防御关键技术的应用[J]. 农业灾害研究, 2020, 10(6):3.

[3] 陈贻亮, 唐冬慧, 刘树平. 新型自动气象站雷电灾害原因分析及防雷保护措施[C]// 防雷减灾论坛. 2014.

[4] 罗伟. 现代气象防雷设备与技术探讨[J]. 南方农业, 2015, 9(21):22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