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先天畸形或者后天意外的影响,培智学生往往在各个层面都要落后于普通学生,特殊教育学校就是要做好开发潜能的工作,以期能够补偿学生的生理缺陷,运动与保健课程是否能够有效开展,全面发挥运动对于学生生理素质、心理健康、个人潜能的促进性作用,就是特殊教育教师和学生家长所关注的焦点,将会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正向推进效应。
一、运动与保健课程在培智学校的设置原则
其一,适应社会需求原则。紧跟社会发展以及教育事业进步的步伐,立足特殊教育的现实情况以及未来需求,随时优化自身的师资团队,并以此来促进优质的培智教育活动,令残障儿童也能够得到融入社会的机会,这也是培智学校改革的重点。
其二,适应学生发展原则。因为培智学校的学生往往存在一定的生理残障,身体素质严重受限,想要明确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并不十分容易,因此,培智学校设置运动与保健课程、展开五育并举教学理念,都需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征,令其能够接受、理解,并主动参与其中。
其三,校本教育理念原则。培智学校的教育环境和教学条件都不同于普通的中小学,更加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差异,因此,校本课程理念十分关键,有必要融入日常教学当中。
二、运动与保健课程在培智学生中的实施策略
(一)立足教材内容,开发分段方案
特殊教育学校中,很多老师设计运动与保健课程的时候,都会选择无差别性的教学方案,运用相同或相近的教学方式以及内容完成教学任务,虽然看起来对所有的学生的身心健康都有促进作用,不过,因为培智学生的个体差异,这种模式可能会出现一些忽视某些学生的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均衡的问题。考虑到这一情况,学校教师可以尝试根据小学六年内学生的不同需求,制定分段方案,展开有针对性的指导策略,更好地激活运动与保健课程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
对此,可以采取的措施如下:一、二年级和三年级上半学期,运动与保健的课程内容主要涉及锻炼行走、跑步、跳跃、投掷以及柔韧性训练等方面,均为较基础性的生理素质锻炼;三年级下半学期、四五年级、六年级上半学期,主要进行田径训练、篮球或足球等球类运动,主要是特奥会涉及的比赛项目内容,吸引学生们对于体育的兴趣,培养专项项目技能水平;六年级下学期以后(主要是针对九年一贯类的特殊学校,本文以小学为主,因此仅讨论六年级下学期),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和擅长选择一项体育项目进行专项训练,有助于协调培智学生的生理素养和心理健康同步发展,在之后的成长中也能够拥有一项娱乐活动,提升生活品质,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二)分析校本实际,落实课程方案
1.建设师资队伍
培智学校可以尝试建设运动与保健教育的课题组,由学校的体育教研组作为成员,并将成员范围辐射到少先队辅导员、保健课教师以及班主任等,必要情况下还可以涉及家长代表和社区领导。具体来说,采用“走出去”的理念,鼓励老师们接触先进的特殊教育理念,提升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水平,例如,可以安排教研组老师到特殊教育名校或者普通小学中学习体育与健康的教学技巧;鼓励老师积极参与市级和区级的运动与保健课程的教研活动(或线上讲座),和特殊教育领域的精英教师直接对话,虚心学习。除此之外,配合“走进来”理念进行配套指导,邀请针对残疾儿童的运动和保健课程教育专家帮助老师自我提升,购入新教材,如《儿童保健教育实例精选》或《智力落后儿童心理学》一类保健理论教材,不定期在每学年增设研讨活动,专门针对残障儿童的身心健康进行讨论,鼓励老师们撰写论文等等。
2.创新实施方式
充分结合培智学生的基本特征和兴趣倾向,对运动与保健课程的实施方式加以优化创新,构建新颖的教学情境,除了常规性地增加少儿趣味性田径器材、感统器材、特奥项目器材等,更重要的是创新课程实施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针对学生上肢力量、肢体协调能力进行运动指导的过程当中,可以选择合适规格的攀爬架、手推车等进行器械训练;在针对学生跳跃能力进行训练的过程当中,可以选择跳地垫、“青蛙过河”、跳圈等活动组织竞赛类小游戏,在游戏中配合小组竞赛的模式,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参与度,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同时保障学生对于课堂的主动参与度,这对于培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来说十分关键。
3.多元主体合作
其一,学校视角。在学校的日常德育工作当中践行身心健康教育的内容,特别是针对培智学生的班级管理工作,老师可以结合班级中的一些突发性事件加以个别教育,引导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和心理障碍因素,积极矫正学生身心特点和学习规律,有机渗透运动与保健教育,令身心保健教育能够渗透到学校的日常生活以及班级管理工作当中。除此之外,日常教学活动当中,增设保健教育课,结合培智学生的身心特征和学习规律,做到低起点、循序渐进教育的目标,依照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筛选符合学情的教学内容,并分学段设计课内教育内容,在具体教育活动当中,重视自主学习体验和学情反馈的重要性,配合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教育效果,调整教学方案的深度和广度,掌握教学有效性。
其二,家庭视角。首先,设置家长学校,考虑到特殊教育学校当中的学生往往出现心理问题的可能性也更高,而且因为生理缺陷往往会加重学生的心理问题,可以邀请专业的心理教育专家干预培智学生的家长心理,以便对培智学生展开保健教育指导,形成家校合力,实现良好的特殊教育效果,令家长得以在家长学校中意识到体育运动的意义,也将会从家庭层面增强培智学生的运动热情。其次,定期组织亲子活动,印发《运动与保健教育亲子卷》和《告家长书》等文件,令家长认识到培智学生的体育锻炼和身心健康的意义,重视孩子、尊重孩子,并理解孩子,在此基础之上,组织亲子活动,例如,和孩子一起跑步、和孩子一起做一次家务等等,让孩子在锻炼肢体的同时也形成良好的心态;另外,如果是较为内向,或者存在自闭心理的培智学生,老师可以为其家长提供待人接物方面的教育指导,鼓励孩子和父母一起外出拜访亲朋好友、接触社会,克服人际交往的恐惧,开发智力,养成乐于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结语:
综上,培智学校的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必须要充分分析学生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开展运动与保健的课程,并进行适当的校本化处理,只有这样才可以较好地实现理想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深度挖掘潜能,开发智力水平,逐渐学会适应社会,形成热爱集体的品质,逐渐融入较为正常的生活。
参考文献:
[1]王备湛.培智学校运动与保健课教学的方法探索[J].新一代:理论版,2020(10):1.
[2]端木国兵.《运动与保健》课程中游戏设计的思考[J].启迪,2020(9):2.
[3]李小辉.体育游戏在培智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好日子,2020(7):1.
[4]梁志斌.培智学校运动与保健教学的实践和思考[J].现代特殊教育,2021(1):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