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社会中我国对于养猪行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很大,养猪场的建设数量也在骤然增加。但是在春季是疾病的高发季节,应该加强对重点疾病的综合防控工作的进行。养猪场的疫情防控工作任重而道远,一方面影响着养殖户的个人经营效益,另外一个方面制约着社会的稳定运行和经济发展,所以不得不投入更多的时间研究综合防控的策略。相信通过对本文的研究,可以提升社会对于规模化猪场疫情防控的了解程度。
一、选择合适的场地
(一)地理环境
新建的猪场必须选择远离屠宰场、污水处理区、农贸市场等区域的位置,才能够保证养猪的环境,能够符合社会的发展要求。与此同时,应该尽量结合城镇的规划政策远离交通主干道,这种情况更加适合建立养猪场[1]。也能够有效地降低猪场重点疾病的发生概率并制定应急的应对办法。
(二)水源环境
养猪场建设的位置必须使用无污染的地下深井水源,卫生标准应该符合人畜饮用的基础标准[2]。同时,要保证水量的充足性,能够让日常的经营活动顺利进行,也能够让饲养人员照顾到自己的饮食起居。
(三)电力交通
养猪场建设的位置一般处于偏远的地区[3]。即使在偏远的地区,交通情况也要保证相对的便利,交通的道路要相对宽阔且平坦,不能够有过于庞大或者过于明显的障碍物,能够让货车及时到达现场。同时,要保证现场内部的电力情况,要保证有二级供电电源能够满足厂内的日常用电需求。
(四)地势面貌
养猪场的地势一般呈东西走向,坐北朝南,四处的环境比较开阔[4]。同时,要保证养猪场区域的背风性,这是为了防止冬季没有强冷风对猪场的内部造成破坏。与此同时,要保证整个猪场的阳光照射情况,一般需要建立在地势较高的位置,同时要保证环境的干燥性。
二、客观合理的规划安排
(一)合理的场区布局
规模猪场必须设计完善的配套设施,包括生活区销售区、养殖区、隔离区、和生产区、以及污水处理区。兽医在解剖病死猪的区域也要满足基本的应用功能,同时,各个区域必须按照风向和地势以及使用功能依次排列,让其能够达到更好的应用效果。对于污水处理区应该处于风的下风口末端,不应该处于上风口上端。每个部位都有其独特的使用功能,在应用的过程中,应该使用围墙将每个部位独立隔开。这样能够保证每个部位功能的完善性。与此同时,也可以让工作人员对每个部位进行详细的了解,将不同区域之间可能有关联性的环节设计在一起,方便后续工序的进行。
(二)明确整体工艺流程
养猪场的整体工艺流程必须符合猪群各阶段的生产和生长特性。与此同时,养殖者要管理这些区域,必须按一定的顺序将其排列或设计起来,保证饲养的面积和饲养的方式符合国家有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也符合猪的正常养殖习性。要了解重点疾病的发生原因,需要从管理、环境、气候以及病原侵入四个方面展开详细的研究。对于管理原因,应该让饲养人员分析自己过往的工作方式是否存在疏漏,又是否在某一个环节给病菌侵入的机会。对于环境的原因,则需要充分保持猪场内部环境的整洁程度,不让细菌轻易地滋生。气候原因是较难控制的因素,如果由于这方面的因素让猪产生重点疾病,那么可以通过后期的治疗改变猪的健康状况,让猪达到最符合标准的程度。与此同时,也可以通过调节温度和湿度,让气候条件尽可能适应猪的生存习性。在这种情况下,也要了解春季是病原侵入的最严重季节,所以应该针对规模较大的病原进行详细的探究,了解哪种病原侵入的方式,以及针对这种方式处理的办法。例如,病毒性的病原有伪狂犬病毒、猪瘟病毒等,这种病毒会对猪的健康程度产生较大的破坏。寄生虫性病原有肺丝虫蛔虫等,这些病源的加入会让病的康复速度减慢。如表一为猪场内容工作的一般流程。
表一 猪场内容工作的一般流程表
(三)强化设备设施
养猪场同样需要具备相应的设备,保证构建的完整性。对于猪舍的要求,需要使用防腐防锈的材料将其围挡起来,同时要坚固耐用,能够方便工作人员的清洁和日常的消毒工作,不会产生积水和其他负面影响的事件。
(四)增加饲养场地
规模猪场需要建设的面积非常庞大,每个饲养的点位也要满足不同的使用功能和使用需求。所以可以增加饲养的点位,让养殖者的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与此同时,能够针对不同养殖点位进行实验,检查每个饲养方式的效果。
三、完善防疫功能
(一)建立隔离带
猪场是相对密闭的空间,即使要给出一定的开放区域,也要在猪舍的外围建立围墙,保证猪场的相对完善性。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无关的人员或其他的野生动物进入到猪场内部,造成管理的混乱,也不利于猪场工作的顺利进行。在进行任何工作的过程之中,都需要有相对独立的空间,才能够沉下心地进行某项工作。对于养猪而言同样如此,养殖人员必须了解到猪养殖的私密性,给出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让其能够有较强的安全感。一个强大的心理作用也是抵抗病菌侵入和产生疾病的重要因素,所以兽医在进行这方面研究的过程之中,也可以考虑对猪心理的建设。
