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城乡形态深刻重塑、社会结构深刻变化、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的时代背景,基层治理任务十分繁重。推动城乡基层治理向纵深发展,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实践,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演进趋势的系统改革,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重大举措,意义十分重大。
一、新时代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重大意义
(一)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变革,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领域的新矛盾新问题不断涌现,基层社会治理的难题之多、面临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应对风险挑战,续写我国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发展新篇章,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二)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基层群众对于社会民主、公平、正义、安全等方面的需求比以往更加强烈。这就要求我们要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新需求,着力解决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不足、社会治理机制不协调、社会矛盾纠纷化解不及时等问题。
(三)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为解决当前我国社会建设中的难题,全方位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各级党委政府积极创新、持续探索,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思路逐渐清晰,步伐更加坚定,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目前,一些地区的社会治理创新项目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认真总结这些典型经验,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实践中,因地制宜,不断推广应用和创新发展,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二、当前我国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困境
(一)基层社会治理机制有待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承担着向基层群众提供民生保障、公共服务、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矛盾纠纷、创造平安和谐环境、打造幸福安康生活的重大任务。基层治理过程中很多工作需要跨部门、跨行业甚至跨区域的联动配合才能完成。但在日常工作中,权责不清,基层管理单位应该“管什么、怎么管、管到什么程度”均没有明确的规定,导致很多单位在管理过程中仅满足于“问题处置了、反馈了”,但对于问题处置的群众满意程度、社会影响力和经验总结等精细化管理方面缺乏有效的评估,造成整体成效不高。此外,基层社会治理监督考核机制不健全。有些地区对于基层社会治理成效和责任单位的监督考核机制缺乏科学有效的工作思路和管理办法,习惯于依赖数字、进度反映工作成效的传统考核思路,忽视了基层社会治理的复杂多样,严重影响了基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使基层社会治理实效和群众满意度大打折扣。
(二)多元治理主体参与不够。对于基层社会治理而言,基层政府、网格员、基层群众和社会组织是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要力量,但目前我国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多元治理主体参与不够。一是社会组织参与不足。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多元主体之一,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参与者、实践者。目前,我国社区类社会组织数量少,专业人才不足,活动能力弱,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二是网格员队伍的工作积极性不高。有些地区网格员身兼数职,被多部门调度,工作范围较广,工作内容繁杂,存在着“什么工作都让网格员捎带着干”的情况。由于网格员工作任务繁重、收入不高,加之身份问题,导致网格员工作积极性不高,队伍稳定性不强,人员流动性较大。三是群众参与度不高。有些基层群众认为,“社会治理是政府的事,需要依靠政府的力量来解决各种问题,社会治理与自己没关系”,存在依赖心理。
(三)科技赋能不够,信息互联互通程度不高。部分地区基层社会治理科技赋能不够,严重制约了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一是基层社会治理运用现代化手段不足。目前,有些县区平台建设缺乏资金保障和人才支撑,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有待提升。二是现有平台融合不够。承担基层社会治理的职能部门建立了相应的治理平台系统,但由于管理体制和技术壁垒等方面的原因,有些平台之间信息数据尚未实现互联互通,数据资料不能实时共享,严重影响了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三、强化基层社会治理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统筹协调,不断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破解基层社会治理的机制不顺、资源不足、能力不够等问题,必须加强统筹协调。一是厘清社区职责权限。加强顶层设计,依法确定社区工作事项,制定统一规范,规定上级部门不得把自己职责内的工作转嫁给社区,确需社区协助的,须经区(县、市)党委和政府严格审核把关,并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工作条件。二是加大支持保障力度。加强对基层特别是社区的工作支持和资源保障,统筹上级部门支持村居社区的政策,整合资金、资源、项目等,以村居社区党组织为主渠道落实到位。三是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对于基层反映强烈的问题,应当积极予以纠正,厘清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加强部门协调,建立协作机制,建立健全督导检查工作机制;建立正向激励制度,在逐步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及生活补贴的同时,适度加大岗位补贴和绩效工资在薪酬结构中的比重,调动基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四是加大对社会组织服务基层的扶持力度。出台鼓励社会组织面向基层提供社会化服务的相关政策,搭建信息平台,打通基层服务需求与社会组织服务供给的信息壁垒,提高基层公益性社会组织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多措并举,不断激发治理主体参与热情。一要激发主体意识。要通过有效的宣传教育形式,逐渐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参与社会治理,激发人民群众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二要拓宽参与渠道。要通过党务村务信息公开和集体表决等方式,将一些人民群众关心的事务纳入到基层治理的内容和计划中,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三要探索建立“多岗合一”的网格员身份和报酬制度。随着基层社会治理的深入开展,积极探索将网格员工作量适合、工作内容相近的岗位进行“多岗合一”整合,并将各岗位补贴叠加发放,既提高网格员待遇,又有利于增强网格员的工作责任感。四是推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发挥群团组织的纽带作用,引导青少年和妇女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在邻里调解、心理干预矫正、电子商务服务等方面,打造专业化群团组织服务品牌;组织工厂、学校、医院、公益组织等专业力量,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有益补充,在抢险救灾、医疗保障、心理调适、文化宣传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三)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不断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实施“互联网+社区”行动计划,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5G、区块链等与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的深度融合,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推进智慧小区、智慧社区建设。统筹推进数字乡村建设,逐步实现所有村通光纤宽带和网络。加强城市“天网”建设应用,加快农村“雪亮工程”建设与联网应用,推动“慧眼工程”建设应用,促进管理平台与综治中心、公安指挥中心、城管中心深度融合,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能力。
参考文献:
[1] 闫志敏.青海农村基层党组织社会治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青海省民和县为例[J].河北企业,2021,(08):135-137.DOI:10.19885/j.cnki.hbqy.2021.08.043.
[2] 徐衣显.基层社会治理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6,10(01):124-128+136.
[3] 邵元勋,辛强.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3,(03):22-25.
[4] 王春玲.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困境及破解之策[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22,(02):55-58.DOI:10.15875/j.cnki.zgzzswdxxb.2022.02.010.
[5] 谢德城.基层综治在创新社会治理中面临的困境与对策——以X县级市为例[J].老区建设,2017,(12):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