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疾病当中的一种常见的病症就是脑梗死,但是这一疾病的发病症状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也就是会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会产生不同的发病症状。有些患者在发病的过程中并没有明显的表现,在检查的过程中也不容易被发现,也就导致了患者错过了最佳的诊断和治疗的时间,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严重的影响。而正常的患者在发病的过程中会出现大脑缺氧或者是缺血的情况,那么在最病症发生之后非常容易导致患者的脑组织产生软化或者是坏死的问题,是一种具有较高病死率以及危险性的疾病。如果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当中,能够及时尽快的发现患者的症状,就能够及时地为患者提供相关的治疗方案,这样也能够更好的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在本文的研究当中,通过来我院进行治疗并被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进行CT与MRI的检测,通过对两种检测方式检测结果的对比分析来探究出一种更适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诊断的方法。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分析
此次研究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并且被诊断为急性脑梗死患者一共100例,对所有的研究患者进行诊断检测的划分,使用CT进行检查的患者人数有50例,使用MRI进行检查的患者人数有50例。其中使用CT进行检测的患者当中,包括有28例男性患者和22例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龄在50至80岁之间。而接受MRI检查的患者当中,包括有27例男性患者以及23例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龄在50至80岁之间。两组患者之间的一般资料差距非常小,而且在进行检查之前已通过患者自己以及患者家属的同意,签署了相关的知情同意书。
1.2检测方法
在此次的研究当中,使用的检测方法为CT检查和MRI检查。具体而言,对于CT检查使用的检查仪器为64排西门子螺旋CT,在检查的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头颅进行连续的扫描,并且扫描设备的电压应该设置在120kV,而电流应该保持在150mA。对于MRI检查中使用的仪器为西门子Verio3.0T磁共振,在检测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对患者的头颅进行全面扫描。
1.3临床比较
在此次的研究当中,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CT检查和MRI检查两种检查方法,对其检出率以及检出病灶直径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在实验当中应用SPSS20.0软件,(x̄±s)用于表示计量资料,在相关指标数据计算完成之后还应该进行数据的验证,并且是利用t检验的方法,以P<0.05为判断标准。
2结果
2.1 检出率
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CT检查和MRI检查的检出率进行对比分析能够发现,使用MRI检查的检出率要高于CT检查的检出率,两者检出率的数据对比差异性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两种检查方式的检出率比较
2.2检出病灶直径
通过对50例患者进行CT检查,能够得出检出病灶直径为1.7~11.2cm,而使用MRI进行检查得出检出病灶直径为0.3~15.6cm,两者检出病灶直径的数据对比差异性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当前,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数量不断地增加,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发病率以及人数也在不断地增加,这一疾病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的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而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当中,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就是CT检查和MRI检查的方式。做好及时的检查,就能够更好的给患者有一个准确的诊断,也就能够帮助医生更快地发现患者的相关症状,患者的大脑才不会受到疾病困扰。
参考文献:
[1]向庭. 视频脑电图监测在急性脑梗死意识障碍患者诊断及预后因素分析[D].桂林医学院,2021.DOI:10.27806/d.cnki.gglyx.2021.000162.
[2]冯士轩.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甲状腺相关激素与卒中后抑郁相关性研究[D].河北北方学院,2021.DOI:10.27767/d.cnki.ghbbf.2021.000132.
[3]李金鑫.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超声造影对斑块稳定性的诊断价值及其与发病机制的相关性研究[D].首都医科大学,2017.
[4]吕康. 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与颈部血管彩超及DSA检查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颅外段病变诊断的价值[D].河北联合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