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现代国际市场社会经济的探讨

孙晓婷

湛江科技学院,广东湛江,524000

摘要: 现代国际市场理念的形成,为世界各国的经济融合发展创造条件。现代国际市场环境从生产要素、市场竞争、制度模式、机遇挑战对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影响。伴随世界各国在现代国际市场的参与程度不断提升,相应的现代国际市场社会经济的基本特征逐渐显现出来,包括国际贸易自由化、生产制造国际化、市场经济体制国际化、金融国际化、法律体系国际化、发展趋势平衡化。世界各国应当从实际国情出发、把握现代国际市场带来的机遇,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关键词: 现代国际市场;社会经济发展;国际贸易
DOI:10.12721/ccn.2024.157029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国际化市场是新时期背景下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趋势,全球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终将在同一目标驱使下实现共赢。现代国际市场讲求合作共赢,各国在共同提升生产力的同时进行明确的国际分工,世界各国的经济命运紧密联系。我国作为国际市场社会经济的参与者、建设者,积极顺应国际市场社会经济发展浪潮,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推动我国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创造条件。

一、现代国际市场环境

(一)生产要素环境

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世界各国的社会经济转型均以原有的经济体制、状态、条件为基础,而转型的最终结果是实现与其他国家社会经济的融合与共同发展。实现社会经济融合后,世界各国的生产要素被整合并重新分配,不仅能够提升生产效率,还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构建促进经济增长的现代国际市场背景下专业化生产分工体系。

(二)市场竞争环境

现代国际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全球各行业企业面临的国际竞争剧烈程度增加,各行业企业为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会加大研发力度、创新生产模式,在增强企业综合竞争能力的同时,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三)制度模式环境

国际市场社会经济不是某一国家、某一地区的经济与其他国家、地区机械性融合,而是在结合本国家或本地区实际情况、充分分析国际市场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制度转型、经济模式创新,实现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理念的融合。

(四)机遇挑战环境

经济发展层次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在现代国际市场发展浪潮当中受到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具体表现为现代国际市场带来的经济发展机会或经济挑战。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机制相对完善,同时具备健全的资本体系与坚实的经济基础,能够及时把握国际市场所带来的一系列机遇、化解其所带来的挑战;与发达国家相比,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经济制度完善程度不足、技术相对落后且资本规模偏小,难以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带来的社会经济发展机遇、难以抵御对原有的社会经济基础造成的挑战,由此产生一系列负面效应。

二、现代国际市场社会经济的基本特征

现代国际市场当中的各个国家均是国际社会经济发展的参与者,每一个参与者的技术、资金、信息、人力等一系列生产资源在整合后会按照需求重新分配,并再次整合成更高效地生产资源体系,展现出贸易自由化、生产国际化、体制国际化、金融国际化、法律国际化、组织健全化的特征。

(一)国际贸易自由化

世界各国在参与国家贸易过程中产生的隔阂,在现代国际的影响下得以逐渐减少,相应的国际贸易自由化程度得到显著提升,为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增长、贸易方式与标准化生产协调管理创造条件。

(二)生产制造国际化

世界各国、各行业的跨国企业是现代国际市场下的产物,更是推动现代国际市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跨国企业将原本分散在全球各地的生产技术、生产人才、生产材料等一系列生产资源进行整合。在生产资源整合的过程中,相应的生产资源原产国家与地区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生产实践当中,实现了生产制造国际化的同时,国际贸易的关联性得到显著提升。

(三)市场经济体制国际化

尽管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生产能力存在一定差距,但是不同的国家均结合本国实情以及现代国际市场发展形势,构建了具有市场社会特征的专属经济制度。不同经济制度的国家共同组成了现代国际市场体系。我国紧跟现代国际市场发展大潮,结合我国国情制定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新时期背景下,我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党中央的领导下,制定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世界多国携手共建一带一路,推动现代国际市场社会经济发展。

(四) 金融国际化

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国际市场模式起源于 20世纪70年代,社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金融政策逐渐宽松,各国技术、人力等生产资源的引进与退出限制政策也更加宽松,使得经济自由性逐渐增加。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世界各国构建了国际金融市场,包括时间、资金、物料等一系列生产资源在内的国际金融市场元素被有效整合,为推进国际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五)法律体系国际化

为进一步提升现代国际市场社会经济的规范性,世界各国以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为依据,构建具有当地特色的国际市场法律体系。不同国家的国际市场法律体系在保持当地特色的同时,还具备一定的互通性,具体表现为参与现代国际市场发展的各国法律具有统一的制度标准,为国际贸易合作提供制度支持。

(六)发展趋势平衡化

现代国际市场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相应的国际经济组织体系的完善程度得到不断提升,国际市场各参与国家的往来更加频繁。为进一步提升现代国际市场发展水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性组织推出了多项制度,在保证现代国际市场稳定发展的同时,最大限度上缩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存在的差距,为平衡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三、对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的影响

自20世纪70年代国际市场逐渐形成开始,发展中国家加入金融自由化、贸易自由化的发展潮流当中,放宽国际贸易经济管制政策。尽管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但是金融危机的发生风险随之上升,使自身陷入“金融压抑—— 自由化——金融危机”的恶性循环。发展中国家在参与现代国际市场的同时,要积极学习他国成功经验、深入分析真实国情,以此避免陷入国际金融贸易恶性循环。

