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小学德育中尊重与关爱教育的实践探索

刘祺

华蓥市红岩小学,四川省华蓥市,638600

摘要: 我们常说“尊重”与“关爱”这两个词,但大家向来认为被尊重的人群必须是德高望重的,是比我们强大的,而被“关爱”的人群就要比我们弱小。这样的观点已经固化到人们的心中,可是这样的想法是正确的吗?在笔者所教过的学生中,有一群二年级的孩子们,他们也拥有同样的想法。小学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奠基性教育。笔者深知小学德育的重要性,于是,笔者用了一个学期,来改变他们的看法。
关键词: 品德;尊重;关爱;改变
DOI:10.12721/ccn.2022.157079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培根曾说:“对一个人的评价,不可视其财富出身,更不可视其学问的高下,而是要看他真实的品格。”在笔者看来,这句话非常正确,良好的品德犹如春日里的嫩芽,夏日里的微风,秋日里的硕果,冬日里的暖阳,无一不给人带来美好的体验。

作为一名老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同学们良好的品德。当然,品德的教育不在一朝一夕,它就像是一场长久的战役,老师需要时刻注意。在笔者从教不长的这几年里,就有一场关于“尊重和关爱”的战役。

那一年,笔者刚来到一个乡镇中心校,接手的是二年级的一个班,在笔者接手的第一天,教过这个班的老师就告诉笔者要注意一个叫小蒋的女生,问原因,他们只是笑笑说:“你看见她就知道了。”果然,这个班里共有45名学生,他们显得那么天真可爱,有说有笑地欢迎着新老师,但角落里那个女孩却显得融不进去。一看她样子笔者就懂了,这是一个唐氏宝宝。

观察了一天,笔者发现班上的同学都很排斥小蒋,中午收拾饭桶的时候不会看看她吃完没有,就将桶还到食堂,午休时小蒋经过他们身边,他们就直往后躲,如果小蒋不小心碰到了哪个同学,就会有一群人围着她骂。呵斥住他们后,笔者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对小蒋,他们理直气壮地说:“她很烦,她是个傻子!”

这怎么行?难道残疾学生就不应该被人尊重和关爱吗?思考了很久之后,笔者决定从几方面来改变他们。

一、树立正确的观念

第一周的班会课,在和同学们相互认识后,笔者便写出了这节课的主题——尊重与关爱。笔者先问同学们哪些人值得我们尊重?警察、医生、科学家、航天影响等是大家一致地回答。接着笔者再问他们身边的家人朋友值得尊重吗?他们停顿了几秒后异口同声地说:“值得!”然后笔者让同学们转头看向小蒋,郑重地问他们:“小蒋同学值得尊重吗?”这下他们沉默了,谁都没有说话。

停顿了一会儿,笔者再问同学们:“我们应该关爱哪些人呢?”这下他们懂了,有人争先恐后地说着:“像小蒋这样的。”笔者略带生气地反问道:“小蒋怎样呢?是傻吗?”这群孩子都不说话了。接下来笔者告诉他们小蒋得了一种病,这种病从她还在妈妈肚子里时就有了。谁不想健健康康的呢?可是小蒋没有选择,我们是应该关爱她,但不是因为她的病,而是因为她是我们的同学,她和大家一样是一个可爱的孩子。我们也应该尊重她,尊重她这个人!

说完这些,大家都沉默了。最后笔者立下了规定:不准在小蒋靠近大家时快速往旁边闪躲,不准骂小蒋。大家也都点头表示能做到。

二、发现闪光点

有一天,笔者提前到了教室布置板书。上课铃响后同学们慢慢进入教室,笔者便站在讲台下让大家通过。讲台地面上散落着三四节快用完的粉笔头,从讲台上陆续过去了十几个同学,小蒋也在其中。只见她弯下了腰,等了十几秒后,她抬起了头,举着双手,满脸笑容地盯着笔者说:“老师,给你粉笔!”

