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特应性皮炎与遗传因素存在联系,伴随较强的复发性,常以慢性瘙痒症状作为主要临床表现[1]。该疾病常见于儿童,临床症状与湿疹极为相似,瘙痒程度在夜间最为严重。临床上大多采取口服西药,并结合外用药膏涂抹的方式进行治疗,虽然在短期效果上能改善一定临床症状,但伴随的不良反应也有所提升,对患儿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等均带来影响。对此,本研究将探讨个体化护理用于特应性皮炎的干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区2020年9月-2021年9月期间收诊的80例诊断为特应性皮炎患儿作为观察对象,予以科室随机分组后,区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将个体化护理用于观察组患儿,该组患儿年龄为1-12岁,平均年龄(6.26±2.25)岁,男患儿24例、女患儿16例;常规护理用于对照组患儿,该组患儿年龄为1-11岁,平均年龄(6.03±2.41)岁,男患儿23例、女患儿17例;两组患儿基线资料水平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为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模式:患儿入院后,在治疗基础上完善对其的基础护理工作。保持病房的空气清新,观察患儿病情变化。
观察组采取个体化护理:(1)个体化评估:依据对患儿入院时的病情了解,评估严重程度,将伴随特应性皮炎家族史,且病情较为严重的患儿视为重点观察对象。(2)健康教育:对患儿所处生活环境进行了解,询问患儿家长,家中是否近期进行装修,或购置新的家具等。便于医生对患儿病情诱发因素作出判断,告知其家长,在患儿衣着方面尽量穿着棉质、宽松的衣物。(3)饮食护理:患病期间不可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需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膳食纤维的食物为主。(4)皮肤护理:对患儿皮肤表面所存在的皮损区域,外用3%的硼酸溶液湿敷。针对结痂较厚的皮损,外用氧化锌油进行包敷,每日更换一次,直到结痂脱落。为患儿指甲进行清洁与修剪,时刻维持患儿皮肤的干燥。在清洗期间,不能使用含碱性的肥皂及清洗剂,清洗数量与清洗次数不能过于频繁。
1.3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对比:将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纳入测评,显效:经治疗及护理干预后,患儿皮损位置完全消退,无并发症发生;有效:患儿皮损位置恢复面积较大,伴随不适感;无效:患儿皮损位置扩大,不适感严重,并发症较多。(2)生活质量对比:选用儿童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量表展开研究,量表包含4个维度,各维度含5个内容,总数为20项,满分赋予100分,分别在两组患儿干预前后进行测评,测得分值较高,表示生活质量得以改善。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实验所涉数据在SPSS22.0中录入,组间计量资料在表述时应用(x̄±s),施以t检验,计数资料在表述时应用(%),施以χ²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儿治疗及护理后,总有效率更高于对照组(P<0.05)。由表1所示。
表1 临床疗效对比[n(%)]
2.2 生活质量对比
两组患儿均在护理前测得生活质量得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得分更高于对照组(P<0.05)。由表2所示。
表2 生活质量对比(x̄±s,分)
3讨论
特应性皮炎属于慢性疾病,发病机制并不清晰。临床预判与患病人群的遗传因素存在联系。特应性皮炎的主要临床症状为湿疹性皮肤改变,会出现多样性皮损现象,且皮肤表面会出现渗液[2]。临床上治疗特应性皮炎的方式,大多采取口服用药和涂抹药膏进行改善。随着治疗时间的不断延长,在疾病改善过程中也伴随一系列毒副反应,使疾病复发率增高。
开展个体化护理,能依据患病人群的疾病特点和病史情况,细化各项护理流程[3]。为患儿家长展开健康教育,指导其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为患儿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讲解饮食方面与衣着方面的注意事项,尽量减轻对患儿皮肤造成的刺激,并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能极大程度的提高患儿舒适度及生活质量。就算是研究结果突出了。就上述研究结果得出,将个体化护理用于观察组患儿后,该组患儿临床疗效水平更高,生活质量有所改善,突出了个体化护理应用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为特应性皮炎患儿开展个体化护理干预,能进一步提升患儿疾病治疗效果,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灵珊,申婷,宁玲丹.基于特应性皮炎积分指数的护理模式对婴儿期特应性皮炎患儿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7):26-29.
[2]杨丽娟,李慧.个体化护理对特应性皮炎患儿的疗效观察[J].黑龙江医药科学,2020,43(03):46-47.
[3]刘亚楠.个体化护理对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影响研究[J].皮肤病与性病,2019,41(02):296-297.
作者简介:刘岚丹(1989-),女,籍贯:四川省成都市,工作单位: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学历:本科,职称: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