(二)设置消毒室
在猪场内部的工作人员必须身穿工作服、工作鞋,并且在特殊的区域更换服装,才能够进入到正式的工作环境之中。这是为了保证不会让饲养人员和养殖猪受到容易入侵的细菌的危害。与此同时,要在生产的主要部位配备消毒室和消毒水池。进出这里的工作人员必须进行消毒和清理,才能够进入到施工现场。与此同时,消毒池和消毒盆必须保证有效的药物浓度,至少每次使用可以达到消灭90%细菌的效果。
(三)猪舍设置消毒池
在猪舍的内部设置消毒池,是为了让猪在特定的区域和时间内能够达到消毒的目的。当猪已经散养完毕需要回归到猪舍之中,需要对猪的全身进行消毒处理,保证其安全健康地回到猪舍内部,而不会携带简单或者容易感染的细菌回到住舍,让其他健康的猪感染不必要的病菌产生疾病。
(四)管道按功能使用
规模猪场的内部结构也与其他的建筑产品类似,具有生活用水区污水区和其他的管道设施。因此,为了防止猪产生更多的疾病,并且及时地避免这种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必须让相关的水源有特定的管道,才能够减少细菌的滋生,进而减少疾病发生的概率,让猪健康地生活在猪场内部。管道的功能是十分重要的,不能够将清洁的水直接倒入到污水池中,这样会造成水源的浪费。也不应该将污水资源倒入在正常的水管之中,这样会污染整个水管的用效果,也不利于猪和人体的健康发展。
(五)建立专用通道
猪在进行散养的过程之中,需要行走在特定的通道,才能够抵达散养的区域。在这个过程之中,如果没有走特定的通道,而是走与人或者与其他生物共用的通道,就会有接触不必要细菌的可能性。因此,为了减少猪与细菌接触的概率,可以建立专门的通道供猪行走,或者让运输猪的车辆通行。建立这种专门的通道,也要让饲养人员定期对通道进行清扫和消毒工作,保证不会给病菌意思侵入的机会,让猪场的内部管理工作井然有序地进行。
(六)提升饲养质量
要想提升饲养猪的质量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点,必须合理地控制养殖的密度;第二点必须按照一定的排列方式,保证猪的生产效率;第三点,必须做好猪场的内部卫生控制工作,卫生是影响细菌和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第四点,要保证猪场内部时用的水源的清洁程度;第五点,要调整好。猪场内部的温度和湿度给猪一个健康的生存环境;第六点,要加强各个环节的把控效果;第七点,要对猪配备相对均衡的营养资料;第八点,要制定健全的饲养方案,不能够临时起意,根据工作人员的个人主观意愿调整方案。与此同时,良好的营养水平可以让猪有一个健康的身体状况,能够抵御缴清情况的病菌和疾病。这是一个非常有必要的因素。各种饲料的种类有很多,每一种饲料的营养价值和材料的质量都各不相同。因此,饲养人员可以综合性的选择,对于养殖猪更有益的材料,并且能够最大程度补充猪身体内部的各种营养元素。当猪在吸收这些营养元素之后,不但能够正常的健康生长,还能够提升其免疫能力,让猪的整体生存状况达到最佳的状态。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规模猪场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春季是猪各种疾病的高发季节,必须做好预防工作,才可以提升养殖户的经济收益。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建立隔离带、设置消毒室、建立消毒池、按管道按功能使用特定管道、建立猪的专用通道、提升饲养质量才能够真正做到综合防控的目的,让春季规模化猪场重点疾病的防控工作上升到新的高度,持续为社会提供高品质的猪类产品。由此,可以让人们生活得更加快乐和幸福。
参考文献:
[1]丁守年.冬季仔猪高发病特点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7(13):236.
[2]陈雨荣,安星兰,汪正铸,张胜,翟岩辉,代相鹏,李子义.猪作为人类疾病模型的研究进展[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20,30(07):110-119.
[3]高伯建.猪常见病毒性疾病流行与分析[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7(12):70-71.
[4]王东阳.猪呼吸道疾病的病因分析与防治方法研究[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17,37(09):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