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以效能为导向的高职体育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建设研究

尹先平

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23

摘要: 体育学习评价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完善的体育学习评价体系是确保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本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践研究法等,对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课程学习评价体系进行分析,提出了以效能为导向的高职体育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以提升学生体育学习效能,为高职院校体育学习评价提供创新策略。
关键词: 效能;多元化;体育;评价;体系
DOI:10.12721/ccn.2023.15731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研究背景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了要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同年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强调要建立科学、全面的体育评价体系,全面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1]。对新时代下学校体育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也为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坚持“五育并举” 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指明了方向。

在学校体育教育中, 学习评价是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完善的学习评价体系不仅是对学习成果的评定,帮助学生了解自身运动能和体质健康水平,也能帮助体质较弱学生建立自信心,激发学生运动能力[2]。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传统的学习评价内容和方式等显露出它的弊端。现行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学习评价“重考试、轻过程”,导致学生对体育课和体育活动无兴趣, 想锻炼的内在动力不足。因此,建立一个科学、全面的学生体育学习评价指标体系,实现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探索合符新时代下高职院校体育学习评价可复制、可推广的体育学习评价体系显得十分重要。

二、体育学习评价的概念

体育学习评价是对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学习效率与成果的检验,对教师而言,是检验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根据体育课程的特殊性,对学生学习评主要以量化评价为主,如身体素质的是否有提升或下降、运动技能掌握的情况以及运动习惯的养成等。

1、体育学习评价的目的

 (1)学生体育学习成果检测,是否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并对学习成果进行成绩评定。(2)及时发现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其修正提升学习效率。(3)正向激励,激发学习潜能。(4)促进学生运动习惯的养成。

2、体育学习评价的内容

学生体育学习评价内容主要针对学生在体育学习的全过程进行评价,主要有两个方面: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的评价主要是依据教学大纲,确定每个学期教学内容,并结合教学目标,合理设置期末考试内容,在完成教学内容后,及时检测,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与反馈。学习过程的评价,以“培养兴趣”“掌握运动技能”“终身体育”等为观测点,观察学生课堂学习和课外锻炼中的主动性、合作学习等,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与反馈。

三、高职院校学生体育学习多元评价体系的创新策略

1.构建课内外融通的体育学习评价体系

随着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和体育强国的需求,为满足新时代下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应与时俱进,深化体育教育改革,把学生校园内外的体育活动纳入评价体系,构建符合新时代下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课内外融通的体育学习评价体系[3]

2.体育学习评价指标和评分权重的确定

通过解读《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浙江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和参阅相关体育评价研究文献,结合访谈、问卷的统计结果,初步确定了课内学习与课外锻炼二个体育学习评价一级指标,并确定一级指标的权重。结合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实际,按照专家访谈所获得的信息和问卷统计结果选筛选出二级指标,并以问卷统计结果为依据,确定二级指标的权重。课内学习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有学习态度与行为、合作学习、体能素质、运动技能、理论知识、进步幅度等,课外自主锻炼情况主要包括自主锻炼打卡情况和课外参与体育赛情况,体现出综合性与全面性的特点。(见表1)

表1  体育学习多元评价体系(百分制)111.png(1)课内学习评价指标主要评价学生体育发展能力,即,课堂习得。包括课堂表现、理论知识、专项学习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课堂表现主要从学生学习态度与行为、合作学习等方面进行评定,占总分10%。体育理论占每学期总分的10%,主要对健康知识和专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评定。身体素质反映了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以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2014)》进行评定,占每学期总分30%。专项技能学习评价,在学期总评分中占20%(结果性评价为主),在形体类课程(健美操、体育舞蹈等)和武术体育类课程评分是以学生完成该项目动作的情况进行评价;球类项目以技能标准进行量化评定,由于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差异,应考虑学习进步幅度。

