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和谐体育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用

李毓1 文进2

1.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广西南宁市第三十八中学

摘要: 随着和谐社会建设的持续推进,为了有效适应社会环境,促进教育的和谐稳定发展,有必要把和谐社会概念迁移拓展到不同的教育领域。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的了解,在综合调查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和谐体育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积极效用,可以促进和谐体育在高职院校当中的落实,也可以有效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强化学生的社会适应力,为学生实现个体发展以及承担社会责任奠定基础,用和谐体育课堂为学生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 和谐体育;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用
DOI:10.12721/ccn.2022.15864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和谐社会建设工作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为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指引了正确方向,当然也为国家体育事业改革创新带来了指导思想,要求在体育教育和体育事业发展进程中坚持和谐体育思想,从而为和谐社会构建提供基石。高职学生承担着社会建设的重要责任,学生的综合素质将会关乎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和谐体育建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体育观,从而让他们拥有终身健康的生活。文章将重点就和谐体育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用以及建设方法进行分析。

一、和谐体育概述

和谐体育指的是体育建设与发展进程中的理想化状态,在和谐社会建设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和谐体育是体育系统和社会的各个系统、体育系统的每个构成要素处在协调发展状态,是和谐社会当中体育发展的必然形式。这里所提到的和谐体育并非是不存在矛盾的体育,是各类矛盾关系能够到达协调配合的相生相长状态,也体现出体育对社会建设的人文价值。和谐体育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全面发展。和谐体育的提出,体现出了立足整体思考问题的观点,要求系统看待体育发展。体育主要包括竞技、群众与学校体育这几个部分,三大支柱支撑着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不管是哪个部分在发展中存在缺失都会影响和谐体育建设,所以全面发展是非常必要的。二是协调发展。和谐体育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确保体育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保持协调同步,最终实现人全面发展的目标。此外,和谐体育既要做到外界环境和体育系统的协调,又要做到体育系统内部各个部分的协调。三是可持续发展。体育可持续发展所强调的是体育建设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当前的体育文化需要,同时还可以满足未来人们的体育文化需求,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长久发挥应有效用。

二、和谐体育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用

和谐体育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着积极影响,在具体的育人实践当中已经得到了体现,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提升学生情商水平。情商是对人非智力水平进行评估的有效指标,是个体发展当中不可或缺的品质,而且情商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在教育中凸显。和谐体育建设的环境可以大幅度增强学生技能学习主动性,调动学习热情,增强学生体育锻炼信心,培养学生拼搏向上的精神与坚强意志品质,同时也可以给学生提供磨练情商的机会,提高学生情商水平。二是塑造学生良好心态,增加心理承受力。在体育学习当中,学生会遇到挫折与困难,此时教师可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促使他们正确面对成功与失败,增强心理控制能力和承受力,用良好心态面对学习与生活。三是消除心理压力与消极情感。体育运动在改善学生情绪和帮助学生释放压力上有非常突出的作用,通过和学生构建和谐关系,以情育情,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信任,帮助学生消除心理压力,解除情感枷锁。四是提高学生社会适应力。和谐体育可以极大程度上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也能够让学生在体育活动当中找到人际交往的有效方式,形成和谐体育馆,从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加强自我认识,找到自身的社会位置,为实现人生价值打下基础。

三、发挥和谐体育在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效用的策略

3.1调动学习兴趣优化教育心理环境

大量的教育实践证明,兴趣是所有学习的根基以及动力所在,对学生来说是最好的老师。在体育教育实践中,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学习态度的指导,让他们保持端正态度,增强对体育功能的了解,认识到体育开展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意义,日益养成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注重兴趣培养,从自身需求过渡到对体育的浓厚兴趣上。学习兴趣的提高可以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得到学生的积极接纳。教师在这一过程当中应该做好对学生兴趣喜好的调查,增进对学生个体的了解,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育项目和提供教育活动。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在和谐体育课堂当中做好趣味性内容的调查和研究,根据学生的反馈优化体育课堂建设,牢牢把握学生的心理,让学生在兴趣带动之下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3.2采用多种方法获取愉悦情绪体验

不管是要保证体育教学质量,还是要达成和谐体育建设的目标,都应该把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创新作为重中之重,利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自觉参与,并让学生在这一过程当中得到愉悦轻松的情绪体验。教师在打造和谐体育教育氛围的过程中应该讲求方式方法,保证课堂和教学方法的和谐性。利用小组合作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一个团结互助和有爱的体育锻炼环境,鼓励小组成员取长补短,相互帮助,共同探索完成练习任务;利用角色互换法提供良好的体育训练环境,鼓励学生和教师互换角色,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以及责任感,促使学生对自己严格要求得到愉悦轻松的情绪体验;运用现代化教学方法,比如多媒体教学法、混合教学法、翻转课堂法等对学生进行综合性教育指导,充分发挥教育科技手段的应用优势,让学生体验现代化学习的乐趣,降低学生的体育学习难度,让学生的情绪体验和体育学习体验更加愉悦和谐。

3.3注重师生互动打造和谐体育氛围

在体育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其中最为主要的两个要素,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构成了一个完整教学过程。只有在强化师生互动的同时打造和谐体育氛围,才能够为学生的成长进步保驾护航,构建和谐体育系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良好指导作用。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做到全面尊重、信赖学生,在教育指导当中发扬民主精神,强化学生对成功的追求与向往,让学生在后续的练习当中更加自觉主动。教师要和学生进行平等沟通,了解学生的需求,正确认识自身在学生心理成长当中的地位和角色,通过建设和谐体育课堂来保障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当然教师自己也要规范自身言谈举止,提升个人修养,成为学生学习效仿的好榜样,讲求师生互动的和谐性和教育教学的和谐发展,及时消除不和谐因素,朝着追求更高层次的和谐方向努力。

为了达成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高职院校应该在人才培养方面加大力度,把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责任担当起来,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他们的全面发展息息相关。对此教师应该重视发挥和谐体育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当中的作用,并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曹建斌.高职院校合作办学学生心理教育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21,14(08):32-33.

[2]夏周岩.和谐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J].素质教育,2021,18(06):28-29.

[3]罗仕贵.和谐社会背景下和谐体育的构建及其实现[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20,35(06):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