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基于ChatGPT软件谈人工智能能否适用于心理咨询

韩莹

扬州大学

摘要: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可谓是当今一大热潮。2022年11月,ChatGPT软件乘上了人工智能的列车,在全球引起轩然大波,吸引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人工智能软件是否适用于心理咨询领域,将是本文探讨的主题。本文通过案例的形式,对比与专业心理咨询人员进行心理咨询,利用ChatGPT软件进行心理咨询能否进行专业的诊断,能都体现心理咨询的技巧,能否使用心理流派进行治疗;并且探讨了ChatGPT能否作为心理咨询工具的优势和挑战,最后给出作者对于ChatGPT能否运用于心理咨询的判断。
关键词: 心理咨询;人工智能;ChatGPT
DOI:10.12721/ccn.2024.15702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一种模拟和扩展人类智能的一门科学技术。随着技术的进步,AI也在不断的更新与发展,并且逐步适用于各个领域,有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科学领域;有自动驾驶、智能家居、医疗保健等生活领域;甚至人工智能还能用于教育服务领域,尤其是疫情背景之下,造福了许多青少年。总而言之,人工智能技术已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ChatGPT作为一个AI语言模型,是人工智能技术的一种应用。ChatGPT某种程度上也标志着人工智能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ChatGPT较为成功的模拟人类语言处理的思维过程,可以为需要获取信息或者解决问题的任何人提供服务。不禁让我们思考:ChatGPT能否应用于心理咨询领域呢?

一、心理咨询的需求

(一)心理咨询的定义和种类

心理健康已经逐步成为一个广泛的话题,随着文化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会公开考虑心理健康问题,接触心理学相关书籍、寻求专业的心理人员进行心理咨询等都是他们寻求心理健康帮助的途径。李敏和徐英明(2011)就曾定义过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即一种基于专业技能和理论,通过非处方性的对话和交流,帮助个人或团体解决问题、改善心理健康的服务过程。因此,心理咨询要求从事心理咨询的人员具有专业素养,了解心理咨询相关的理论并且掌握心理咨询的技术。咨询过程中能通过有效的对话和交流来实现咨询目标。

(二)解释心理咨询需求增大的原因

社会交往愈加复杂,人们面临的压力和挑战越来越多,如工作压力、家庭关系、经济负担等,尤其是疫情的大环境之下,这些压力可能导致焦虑、抑郁、失眠等心理问题,《中国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显示,疫情期间中国公民的焦虑症、抑郁症、失眠等心理问题等患病率普遍呈现上升趋势,全国居民的焦虑症已经达到了43.8%,心理压力促使越来越多的人去寻求心理咨询帮助。此外,随着心理学领域的不断发展,心理咨询已经成为一个相对成熟的行业,人们对心理问题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在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主动寻求心理咨询服务。总而言之,心理咨询需求量的在不断增加,但是截止2022年底,我国每万人口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能力为0.25个,只满足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的1/6(《中国心理卫生事业发展报告》,2022)。

二、ChatGPT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一)人工智能在心理咨询领域的应用现状

人工智能近年来逐步应用于心理咨询领域,比如说脑波反馈技术,人工智能可以分析和解释脑电图的数据,及时跟踪患者的情绪状态并且给出相应的反馈;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根据患者的感情状态和个性化需求,自动调整虚拟环境,从而实现个性化治疗。2020年的一项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可以有针对性的提供心理干预,从而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抑郁。由此可见,人工智能在心理咨询领域发展已经有一定的进展,并且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高收入人群表示愿意尝试使用人工智能进行心理咨询服务(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2021)。但是人工智能在心理咨询领域应用仍然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和实践,以充分挖掘其在心理健康领域发展的潜力。

(二)ChatGPT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方式和专业性评估

ChatGPT作为一个人工智能语言模型,主要依托对话交流技术和文本生成技术为来访者进行服务。他能够理解自然语言中的语义和上下文信息,并能够根据这些信息生成相关的回答或文本。ChatGPT是否能够运用于心理咨询领域,主要看其是否具有心理咨询的专业性,针对ChatGPT专业性评估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1.能否进行专业诊断

图片1.png

案例 1

图片2.png案例 2

选取了两个《变态心理学》教科书上的案例(如案例1与案例2所示)与ChatGPT进行交流,其对案例中梅林达和史蒂文存在的心理问题的诊断与书中基本一致。虽然ChatGPT功能非常强大,但它仍然不是完美的软件程序,并且对话得到的数据并不适合所有情况,尤其是那些围绕心理健康或痛苦经历的敏感对话。ChatGPT在做心理诊断时会判断心理问题的敏感性,当直接提及自杀想法时,聊天机器人所说的语言可能会违反其内容政策。此外,使用ChatGPT做病理性心理诊断的时候,它会谨慎的描述诊断结果,使用“可能”“倾向”等词汇,并且推荐用户进行专业心理医生的评估和诊断。