(2)课外锻炼评价中,课外自主锻炼情况,占每学期总分的25%,体育竞赛评价占每学期总分的5%。

3.评价主体的确定

综合访谈专家并结合有教学多年在一线教学老师的意见,学生体育课程学习评价要根据不同评价内容确定评价主体。课内学习评价,注重学习者在学习过程态度、合作学习情况等;以自评、互评、教师评为主,评价主体为:同学、教师、体育骨干等。运动技能主要以项目技能评价标准进行量化为主,其评价主体为:教师。身体素质、课外锻炼、体育竞赛、体育知识各项指标都可量化,评价工作由教师根据各项目身体素质评价标准统一评定。

四、体育学习多元评价的教学实践

1.课内学习评价内容促进学生体育学习行为的主动性

课内学习评价内容包括课堂表现、理论知识、专项学习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包含了体育课堂学习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课堂表现主要从学生学习态度与行为、合作精神等方面进行评定,评价的主体是学生,评价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方式来进行,能有效反馈学生的学习状态,促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等。体育理论与专项技术学习评价,主要强调学生理论知识掌握与实践技术运用相结合,发展身体素质,提升健康水平。同时,考虑学生身体素质的先天差异,专项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幅度评价,能进一步提升体质较弱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课内学习各项评价指标,能有效反映学生课堂学习的状态和学习结果,起到正向激励的作用,能有效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主动性,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2.课外锻炼评价促进了学生运动习惯的养成

课外锻炼是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对丰富校园生活、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结合我校运动资源、课程设置、师资情况,学生课外锻炼评价主要以课外自主锻炼和体育竞赛为评价指标。课外自主锻炼以运动世界校园APP跑步软件进行管理,按每学期完成规定的锻炼任务进行量化评价;体育竞赛评价指标以参加校内外体育竞赛进行评价。

3.体育学习多元评价促进新时代学校体育教育目标的达成

课内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锻炼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建立学生自评、专项运动技能和体质健康水平测试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实现全面提升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的目标。

体育课内学习评价,旨在通过体育课程学习,学生掌握一、二项运动技能,让学生学会健身方法。课外锻炼评价,使学生可以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方法和手段,培养运动能力和习惯。体育课内外融合的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发展,能充分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提升体质、掌握运动技能和运动习惯养成的总体目标,最终使学生终身受益于体育。

五、体育学习多元评价的教学实施成效

1、创新体育学习评价,提升了体育教学质量,近三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稳步提升。近三年,省抽测成绩总体呈上升趋势。合格率从2020年的85.5%提升到2022年99%,总体呈上升趋势,抽测不及格人数由2020年29人下降到2022年2人。 

2、开展阳光体育竞赛和阳光跑步活动,引领健康生活方式,增强健康意识,弘扬体育精神,营造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通过课外阳光长跑活动,让学生真正“跑”起来,引导学生积极锻炼,养成“早起床、早锻炼、早读、早餐、早睡”生活习惯。不仅提升了耐力水平,培养了持之以恒良好品质;通过校内外竞赛,培养运动兴趣,形成爱好,提升运动能力,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使之终身受益于体育。

六、结论与建议

1.结论

新时代下高职校院体育学习评价体系,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在体育学习评价指标设置时,要以学生体育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设计;构建个体发展性学习评价体系,完善的评价体系能促进个体培养目标的达成。评价指标要有助于学生的能更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形成诊断性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评价过程要透明,减少个人的观点和个人立场去看待问题,以致产生评价不符合实际,让评价起到促进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发生,提高学习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2.建议

(1)体育学习评价要全面,不仅要对学生体质发展,运动技术,身体素质进行评价,还要对心理和社会适应的等方面进行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要以学生学习效率为中心,充分了解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爱好;学习评价强调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同时,重视学习过程,实施课堂思想,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评价的导向作用,重塑课堂结构,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提升体育学习效率。

(3)体育课堂学习与课外自主锻炼都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是学校体育目标达成的主要途径和方式。在对体育学习评价指标设置时,要构建课内外融合的客观、全面的评价指标。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是体育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同时,也是提升学生体质健康、培养锻炼习惯的主阵地。要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不仅要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还需课外锻炼进行强化,课内外融合,科学的进行量化评价,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20(11):2-7.

[2]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0(30):20-26.

[3]章翔;余佳萍;周刘华;屠博龙.新时代深化大学公共体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安庆师范大学为例[J].体育学刊, 2020,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