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渔业产品越来越被广大公众所接受,尤其是一些渔业的“无公害绿色食品”,人们对它们的青睐度也越来越高。
1.我国淡水养殖存在的问题
1.1养殖品种混乱
很多淡水养殖的人员都没有接受很高的教育,也没有接受过很专业的培训或者是技术方面的指导,在养殖过程中常常会忽略很多技术方面的问题,呈现盲目养殖的状态。由此对淡水养殖行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抑制作用。
1.2淡水养殖饲料的配合
除了养殖品种混乱以外,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对于养殖饲料的配合。很多渔夫针对于养殖饲料的配合缺乏专业的考量,只是简单地认为贵的饲料就是最好的饲料,对于饲料的成分、比例以及使用量都缺乏足够的认识。不同的养殖品种对于营养的需求都是不同的,而不同的养殖饲料所含的成分也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对于渔夫来说,应该综合考量自己所养殖的品种缺少哪一种营养,然后再与之对应的寻找适合于这个品种的饲料,而不是单一地认为最贵的就一定的是最好。这种“最贵就是最好的思想”不仅会提升养殖的成本,最重要的是这种错误的以及单一的思想会导致所选择的饲料并不是所养殖的品种真正需要的饲料的类型,进而影响养殖的产量。除此之外,也有一些养殖人员为了节约成本,会选择价格最低的养殖饲料,这样也是不正确的,虽然节约了成本的,但是也会影响到产量,得不偿失,严重抑制淡水养殖业的发展。
1.3水养殖鱼类暴发性疾病
我国有悠久的淡水养殖历史,并且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淡水养殖业的发展。我国的淡水养殖业也是世界内陆渔业的一支劲旅。我国水产品总产量位居世界第三,而内陆渔业特别是淡水养殖产量一直位居世界第一。然而尽管如此,我国的淡水养殖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倘若这些问题一直不能够被很好地解决,将会抑制我国淡水养殖的发展。由此可见,探讨淡水养殖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在养殖业中,暴发性疾病的危害性是不言而喻的,它的存在不仅会影响养殖行业的发展,最重要的是有可能会影响到周围的环境,进而带来更大的危害以及影响。尤其是在我国的北方地区有很多养殖户都喜欢养殖鱼类,而鱼类恰恰是最容易爆发疾病的。这种疾病发病的时间比较短,且发展的速度十分地迅速,治疗的难度比较高,有的甚至是根本没法治疗。导致我国渔业淡水养殖事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2.我国淡水养殖的发展对策
2.1了解市场供需关系
改善上文所阐述的养殖品种混乱的现象,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了解市场的供需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可以在养殖开始之前对市场做一定的调查,比如市场目前对于哪一种淡水产品的需求量比较高,然后对应的养殖人员就可以选择去养殖市场需求比较高的品种,进而提升养殖行业的经济效益,促进淡水养殖行业的发展。
2.2学习新型养殖技术
这里所说的养殖技术,除了最基本的养殖环境的挑选以及养殖品种的挑选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养殖饲料的挑选。相关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看书、网络学习或者是找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培训的方式去了解养殖的一些技术。例如:养殖饲料的选择要注意不同的养殖品种所需要使用的养殖材料一定的是不同。同时,在了解了养殖的品种需要的营养成分以后,还要对饲料进行恰当地选择,要选择既能保证营养成分的匹配,同时又是价格最低的产品,进而做到既能满足养殖的产品对于营养成分的需求,促进养殖产品的生产,同时又可以提升经济效益,促进淡水养殖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2.3无公害绿色渔业产品的开发
目前,淡水渔业发展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疾病的爆发,为了很好地改善这一问题,可以选择开发无公害渔业产品。也就是说,相关的淡水渔业养殖部门可以加强对渔户的技术培训,让他们在专业的技术指导下完成鱼类的养殖,进而将疾病暴发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同时,也要想办法开发出更多的无公害鱼类,进而促进渔业的发展。
2.4推广优质饲料
对于主养草鱼的渔民,建议拿出部分田地种植优质陆生青饲料,发展生态渔业,搞综合经营。发展这一经营时要注意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质的品种,选择合适的种植模式,安排好种植茬口和面积,使供草数量和时间都能满足养殖生产之需要。水面多的农户与水面少或无水面的农户根据情况相互合作,发展 “定单经济”。政府部门在特产税方面要制定相应政策,鼓励农民进行经济结构调整。颗粒配合饲料的发展历史已久,其优越性也已得到证实,但在某些渔区推广很困难,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传统思想的影响,对颗粒配合饲料的认识不足。其次是生产厂家多,有的品牌质量差,扰乱了饲料市场,挫伤了渔民的积极性。最后就是价格高,而养殖户囊中羞涩,流动资金跟不上。对此建议:在科技示范园中率先使用配合饲料,以此带动养殖户;规范饲料市场,通过实验确认几个优质品牌,然后大力推广,对劣质品牌应明确告知养殖户。对重点养殖户,在资金周转上应适当帮扶。配合饲料一旦在大渔区推广开来,不仅可以提高水产养殖的产量和效益,而且对饲料工业和养殖机械工业均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
2.5建立科技示范园
在重点渔区应建立科技示范园,建园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自身效益,更重要的是为了社会效益,通过示范园的工作和效益,不仅使周围渔民树立科技意识,而且提高科技水平。要建立标准的科技示范园,发挥其科技示范作用,做到要有科技人员作指导,用科技指导生产,提高其科技含量;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经济政策,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示范园的知名度,扩大辐射面,增强影响力;适当对外开放,使渔民从中受到启发,学到东西。
2.6建立渔民协会
许多渔民的淡水养殖是以家庭承包为主,他们在购销和养殖过程中各自为政,有人花高价购进劣质的渔需物资,也有人以优质水产品卖了低价,均影响了经济效益。因此,建议渔民建立自己的组织——渔民协会。该组织不分大小,分片成立。其作用是对外联络,将外地信息传递给会员。同时,将本地的情况传递给外地,增强与外地的联系,如统一购销等等。定期组织会员聚会,交流先进的经验,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自身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该组织的名义,向当地政府提出请求,争取政府的支持与帮助。渔民协会虽是民间组织,但必须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并且要自愿加入,由会员民主选择自己的领导。否则,很难发挥其作用,甚至不欢而散。
2.7发展水产品加工业
有的大渔区目前在某些季节就已经出现水产品的滞销现象,如果进一步加强各方面的管理,相信产量会进一步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否则滞销现象会更加明显。为了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建议当地适当发展水产品加工业。水产品经过处理,便于贮存和远销,不仅解决了水产品的销售问题,刺激水产养殖业的大力发展,而且随着加工业的兴起,还可解决部分就业问题。
3.结语
发展淡水养殖,首要考虑的问题是市场对渔业产品的需求与淡水养殖业对市场的供应关系,然后相关研究者积极研究,找出淡水养殖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对症下药”,攻克淡水养殖中存在的问题,找到促进淡水养殖业发展的最佳对策。最后再进行市场调查,努力开发市场,拓宽淡水渔业产品在市场中的销路,将淡水养殖渔业产品的市场进一步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