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的教学实践研究

曾彦青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第一小学,517300

摘要: 学科融合是在教学过程中将不同学科知识有机结合,引导学生重新审视知识,激发创意思维,解决真实问题。教师需灵活安排时间,实现“双赢”,助学生获益颇丰。在这种背景下,“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方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在“双减”政策的引导下,以小学数学教学为切入点,研究如何构建符合“双减”政策要求的新型跨学科融合教学方式。
关键词: “双减”政策;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
DOI:10.12721/ccn.2024.157060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当前社会的进步要求培养多才多艺、富有创造力的人才,因此我国教育体系正在积极推进“学科融合”,旨在消除学科之间的隔阂,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互动式教育不仅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彻底改变教育格局,使学生摆脱传统的学习方式,探索全新途径,满足“双减”要求。因此,教师们必须高度重视并积极探索。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思考

(一)强调数学的主体地位

跨学科融合教学即将不同学科知识整合,不仅拓宽学生数学视野,还增添其文化修养,为数学学习注入更多的乐趣。小学数学教师采用跨学科融合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这种教学方法更受小学生欢迎,也间接落实了“双减”政策。小学数学教师需重视平衡不同学科知识,强调数学目标,指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完成任务,确保学生专心学习数学,促进跨学科整合。

(二)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跨学科融合时需注重实践性,实践结合理论知识,协助学生从实践获取学习体验,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技能。这种实践可培养学生正确学习态度,提供适当学习技巧,满足“双减”政策下的教学要求。在实施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成立个性化数学思维模式,而不是让他们毫无目标地参与,以免阻碍学习进步。因此,教师需积极引导,激励学生自主规划活动,并引导他们总结经验,促进思维水平的提升。

(三)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

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利用跨学科知识探索数学难题,掌握多方面技能,有利于轻松解决学习和生活难题,提升整体学业水平。由于年龄较小,小学生综合素养相对不足,因此在合作探索中互相配合。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潜能因人而异。应秉持“借鉴他人优点,补足个人缺失”的理念,安排学生组成学习团队,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提升和发展的机会。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教学的策略

(一)以数学教学为核心,融合德育教育

以数学教学为核心,融合德育教育是一种富有创新性的教育理念。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还可以作为德育教育的有力工具,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升素养,促进综合素质。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这一课程时,我们的首要目标是引导学生深刻体验和领悟“1”这一基础概念,进而为理解数值含义奠定坚实基础。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设计一个具体的情境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具体而言,我们将提出如下问题:“假设一个家庭中有三名子女,而母亲仅持有一片煎饼,她应如何公平地分配给每个孩子?”

随后,我们将按照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将他们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并鼓励他们围绕上述情境问题展开自由讨论。讨论的核心议题将聚焦于“如何实现最公平的资源分配”,以此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分数的实际应用及其背后的数学原理。

通过这一教学过程,学生不仅能够对“1”的概念有更为深刻的认识,还能够领悟到数学是如何渗透并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此外,我们还将结合“孔融让梨”的典故,将道德教育融入数学学习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因琐事而刻意追求公平,而是应学会尊重老人、爱护幼者,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渗透美术知识,发展学生抽象思维

数学作为一门深具逻辑思维的学科,若学生未能具备强大的思维能力,则在面对问题时往往会遭遇诸多障碍,难以有效地积累知识和经验。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显得尤为重要。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方面亦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整体思维水平。将美术元素巧妙地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之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抽象思维,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进而推动其全面发展。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数学美术创作,让他们将所学的数学知识通过画连环画等艺术形式表现出来。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他们在创作的过程中深入思考和探索数学的本质。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引入一些美术知识,帮助学生形成对抽象概念的直观理解。例如,在教授几何图形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了解它们的共性和特性,进而形成对图形的抽象认识。这种将美术知识与数学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

(三)结合学生生活,推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融合

随着科技的迅猛进步,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尤其在数学这门核心学科中,信息技术的引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还有助于他们深入探究数学知识,加深理解。

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通过图形、动画等形式,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象化,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例如,在几何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绘图软件或数学工具绘制各种几何图形,并通过动态演示展示图形的性质和变换,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几何概念。

信息技术具有交互性、趣味性等特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或竞赛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同时,信息技术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造空间。学生可以利用数学软件和工具进行数学建模、数据分析等实践活动,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结语:综上所述,根据“双减”政策的深入实施和全面推行,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积极采用跨学科融合教学策略,强调数学本位,在确保数学教学的系统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将不同学科的知识与数学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让学生在独特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深刻的体验。通过充分利用跨学科资源,教师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进而促进其全面发展。深入研究跨学科融合教学对小学数学教育的积极影响,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习成绩,还能为他们适应未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穆洋.跨学科融合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2020(05):145.

[2] 刘汉友.浅谈小学数学跨学科整合的课堂教学[J].考试周刊,2020,(42):75-78.

[3] 邹小红.学科融合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9):24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