就是这个笑容触动了笔者,笔者双手接过粉笔笑着跟她说谢谢,等她蹦蹦跳跳地回到座位后,笔者问同学们有没有看到讲台地面上的粉笔,几个同学点了点头,笔者接着问他们为什么除了小蒋没有一个同学帮老师捡起来呢?在他们沉默的时候,笔者对小蒋这一举动进行了表扬,号召大家向小蒋学习。

慢慢的,小蒋和笔者的交流多了起来,她会在下课的时候走到讲台上来叫笔者一声老师,或者对笔者笑一笑。有一天,她拿了一个翻开的拼习本来找笔者,指着这一页上的字说:“这是琳琳教我的,是我自己写的!”此时我们的周围站着好几个同学,大家都注视着我们。笔者认真地看了看她的字,指着其中的几个字说:“嗯,不错,这几个字写得多好啊!比XX(站在我们旁边的一个同学)的字都写得好。”听笔者这样说,这几个小脑袋立马凑得更近了,然后赞叹地说道:“真的耶,写得好看!”还没到上课,小蒋写了几个漂亮字的消息就在班上传播开了。于是笔者又在上课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夸了小蒋。最后,笔者和大家强调,每个人都有优点,小蒋也是,大家要向她学习。同学们听着这些话,连连点头,表情显得郑重其事。

三、以身作则

老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我们为人师表,在对待小蒋这个问题上,笔者也坚持以身作则。从笔者下定决心要改变大家开始,每天中午打饭时,笔者都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关心小蒋有没有打饭,有没有吃完,有时她贪玩没去排队,笔者就打好饭放到她的桌子上。每次的体育课前,笔者都会在教室看着小蒋去操场集合。每天放学送路队时,笔者也会在小蒋经过时和她说再见。

有一天,小蒋扎了两个辫子来学校,看着精神了不少,不过,到中午时她的辫子就散落了,午饭后,笔者便叫她上讲台来给她重新扎了两个小辫子。扎完辫子,小蒋摸了摸自己的头,笑着跑到了座位上。有几个女生也羡慕地盯着小蒋,笔者便也给她们重新扎了辫子。

久而久之,小蒋和笔者的关系也更亲近了。有时她上厕所就会来找笔者,简单地说几个字:“老师,纸!”看起来十分可爱。不过,小蒋也有让人担心的时候。

虽然小蒋在教室也不会听课,但她的爷爷每天都会按时送她来学校。有一天,早自习都开始了小蒋还没来学校。笔者便打电话询问,爷爷说早上送了小蒋来校门口,至于有没有进校门,他就没看了。这可把笔者急坏了,小蒋这个孩子自己也不能回家,她能去哪里呢?笔者赶紧把晨读的同学们叫停,跟他们说明情况,拜托其他老师守着他们继续晨读,笔者就开始寻找小蒋。学校里面没有看到,笔者只能去学校外面找了,幸好,在校门口旁边的过道里,小蒋正睡在条凳上打呼。把她叫醒,一问才得知,这个丫头因为爷爷没给她买零食正在生气呢!哄着她到教室后刚好下课,同学们看她回来了, 一窝蜂地围上来,关心地问她去了哪里。看着同学们这样,笔者的实践做法已经慢慢起效!

四、巩固强化

慢慢的,同学们对小蒋越来越关心。每天中午都有人问小蒋是否打好了饭,小蒋贪玩时也有同学给她把饭打好放在桌子上了。大家集合去音乐教室时,也总有人在队伍最后等着小蒋。小蒋上厕所的纸巾很多时候也由同学们提供了……这些改变,都让笔者深感欣慰,笔者会在每一次发现他们的小改变后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进行表扬,表扬的人也由某一个人到某几个人,再到某一群人。

德育这件事很难说达到某种具体的目标,不过,同学们对小蒋的态度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一次体育课上,小蒋看同学们跳了沙坑觉得好玩,就在沙坑里打着滚,有几个同学在旁边叫她,她也不应。随着下课铃响围观的同学越来越多,人群中发出了“傻子”这样刺耳的声音。同学们赶紧来叫笔者,等笔者赶到沙坑时,我们班的几个同学正在和其他班的同学据理力争:“她不是傻子,你们不能这样说她!快给她道歉!”笔者的出现,让这几个同学彻底绷不住了,急切地跟笔者说:“老师,他们说小蒋是傻子,他们乱说,他们不听话!”笔者大声地呵斥着那些围观的同学,把他们赶走后,叫大家带上小蒋回到了教室。到教室后,同学们还有点义愤填膺,笔者安抚着他们的情绪,肯定了他们现在对小蒋的尊重和照顾。对于“尊重和关爱”,笔者的教育已经达到了想要的目标。

品格是最难下定义的,但它却是人生中最具影响而重要的东西。作为老师,笔者一直坚持教书、育人。笔者希望所教育的孩子们能拥有渊博的知识和优良的品德。这条路还很漫长,继续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