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高清桂

福清市梧岗初级中学,350308

摘要: 初中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阶段。然而,由于学生学习水平的不同和课堂教学的单一性,如何有效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成为教师们面临的挑战。分层教学作为一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
DOI:10.12721/ccn.2024.15706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2022年,教育部办公厅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着重指出,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顾及他们的差异,并满足他们的需求。近年来不少初中数学课程的标准化改革也逐步得到项目式的实施,从而较好地实现了“全民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全民所需的数学和各种数学发展”的目的。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本文基于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心得,以课本为依据,分享平时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经验,旨在为相关教师提供参考,力求让各级别的初中生都能够在原来的学习基础上提高成绩,获得全面发展。

一、分层教学的概念及其特点

(一)分层教学的概念

分层教学是一种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等因素为基础,对其进行合理分层,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模式旨在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促进其潜能挖掘和个性成长。分层教学包括教学过程多层次、考试评价多层次、学生主体多层次、目标设定多层次等内容。

(二)数学分层教学的特点

其一,在分层教学中,学生被分层是隐蔽的,教师不会公开宣布学生所属的层次,以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更好地保护学生的隐私。因此,这种分层方式能够避免学生产生自卑感,使其在不受影响的环境中学习。其二,在数学分层教学中,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制定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这些目标既有共同的要求,也有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殊要求。这种分层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其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其三,在数学分层教学中,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层次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这种分层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效率。其四,在数学分层教学中,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层次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会加强对其基础知识的辅导;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会引导其进行更深入的学习。这种分层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发挥教师的教学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由此可见,初中数学的分层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能力多样性而采取的教学方法,需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个性差异,分清学生层次等细节,再据此因材施教,以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能力水平的范围内得到充分发展和提高。

二、基于分层教学的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一)围绕教学大纲,设计分层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必须以教学教材为核心,适当增加创新教学内容,从而丰富教学体系。以分层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时,首先非常重要的一点便是做好教学目标的分层设计工作,不同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的导向价值是千差万别的,唯有充分明确清晰的教学目标,才能使各项教学活动有的放矢,真正提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综合能力水平。例如,教师在教学《平方根》这一节内容时,为了达成分层教学的根本目的,教师在前期教学设计环节便紧紧围绕教学大纲,从中筛选并确定分层教学目标。一方面在基础类教学目标层面上,教师将目标定为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本节学习中清晰了解并掌握平方根公式的运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同时还要提高学生平方根算式的运算准确度。另一方面在中高层教学目标上,教师则着重进行调整,针对班级内部中等学生及优秀学生群体,鼓励其主动完成教师预设的各类平方根计算题目,而且这些典型的平方根运算题目对学生综合运算能力的提升极为有效。这样一来,在教师分层布置的课堂教学目标上,班级内所有的学生群体都能结合自身学习需求,有所取舍地完成探究学习活动,既能达到提升其数学综合能力的目标,也将逐渐帮助学生形成数学学习的成就感,为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做好前期的铺垫。

(二)结合学情特点,给予分层教学指导

实施分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做好前期教学目标的分层设计工作,还要进一步有序结合学生学情特点,在课堂教学环节给予分层教学工作指导。很多时候学生群体在课堂学习中容易陷入思维误区,教师虽然要激发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但依然要进一步学会在恰当的时机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教学指导,达到启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例如,初中数学教师在正式展开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之前,在班级内部安排了一次学情调研的考试活动,并根据最终考试成绩将班级内部学生群体进行学情等级划分。其中综合成绩在79分以下的学生划分为学困生,而在80分到95分区间的学生群体可以将其定义为班级的中等生,超过95分的学生群体则为班级内部的优秀学生。在这一分级标准下,教师有效将班级内部学生群体区分开来,随后再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一个学习小组中都要均匀安排中等生、优秀学生以及学困生,从而达成互帮互助共同促进的学习提升成效。同时,在后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小组活动中优秀学生的学情反馈,了解学困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不足之处,从而针对性制定课堂教学方案以及课后辅导策略,并帮助班级内部学生群体实现全员提升的教学目标。如此应用这种分层教学指导的方式,可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

(三)创新作业形式,实施分层布置内容

除了课堂教学活动要注意分层以外,教师还应着重在作业设计上注意优化分层活动,将分层教学理念贯彻到底。数学作业既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检验,也是能够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内容的重要路径,教师既要完善数学作业的设计形式,也要不断结合学生具体学情特点,实施分层作业的布置过程。例如,教师在教学《整式的乘法》这一节知识时,结合本节教学重点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单项式与多项式的相乘法则,还要提高单项式计算的准确性,注意符号的影响。同时,教师通过课堂教学的观察,发现部分学生群体在本节知识学习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难点和盲区,掌握得还不扎实。为此教师在教学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将作业内容划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种类型。两种作业题目类型有一定的差异性,学生通过逐层完成不同类型作业的过程中,将循序渐进攻克本节知识难点,从而有效提升其整式乘法的应用水平,并提高准确性。而在必做题题型中,学生大多可以借助课堂所学知识内容完成这类题目,对于选做题目而言,主要是为基础较好的学生准备的。如此借助这种分层布置的作业形式,很多学生都能在不同层次的作业题目中得到相应的知识技能提升水平,而且也将在学生群体中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探究学习氛围。

结语

分层教学的实践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课堂管理能力。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分层教学的实施方式,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泽敏.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和小组合作的探讨[J].亚太教育,2021,(24):117-119.

[2]金素君.合作学习落实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02):281-282.

[3]谢晓芬.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