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水坝堤防堵口施工技术研究

于利武

依兰县水务局

摘要: 最近几年随着国家经济实力提升实力水利工程发展迅速,作为国家基础设施,水利工程建设不仅能够推动我国行业发展为交通运输提供便利条件,同时可削弱自然灾害造成的影响。而水利工程数量越来越多也代表缺口事故发生率会有所上升,如何规避这一情况成为工程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此必须要选用合适的技术手段,以保证工程质量,加大资源投入提升工程灾害应对能力,基于此文章对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水坝堤防堵口施工技术进行分析探究,带动我国水利行业发展。
关键词: 水利工程施工;水坝堤防堵口;施工技术
DOI:10.12721/ccn.2022.157038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水利工程建设国家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其重要性不容忽视,为此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技术工艺的选用,这对堤坝施工而言尤为重要。工程运行期间如果出现决口情况,可凭借选用的技术增强工程应对能力削弱造成的影响,为民众生命安全和个人经济财产提供保障,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性,以便在实际运用中能够发挥出应有作用。若施工技术并不能对质量以及投入的成本加以控制,则会引发多种问题,影响工程价值的体现,而这也是探究技术工艺必要性的体现。

1水坝堤防堵口施工技术概述

对水利工程运行而言,实际运行过程中能够为各个领域提供一定便利条件,为社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同时也是防灾抗灾方面不可缺少的设施具有促进性作用。堤坝是水利工程主要结构之后,凭借其牢固性以及安全性能够实现对洪水的控制,防止造成严重的危害。为此建设过程中以一定要注意堤坝建设保证其质量和稳固性,面对自然灾害时实现安全防范。同时还要考虑洪水、暴风潮等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堤坝需具备维护检修能力,这也是方案设计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国家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堤坝质量和安全性是水利工程建设的核心,在方案选择方面不仅要结合实际情况深入分析同时还要遵循我国制定的标准,特别是某些施工环节,要选用合适的技术手段提供支撑,以满足灾害应对提出的需求。洪水来临时会生成强大的作用力冲击堤坝,结构稳定性难免会受到影响,而这种情况的出现对施工期间选用的防堵口技术有严格的要求,即便堤坝坚固程度达到标准仍旧要对其给予高度重视,要针对工程运行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技术措施。堤防堵口技术正是防洪最为有效的方式,有助于水患治理为相关工作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虽然在实际运行阶段技术并不一定能够用到,但是必须要保证其有效性,以免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

2合理运用堵口施工材料

堤坝堵口技术以及材料种类繁多,文章对目前常用的方法做出简单介绍,其一是抛石法,对已经出现溃口的区域进行抛石时要注意以下几点,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规格合适的石头,如果石头体积过大效果会受到影响,若体积较小又会被水流冲走,而且要对抛石速度加以控制,只有抛石量持续增加的情况下才能够达到理想效果。其二使用大块混凝土处理时如果水流快速流经溃口,可同时抛投多个抛体,通过重量累积达到合龙效果。其三埽捆进占法,以芦苇、柳枝作为介质编制柴把子,注意对柴把子内径的控制,并且将碎石等材料填入其中,之后将其捆绑成埽捆,整体长度由实际情况决定,在两端捆绑绳索随后将其置于水中,固定在已经打好的木桩之上,调整前进速度从而实现水流拦阻。最后采取闭气措施加以处理,利用填土的方式进行密封,控制填土形厚度做到全面堵水施工处理。

3水利施工中水坝堤防堵口施工技术

3.1堵口施工方法

堤坝是水利工程防灾抗灾的关键,为此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对其给予高度重视,选用合适的技术手段,目前工程建设阶段常用的方法有三种,首先是立堵法,即以溃口两侧作为切入点,根据设计的轴线将抛体置于水中,使溃口规模逐渐缩小直至完成合龙。其次是平堵法,该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同样以溃口作为出发点,沿着预先确定的轴线秉持由上而下的顺序抛填物料直至物料高度超过溃口水面高度。最后则为混合堵法,简单来说将前两者结合在一起用于水利工程堤坝建设,进而实现防堵漏口。

3.2合龙技术

当采用相应方法使得决堤的口们缩减至2至3m时,就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合龙操作,因此需要用到合龙技术。在完成合龙后还要对其进行闭气封堵处理,确保封堵效果达到最佳状态。一般合龙技术分为三种,分别为关门合龙、横梁合龙与沉排合龙。在应用关门合龙技术时,需要将材草捆捆扎到比拢口略长的木桩上,并将木桩卡站合龙口处,从而达到良好的截水效果,最后通过运送土袋进行抛压,达到完全合龙的目的。应用横梁合龙技术时首先在拢口处打一排木桩,随后利用直径约20cm的粗木(比拢口宽度略长)杆将其横放在龙口处,并通过之前打好的木桩对粗木杆进行固定。最后在中间通过填充土袋已达到截流的目的。应用沉排合龙技术时首先将树枝通过捆扎形成沉排,随后将土袋放入沉排中,并利用人力将沉排“赶”到合龙口处,待稳定之后进行抛压土袋处理,直至土地超过了拢口水面,以达到截水目的。

3.3裹头抢修技术

工程运行阶段如果堤坝出现垮塌,为防止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要采取适应措施对裹头进行处理,以减少生成的经济损失。除此之外还可为后续抢修提供便利帮助,降低操作难度。裹头主要是指位于决口两侧的断头,而抢修工作则是指选用相应的防冲击材料开展抢修维护活动,防止溃口规模不断扩大。施工时机同样是决定施工质量的要素,若当前堤坝垮塌规模较小,或者当堤坝决口处只有小部分水流流出时,为最佳裹头抢修时机。在裹头抢修前,需要结合水流流速、土质强度等实际因素进行相应设计。若决堤口水流不强,且土质强度较好,可以在堤头的周围先进行打桩处理,随后在堤头与木桩之间通过抛投土袋来进行填土处理。若水流湍急且土质较为松软,需要在堤头前通过铺放抛柳枕,做柳石楼厢埽裹头。此外,为了使裹头难度实现进一步的降低,可以预先根据当时水流的强度,来对溃口门到达的宽度进行相应估算,在估算的位置进行堤身的挖断处理,在新的地头上实施裹头抢修技术,具体实施时要沿着裹头的部位向下挖1至2m,并根据估算的水流速度来进行裹头处理。

4结语

结合上述内容可以看出,水利工程建设对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稳定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削弱自然灾害造成的影响,减少生成的经济损失,而将堵口技术运用于工程水坝堤防堵口施工当中能够为堤坝提供安全保护,作为应急技术为使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工程平日运行期间一定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确保其有效性与可行性,工程运行阶段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能够在第一时间开展抢修工作,以免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使工程能够正常运行发挥实质性作用,带动我国水利及相关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袁晓凯.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水坝堤防堵口施工技术[J].水电水利,2020,4(2):1.

[2]徐福亮.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水坝堤防堵口施工技术探讨[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000(007):745.

[3]李仲媛.水利施工中水坝堤防堵口施工技术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9,004(022):P.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