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畜牧业在农业产业结构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所占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在畜牧业发展不断壮大的同时, 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为保障畜牧业稳步快速发展,完善和健全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对保障农村畜牧业的持续发展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用科学发展观谋划畜牧业,可以更科学地配置农业资源,带动种植业和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客观分析当前畜牧业发展现状、特点和优势,前瞻性、全局性地科学谋划发展定位和重点。
1.现代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标准化与规模化程度低
现代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可以说是标准化与规模化程度,这是制约畜牧业发展的重要限制性因素凹。标准化程度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饲养没有形成标准化,饲养过程没有严格的规定,有的饲养模式不具有科学性。其二,养殖企业管理方面较为随意,没有对于企业进行标准化的管理,这就使得养殖业效益降低,限制了其养殖业务的发展。规模化程度低指的是养殖企业体量小,养殖类别单一,这种不具规模的养殖会使得养殖企业抗风险能力弱,不能使效益最大化。
1.2 对于自然环境的污染较大
限制当前畜牧业发展另一个巨大的问题就是,畜牧业在发展的同时并没有解决好其自身对与环境的污染,这是当前畜牧业发展中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随着生态越来越恶化,环境问题可以说是每一个行业发展都不能逾越的红线,对于畜牧业这种对于环境污染较大的产业来说,环境的污染问题必须得到重视。
1.3 饲料生产质量水平较低
当前畜牧业发展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饲料生产质量水平较低,简单来说就是,饲料的发展跟不上畜牧业的发展,并且在饲料生产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饲料生产大部分都是小规模生产,标准化与规模化程度低,这就使得饲料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其二,饲料添加物十分混乱,例如大量添加剂与激素在饲料中添加,使得生产出的产品的安全性很难得到保证,这类问题十分严重,由于监管的不严,大量存在,我们必须要进行应有的重视。
1.4生产方式滞后
个别农村地方畜牧业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生产方式,特别是规模较小的专业场户,生产的随意性比较大,只是根据自身的条件,随意建场,人畜混居,畜舍简陋,场址选择、场区布局不合理,饲养环境复杂,缺乏基本的动物卫生防疫条件,不仅给动物防疫带来很大困难,而且不能使有限的资源合理配置,综合效益不高。
1.5技术和知识更新问题
规模养殖发展的要求与滞后的基础设施改造投入、技术人员知识更新之间的矛盾日趋明显,一些基层的兽医工作者,很多没有经过专业学校系统培训。而从畜牧专业学校毕业的人员,多数在县级或较大的乡镇工作,由于缺乏进修和技术更新,知识严重老化。目前,乡镇防疫技术力量薄弱,很难承担繁重的疫病防治工作任务,堵、防、检、控等综合措施的落实缺乏应有的人员和技术支撑。
1.6基础设施及畜禽产品安全问题
由于投入不足,畜禽良种繁育等基础设施总体薄弱,畜产品安全问题突出,畜牧业饲养方式落后,使用违禁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的现象还时有发生,畜产品质量难以保障;动物疫病防治问题仍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1.7队伍建设问题
个别基层单位防疫组织和队伍不稳,经费得不到保障,防疫工作的机制问题需不断解决。
2.发展对策
2.1科学转变经营方式
目前畜牧业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养殖模式,从生产方式上进行改革,逐步减少散饲养户,扩大单元饲养规模,进一步向集约化、工厂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对新建的规模养殖场,必须经畜牧兽医部门审核、审批,凡场址选择、饲养规模、环保条件、技术力量、疫病防控、布局结构等达不到标准的,一律不允许新建。坚持与龙头企业相结合、与环保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大力发展标准化、生态化、园林式养殖小区,促进散养户向养殖小区集中,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畜产品质量。
2.2科学谋划畜牧业的发展策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这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新时期决策、管理、服务部门和生产主体要牢固树立科技是畜牧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要从战略高度统筹畜牧业,摆脱目前困境,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加大畜牧技术推广应用,通过“阳光工程”、“科技进万家活动”不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提高畜牧业生产科技含量。全面积极推行“布局合理、规模适度、防疫严格、设施齐全、治污达标、管理科学”规模养殖的畜牧业,鼓励有条件的养殖户联合建设养殖小区。坚持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加强实用技术推广,建立一批科学养殖技术示范区和合作社组织,并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加大畜牧业技术推广,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强力抓好畜禽良种的引进和繁育,良种普及和推广,提高良种覆盖率。重点推广青贮种草养畜技术、标准化养殖技术、无公害畜禽生产技术、高效养殖技术、发酵床生态养猪及瘦肉型猪配套饲养技术、优质肉兔生产等实用技术。建立健全畜牧信息收集、分析和发布制度,加强对畜牧业生产的预测预警,及时发布市场信息,指导生产者合理安排生产。
2.3全面提高畜产品质量
加大投入品监管,大力推行畜牧业标准化生产。规范产地环境、饲养、用药、防疫标准,控制农残、药残;要加快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建设,加强对畜产品产地环境、投入品、生产过程、包装标志、市场准入等全程监管;强化产地检疫,规范屠宰检疫。
加大疫病防控,降低养殖风险科学地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完善县、乡(镇)、村动物防疫机构,加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增加动物疫病防控的投入,提高畜禽免疫密度,增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避免疫病给畜牧业带来风险。
2.4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畜牧业可持续性、连续性、可再生性发展的前提。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促进人、畜禽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畜牧业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就必须遵循生态经济学原理,以保护自然、保护生态、创造优美环境、实现畜牧业健康发展为目标,促进畜牧业与环境的良性循环,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污染零排放。
3.结语
本文探究现代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首先分析现代畜牧业中存在的问题,其次针对所存在的问题研究对策。畜牧业对人类发展很重要,解决好相关问题对于发展畜牧业很有意义和价值。要不断推广先进技术与经验,促进畜牧业长期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任智慧.对当前我国畜牧业发展问题的冷思考[J].中国畜牧杂志,2010,46(16):38-40+42.
[2]张振武. 我国畜牧业发展当前面临的问题与对策[N]. 中国经济时报,2007-08-3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