由此可见,ChatGPT可以用于心理问题的预测性诊断,如果需要确切的诊断结果,仍需寻求专业医生的评估。

2.能否在咨询过程中体现心理咨询技巧

选取了两个能够体现心理咨询技巧的案例(如案例3与案例4所示)。

图片3.png

案例 3

案例3中以来访者的身份向ChatGPT表达最近“不开心”的状态,ChatGPT给出的回应“希望我可以分享一下为什么感到不开心,或者说正在经经历什么事情”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心理咨询中具体化的技巧,即通过引导来访者以一个具体的事例陈述不开心的具体表现。

图片4.png

案例 4

案例4中以来访者身份陈述“什么事情都想做的十全十美”的不良的想法,ChatGPT首先表达对这种想法的理解,运用了一种共情的咨询技术,其次ChatGPT又对这种不合理想法做了一个解释,提供了一些改变不合理想法的建议。但是,ChatGPT的共情只是简单的词汇共情,来访者能否感受到这份理解尊重是因人而异的。

ChatGPT对心理咨询过程中技巧的使用几乎是没有的,也是很难实现的。首先,在技术上它只能根据上下文语义,通过语言处理技术提供给来访者所需要的解释、建议等,不能使用开放式或者封闭式技巧从来访者身上挖掘较多的信息;其次,ChatGPT虽然强大,但它不能识别来访者在打字咨询过程中的情绪状态、微表情等,不能很好的利用非言语信息,更不会使用温暖、鼓励等心理咨询技巧。

由此可见,使用ChatGPT进行心理咨询的时候几乎不能体现专业的心理咨询技巧。

3.能否使用专业的心理学流派技术进行咨询

图片5.png案例 5

图片6.png

案例 6

图片7.png

案例 7

如案例5、案例6、案例7所示,当提出如何对史蒂文产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治疗的时候,ChatGPT提供了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两个方面,还是较为全面的。在心理治疗方案中提出认知行为疗法、人际治疗和情绪取向疗法等方法,但是进一步提问如何使用认知行为疗法进行治疗或模拟咨询过程时,ChatGPT就只能提供关于认知行为疗法的解释和技巧,仅仅停留在理论部分的文本解释,不能进行实践操作。

由此可见,ChatGPT不能使用专业的心理学派技术对来访者提供心理咨询,仅能提供解释、技巧和方法等。

(三)描述ChatGPT在心理咨询中的优势

1.实现实时咨询

ChatGPT作为一个语言AI系统,可以提供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对话服务。无论何时需要其帮助,只需有一个连接互联网的设备,并且能够与ChatGPT平台建立连接,那都可以随时得到帮助。与传统的心理咨询相比,ChatGPT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当使用ChatGPT进行心理健康时,可以24✖7全天候使用,无需安排特定的时间。

2.提供新的治疗模式

ChatGPT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模式,其本质上是属于人工智能技术一种应用。人工智能有很强大的学习能力,可以快速学习有关于心理咨询方面的知识,通过算法的最优途径,可以根据来访者的具体问题作出恰当反应。在回答涉及心理方面的问题时,尽量提供客观和准确的信息,但值得注意的是,它的回答并不应该被视为具有专业心理学诊断和治疗的能力。

3.帮助解决轻微程度的心理困扰

随着人工智能心理咨询的普及,基于ChatGPT进行心理咨询服务能够让有轻微程度心理困扰或者心理冲突的人及时发现自身问题。ChatGPT更倾向于对存在心理冲突的来访者提供一些有关心理方面的一般性的建议,由于其在专业性方面的欠缺,所以它只能帮助解决低水平心理困扰或者说帮助那些在接受专业心理咨询前期较为矛盾对人群。

4.降低传统心理咨询的防御性

传统面对面的心理咨询可能会启动某些来访者的防御机制,这是因为心理咨询通常涉及到谈论个人问题和情感,并要求来访者直面自己的问题和情感。这种情况下,来访者可能会产生紧张、不安和抵触等感受,因为他们需要揭示自己的内心世界,这就会导致传统心理咨询中,来访者需要花几次心理咨询时间甚至更长时间来建立内心的安全感。而ChatGPT作为一个没有感情的机器,来访者在面对一个系统时,可能就会降低内心的防御性,能畅快表达自己最近的心理冲突。

