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牛高热症状疫病的鉴别与防治

孙柏军

黑龙江省建三江管理局动物卫生监督所

摘要: 通常情况下,肉牛在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疾病可以分为三个种类,分别是流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以及传染性疾病,这几种类型都有可能造成牛高热症状。饲养人员应当根据不同病症的特点,科学开展疾病鉴别及预防工作,并在确定牛只患病后,及时安排兽医进行治疗。而这就对养殖人员的专业饲养能力有了较高的要求,并应当保障养牛场的基础设施健全,这些都是新时期养牛场在发展过程中的基本任务。
关键词: 牛;高热症状;疫病鉴别;疫病防治
DOI:10.12721/ccn.2021.157029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养牛场在新时期开展牛只养殖工作时,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就是疫病的防治工作是否能够顺利开展。而由于不同疫病的传染源、病症不同,实际可以使用的防治方案也有一定差异,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展开分析,本文主要介绍的是牛高热症状疫病的鉴别与防治。

1.流行性疾病

引发牛高热症状的因素有很多,流行性热病毒就是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养牛场应当安排兽医进行临床诊断,确诊后再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1.1疫病鉴别

由于流行性疾病而引发的高热症状,大多会出现在3-5岁的牛身上。有较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通常集中出现在夏末秋初,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发病率,而致死率不高。疾病的产生相对比较突然,初期体温会迅速升高,高达39.5℃,持续3天以上后恢复正常。

饲养人员如果不关注病牛的体温变化,可能会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期。该疾病在后续发展过程中,会导致病牛呼吸困难的情况,同时伴随有流眼泪、咽喉肿胀等症状。一些患牛四肢关节会存在肿胀、疼痛的情况,因而无法长时间站立,喜欢趴卧在原地,食欲不振。妊娠母牛还会出现流产、死胎。通过剖检发现气管、支气管黏膜存在充血的情况,间质气肿明显,肺肿大等情况。

同时,流行性疾病的特点就是牛只发病规模相对较大,主要是在气候交替时,牛只自身免疫系统的功能下降。因此,容易出现感冒发烧的症状,而造成这个问题也与牛舍内部保暖工作没有落实到位有一定关系。

1.2疫病防治

针对于流行性疾病引起的牛高热症状来说,养牛场想要进行疫病防治工作,必须要关注环境温湿度问题。大部分地区夏季的普遍特点就是高温多雨,容易使牛舍内部潮湿,进而滋生细菌。同时,牛舍潮湿也不利于牛只的健康成长,长时间处于潮湿的环境,容易出现湿热问题,还会诱发呼吸系统疾病。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则会引发高热,严重时会造成病牛的死亡。目前,有效的疾病预防方法就是定期通风,并按时进行牛舍的清扫工作。

另外,安排兽医定期检查牛只的身体状况,一旦发现牛只出现高热症状,应当及时采取静脉注射或者投喂退烧药的方式进行退烧处理,具体选择哪种方式要根据牛只的病情严重程度及牛只日龄大小进行综合分析。通常情况下,静脉注射药物的疗效相对较快,注射时要保障器械及医疗环境的卫生性,并应当做好药物的存储工作,避免药物失效而影响治疗效果。

2.传染性疾病

2.1疫病鉴别

这是一种经常出现在食用牛牛犊中的疾病,症状以高热和鼻粘膜充血为主,严重情况下会诱发支气管咳嗽、结膜炎等,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对牛呼吸道系统造成严重影响。传染性疾病一般会在虫蚊相对流行的季节时常出现,蚊虫在叮咬过病牛后,又去叮咬其他健康的牛只,导致疾病的传播。另外,疾病还可通过呼吸道分泌物等传播,基本症状以呼吸急促为主,病牛每分钟呼吸次数平均在50-80之间,同时,会流泪不停,动作也会失调;该病的发生时间较短,连续发热的问题在4-12小时内会连续出现,少数病牛还会存在背部气肿、便血的问题。

2.2疫病防治

针对于传染性疾病,养牛场应当定期为牛只注射防疫疫苗,并在蚊虫较多的时候进行杀虫操作,每周进行一次牛舍消毒。同时,要保证牛舍当中的食槽干净卫生。然后,应当关注饲料的营养是否全面,通过为牛只补充身体所需的各种微量元素,来提高牛只自身免疫力,降低传染性疾病的发病几率。另外,养牛场如果要引进外来品种的牛,则需要第一时间做好检疫工作。当养牛场发现有牛只出现传染性疾病的症状时,应当将病牛隔离,并对同牛舍的其他牛只进行身体健康检查,传染性疾病有一定的潜伏期,需要格外重视。另外,由于该病尚未制定特效治疗方案,最好采取捕杀或逐渐淘汰的方式来处理病牛。

3.病毒性疾病

因为病毒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在发病初期的症状比较相近,容易出现误诊的情况,所以还需要兽医引起高度重视。

3.1疫病鉴别

疾病的发生率大约控制在5%左右,而病死率高达90-100%,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有很大关系,体温在40-42℃之间,可持续4-7天;病牛精神沉郁、鼻眼存在浆性分泌物,鼻镜与口腔粘膜表面糜烂,舌面上皮坏死存在流涎的情况,腹泻严重。一些病牛会出现跛行,母牛流产率较高。一般为了进一步辨别病牛是传染性疾病还是病毒性疾病,还涉及到后续进行病理分析的环节。兽医通常可以对病死牛进行解剖,观察其内脏器官的变化,然后还可以进行血清化验,确定病原体,从而拟定出科学的疾病治疗方案。

3.2疫病防治

由于病毒性疾病引起的牛高热症状疫病的防治工作与前两种疾病大体相同,都是通过饲料管理、环境卫生管理以及为牛只接种疫苗进行防疫工作等方面,来保障牛只的身体健康,目的是推动养牛工作的有序运行。而对于病毒性疾病的治疗工作来说,首先,为有效控制继发感染和减少并发症,需合理应用抗生素与磺胺类药物。其次,药物使用量需要根据病牛的日龄、体重等具体信息进行分析,一般在3-5天内,病情就会有所好转。病情好转后,应当对病牛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避免病情反复。而如果没有起到明显的治疗效果,则应当考虑对病牛进行无害化处理。

结论:为了掌握科学的疾病鉴别和防治方法,养牛场必须要定期对饲养人员展开培训,确保他们能够严格按照日常工作流程完成各项饲养工作,并应当定期安排兽医为牛只进行身体健康检查,降低疾病的发病概率。在进行牛高热症状疫病的防治工作时,目前的工作流程还存在较为复杂的问题,需要养牛场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积极研究创新防治方案,提高疫病防治效率和质量的可行对策。

参考文献:

[1]由星月.牛高热症状疫病鉴别和防治[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9.

[2]吴磊.牛高热症状疫病的鉴别与防治实践[J].农家致富顾问,2019,(18):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