(一)经济发展失衡

部分发展中国家受到现代国际市场发展的影响,使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断增加、经济发展失去平衡。发展中国家应当参照WTO发布的 《人类发展报告》当中关于现代国际市场发展过程中贫富差距问题的结论,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国情拟定对策,努力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差距、提升经济发展的平衡性。

(二)国际贸易冲击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在参与现代国际市场发展的过程中,选择对部分社会经济活动权进行转让、分享。虽然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执行同样的经济活动,但是受到综合经济能力的影响,致使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社会经济经营效果存在一定差距,具体表现为生产资源分配不均、生产模式相对落后等。部分行业中隶属于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的经营能力过强,在扩张过程中对发展中国家同行业企业造成冲击。发展中国家需要权衡自身综合能力,选择性转让、分享社会经济活动权,及时识别可能对自身产生威胁的国际贸易行为,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恶性竞争的发生,保证本国的社会经济活动的有序进行。

(三)发展持久性差

部分发展中国家为跟上现代国际市场的发展步伐,选择引进已被淘汰的重度污染产业,使经济发展建立在以牺牲环境为前提的基础上,生态环境水平持续下降,使其与发达国家日益提升的生态环境水平形成鲜明差距。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支柱产业多为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还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而这种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并不具备长久性,终将因生态崩溃、资源枯竭而宣告终结,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再次下滑。发展中国家在参与现代国际市场的过程中,应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战略,具体表现为兼顾经济发展、生态保护、资源节约,以此实现本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四、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对我国经济体制产生的影响

1.国际化给我国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

现代国际市场为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搭建了平台,使我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活动往来更加密切,不仅开拓了国际市场,还获得了更多发展机遇。尽管现代国际市场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但由于我国仍处于发展中国家阶段,应对现代国际市场的快速变化让更多的发达国家产品进入我国市场当中,对我国的社会经济造成一定冲击。

为充分把握现代国际市场带来的一系列发展机遇、最大限度上降低发达国家产品对我国市场造成的冲击,我国从实际国情出发、顺应现代国际的发展形势,针对性地开展社会经济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使我国逐渐适应现代国际市场的一系列变动。

现代国际市场背景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空前的开放程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已经实现了与国际市场的融合。我国正式加入WTO说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国际接轨,为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创造了稳定的条件。

(二)对我国各省市经济变化的影响

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模式存在差异,相应地受到现代国际化市场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本次研究中通过模型对我国各省市受到现代国际市场产生的实际影响进行分析。

1. 模型设定

           图片1.png(1)

式中:i-各省份,

     t-年份;

                                Y-经济增长-各省份真实 GDP增长率;

                     EG-融入经济全球化程度 ;

                  SG-社会全球化的程度,

                               τ-两者对经济增长可能的影响关系;

                                 C-控制变量-其他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α0-为常数项;

              α-控制变量的系数;

       μ-随机误差项

2.模型估计结果

运用极大似然法对我国各省市GDP增长率以及财政支出、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实现正态标准化,在此基础上建立固定效应的空间滞后面板模型,如表1所示:

表1 固定效应的空间滞后面板6.png

注: W*Dep.Var为正态标准化后的被解释变量的空间滞后项。

在5%显著性水平下,除了f1、f5的其他变量,模型空间滞后系数0.7399代表结果具有显著性,充分证明我国各省份、城市的经济增长具有共性,具体表现为经济增长展现出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这充分证明模型设定的合理性、充分证明各成分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

(1)现代国际市场对我国各省市的社会经济增长具有正向效应

不同省市的情况存在差异,相应的现代国家市场对不同省市产生的影响有所不同,具体表现为现代国际市场,对经济欠发达省市同时存在积极的影响与消极地影响占比几乎相等,部分地区的消极影响大于积极影响;现代国际市场对经济发达的省市产生的积极影响超过消极影响,是提升本地区活跃度的积极因素。

(2)现代国际市场对各省份社会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

现代国际市场带动不同省市的经济增长效果,原因是不同省市的经济能力存在差异。为了与现代国际市场更加深入地融合,不同省市的地方政府需要充分分析国情与本地区情况,在此基础制定符合地方实情的策略,积极组织国际交流、扩大本地区对外开放程度,把握现代国际市场机遇、促进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各省市应通过改善交通条件和延伸产业链发掘本地特色旅游资源,利用互联网等技术扩大宣传力度,吸引国际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消费,在提高外汇收入、增加本地区就业机会的同时,还推动了本地区与其他地区与国际文化相接轨,活跃和促进本地区社会经济增长。

结束语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受到现代国际市场的影响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发达国家凭借自身强大的经济综合能力,能够精准把握现代国际市场带来的一系列机遇,而发展中国家需要在不断地适应、调整中寻找适合本国的现代国际市场机遇,由此导致世界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存在差异。发展中国家需要在不断地探索中提升自身能力、调整经济策略,更好地把握现代国际市场机遇,为促进本国社会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王鹏,黄晗雯,周雪等.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景观格局特征演变与驱动机制[J/OL].中国城市林业,1-12

[2]高雅雅,焦利民,王卫林.共享社会经济情景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城市扩张空间格局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23,39(06):36-44.

[3]俞金尧.在市场经济中实现现代化——西方国家的历史经验[J].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23,(10):16-25.

[4]李杏果.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的经验与启示[J].山东工会论坛,2023,29(05):43-54.

[5]田芝健,顾梦婷.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原初历史语境的重访及当代启示[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4(02):11-19.      

作者简介:

孙晓婷,1995.4,女,汉族,广东湛江,硕士,湛江科技学院,研究方向:应用经济 应用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