三、ChatGPT在心理咨询中的挑战

(一)ChatGPT心理咨询的潜在风险

1.数据安全准确问题

使用ChatGPT进行心理咨询时必须要考虑到的一点就是来访者咨询数据安全问题。在心理咨询中,最基础的从业规则就是对来访者咨询档案对保密性原则。而ChatGPT能否做到数据的保密还值得探寻,因此存在隐私泄露的潜在风险。一旦来访者的隐私遭到泄露,一方面破坏咨访关系,另一方面可能会导致不好的结果,心理困扰加重,伤害来访者身心健康,扰乱正常生活的秩序。

2.学术伦理问题

心理咨询是一项需要遵循伦理和道德标准的工作。心理咨询师应该遵守专业伦理准则,确保他们在进行咨询时符合道德要求。当在与ChatGPT进行心理咨询发生利益冲突的时候,其能否避免与来访者产生利益冲突,以确保客户受到适当的关注和治疗;ChatGPT是否能够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和多元化,提供文化敏感的治疗和咨询。这些关于道德伦理问题的考虑应当列入判断ChatGPT能否作为心理咨询工具的标准之中。

(二)分析ChatGPT不能取代人类心理咨询师的原因

1.ChatGPT逻辑算法是设定的

ChatGPT的使用自然语言回答问题的逻辑算法是基于Transformer模型和深度学习技术构建而成的。Transformer模型有关于注意机制的系统,常用于处理一些有关于序列的问题;深度学习技术指ChatGPT使用基于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算法,从大量的数据库中学习自然语言的结构、规律,并根据用户的问题生成语言文本。但是ChatGPT深度学习模型是针对语言的模式、结构和语义,并不是在学习“知识本身”,这就表明了ChatGPT是不能取代人类心理咨询师。ChatGPT对心理咨询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是深度的,它从数据库中学习到的关于心理学相关的知识可能存在局限性。

2.不能满足个性化咨询

ChatGPT可以针对来访者的心理困扰提出一般性建议,但是它并不能像人类咨询师那样提供个性化的咨询服务。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者是需要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度的了解和评估,一般采用调查问卷、量表或者面谈的方式进行,而这两个途径在基于ChatGPT软件的心理咨询中是不能够实现的。首先,ChatGPT只能对专业的心理相关调查问卷和量表进行解释,不能以超链接的形式跳转到所需要做的问卷或量表,更不用提对问卷或量表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其次,ChatGPT只能针对来访者者的提问进行解释或者回答,不能像人类咨询师那样对来访者进行引导,目的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有关来访者的信息,利于来访者心理疏导。尽管ChatGPT具备处理和生成语言的能力,但是不能像人类咨询师一样体共情。

四、结论

综上所述,ChatGPT用于心理咨询中的专业性不足,并且不能取代人类心理咨询师。ChatGPT虽然具有强大的处理和生成语言的能力,但是它没有对心理学数据库进行深度的学习。只适用于低水平心理困扰人群,为这类人群提供缓解心理冲突的一般性建议,如果具有高水平的心理困扰,仍需要寻求专业的心理医生或者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当然,这也不是全然否定ChatGPT软件不能用于心理咨询领域,人类咨询师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可以提供给我们的支持。比如,作为人类咨询师的助手,帮助做一些比较简单的数据分析,心理诊断的参考等工作,适当的减轻我国心理卫生的压力高。如果ChatGPT软件能够运用于心理咨询领域,那它还需要更大的革新。 

参考文献:

[1] 李敏,徐英明.(2011).心理咨询:理论与实践[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 李敬荣,赵然,张玉.人工智能心理咨询的发展与应用[J].心理技术与应用,2022,10(05):296-306.

[3] 于娇娇,邢路平,田仁礼.中职学校心理咨询服务需求的现状研究——以山东省莱阳卫生学校为例[J].教师,2022,No.484(01):9-11.

[4] 令小雄,王鼎民,袁健.ChatGPT爆火后关于科技伦理及学术伦理的冷思考[J/OL].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14[2023-02-27].

[5] 段伟文.人工智能时代的价值审度与伦理调适[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7,31(06):98-108.

[6] 李木子. AI能列为论文作者吗[N]. 中国科学报,2023-01-20(001).

[7] 姚坤,施聪莺,邓铸.江苏省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34(02):9-14.

[8] 武香芝.1例初中生抑郁症心理咨询案例[J].心理月刊,2022,17(06):211-212.

[9] 郭怡,侯晨雨.人工智能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中的应用探新[J].中国学校卫生,2021,42(08):1124-1128.

[10] 胡力. 面向心理咨询的语义本体库的构建[D].武汉科技大学,2014.

[11] H. Baumeister,L. Reichler,M. Munzinger & J. Lin.(2014).The impact of guidance on Internet-based mental health interventions — A systematic review. Internet Interventions -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mental and behavioural(4).

作者简介:韩莹(2000—),女,汉族,籍贯:江苏扬州,学历: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心理咨询,单位:扬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