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护理手段,已成为一项主要的护理工作。在儿科病房,患者的健康教育和成人住院患者有很大的不同,儿科健康教育的对象往往是患儿的父母或其他长辈。但是因为陪护人员的不固定,患儿家属在医院停留时间短,而且传统的书面健康教育,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使健康教育缺乏个体针对性;同时护士的知识不全面、认识不足、指导过于片面、流于形式、加上沟通不到位、缺乏积极主动性,这些都使得传统的健康教育急需作出改进。如何对患儿家属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已成为现今护理层面讨论的热点,随着各种手机应用软件的普及,人们的交流变得更加方便和快捷,各种手机软件应用于健康教育的研究层出不穷,科室于2017年7月开始在儿科病房中采用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对患儿和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和护理工作,取得满意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在科室治疗的患儿,按疾病抽样150例,1~6月患儿为对照组,7~12月患儿为对照组,各75例,病情为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肺炎、尿路感染、腹泻等。
观察组患儿家属75例,男20例,女55例;父母57例,祖父母15例,其他3例;初中以下文化程度17例,初中与高中文化程度35例,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23例。对照组患儿家属75例,男15例,女60例;父母55例,祖父母18例,其他2例;初中以下文化程度15例,初中与高中文化程度30例,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30例。两组患儿家属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显著(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家属接受常规的儿科健康教育[1],即一般入院宣教、纸质健康教育手册、责任护士口头健康教育和出院宣教等等。观察组则施以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主要包括健康大讲堂、健康教育二维码、多媒体(健康教育视频、入院宣教视频)、个别指导、电话随访、教育平台,教育平台包括微信平台等。
(1)宣教平台:①平台的建立:首先由科室负责人如科主任、护士长确定平台的内容,然后由护士、护师、主管护师和主治医生通过头脑风暴法、小组讨论和文献检索等环节,确定317护理宣教平台的具体内容。内容主要包括:入院指导、病房环境的介绍、病房用物的使用方法、健康饮食的宣教、各种辅助检查的注意事项、相关疾病知识的介绍、各种医疗和护理操作的介绍、护理措施的介绍等,所编写的健康教育内容要配有相关的视频和图片,保证文字通俗,并接近生活实际[2]。微信平台的内容则相对简单些,为疾病的相关科普知识。②规范化:317护理宣教平台和微信平台由3名儿科工作经验丰富的护师管理。入院后,首先办公班护士会嘱患者家属扫描317护理平台和微信平台二维码、进行关注,317护理宣教平台需要患儿家属按顺序填入病区代码、患儿住院号、姓名、床号再申请加入;在每天下午2:00~3:00责任组护士会通过家属申请,然后根据患儿的病种进行针对性的知识推送。而微信平台会每周推送一篇疾病科普知识。③个体化:在完成推送后,责任护士和宣教组长会在每天下午下病房了解家属掌握程度,耐心解答患儿及家属疑问,为患者提供个体化、针对性的宣教,选择下午3:00~4:00,是为了避开医疗和护理操作高峰期、家属的时间也相对空闲易于接受宣教。
(2)专题讲座:定期开展“家长讲坛”,邀请高年资、经验丰富、权威的医务人员,如科主任、护士长进行相关疾病的专题讲座,并现场指导患儿家属正确的疾病和护理知识。
(3)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家属进行宣教:由护理人员拍摄疾病相关的动态视频,如婴幼儿集尿袋的使用、手卫生的操作步骤、肺炎患儿的拍背技术和雾化面罩的使用、母乳喂养、婴儿抚触等等,每天循环播放,患儿及家属即可观看,与口头宣教相比,视频宣教更加直观、有效,节约了人力及时间。
(4)完善科室宣教资料:编辑小苹果系列丛书,内容涵盖住院须知、疾病知识宣教、家长照护合作项目健康宣教等等,运用卡通漫画的形式,把健康教育信息转换成科普短文,采用患儿及家属较易理解的语言文字,来进行知识宣教。
(5)科室开辟“读书角” 放蛋健康宣传手册,方便家属和患儿进行阅读。
(6)电话随访:晚上18:00~20:00对上月出院的患儿家属进行追踪随访,对家属的疑问及时作答。
1.3观察指标
出院时比较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应用医院自制的满意度测评表来评价患者满意度,测评表中包括病房环境、入院接待、护士服务态度、护士技术水平、健康教育、沟通交流、巡视病房等7条内容,分为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等3个等级。得分范围为0~100分,满意:80~100分,较满意:60~79分,不满意:<60分。满意度=较满意率+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比较应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例(%)]
3讨论
随着患儿家属知识层面的提升和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的普及,现如今的健康教育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更是患儿家属迫切需要掌握的要点。传统的健康教育因为受到宣教时机不合适、宣教内容与患者需求不符、护士的知识层面和沟通能力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健康宣教的效果。护理人员在为儿科病房患者家属实施健康常规健康教育时,往往会受到患儿的哭闹或生理需求等原因而终止健康教育,待患者安静后护理人员再次为病房患儿家属实施健康教育,这样就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降低了护理人员工作的质量。
多元化健康教育指的是护理人员利用多种多样的途径或方法,有计划性的、目的性的、评估性的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系统性的健康教育,这样提高了患儿和家属对疾病及健康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使其更加主动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各种医疗与护理工作,从而更好的促进疾病恢复与增进健康。同时,与传统的健康教育形式相比,多元化健康教育能够充分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激发护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健康教育不再流于形式或是应付工作的需要,而是护理人员将被动宣教转为主动宣教,增强了责任意识,有助于同患儿和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沟通关系,提高了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罗小娟,丁明,李智涵,等.儿科住院医师医患沟通能力及人文素质的 培养[J].广西医学,2019,40(2):237-238.
[2]王秀娟,罗燕芬,李霞.儿科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的研究与实践 [J].卫生职业教育,2019,36(6):8-10.
[3]颜林香.视频健康教育在儿科病房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5(8):110-112.
[4]王珺.小儿科健康教育过程中微信的应用研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3(9):281.
[5]蒋华英.微视频技术下儿科护理实训教学的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8(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