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实用型人才需求量明显提升,呈现供不应求的发展趋势。而高职院校作为我国应用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专业院校,理应肩负起为国家培养社会实用型人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一重任。而实践活动则是高职院校用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教学模式,如何在顶岗实习阶段科学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关乎职业型人才培养效果,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对此保持高度重视。
一、在顶岗实习环节探索思政教育车间的重要性
上述表明,顶岗实习活动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补充与延伸,同时也是高职学生走出校园,正式迈向社会的基础,对学生职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在顶岗实习环节,学生需要面临真实的工作环境,而高职学生虽然知识储备充盈,学习能力较强,由于高职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因此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环境,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而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或形成思想问题。学生无法将自身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合理应用于工作岗位,转化为岗位胜任能力与环境适应能力,而且导致合作企业内部优质人力资源无法得到科学利用与合理分配[1]。为此,在顶岗实习环节针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探索科学合理的思政教育“车间”育人模式,可以针对学生在顶岗实习环节所呈现出的问题展开深度分析与综合性考量,制定出针对性的优化措施与解决措施,有效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以及精神压力,这样可以确保学生对自身所学专业以及工作岗位具备深刻的认知与理解,助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意识,可以在实践工作环节不断总结工作经验,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迎接工作环境的挑战,早日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社会主义接班人,在为高职学生自身赢得良好职业发展前景的同时,也为合作企业发展以及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奠定坚实稳固的基础[2]。
二、顶岗实习环节思政教育车间的实践策略
(一)构建完善的实习管理机构,明确思政教育职责
顶岗实习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高职院校、合作企业以及学生主体三方深度参与,具备多元性特征、分散性特征、多元化特征。为此,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实习管理机构,极为关键,在高职院校方面学构建,由党政领导直接领导,负责统筹安排,各个职能部门共同参与深度,落实实习领导小组,明确各个部门在顶岗实习环节的思政教育职责,制定出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考评机制与奖惩机制。与此同时,合作企业与高职院校还能共同构建管理委员会,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习计划以及教学管理办法,共同针对学生主体开展日常管理工作,妥善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内容、顶岗实习场地、顶岗实习方式,明确各方的义务与权利,确保整个顶岗实习活动助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引导学生将自身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转化为岗位胜任能力以及职业道德,确保高职学生在正式就业环节,拥有更加出色亮眼的表现[3]。
(二)构建完善的实习管理制度明确管理人育人目标
首先,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需要接受合作企业与高职院校的双重管理,若是处于精神涣散的状态,不仅会影响到实习效果,而且无法保证企业的经济收益与社会收益。为此,需要对学生开展校规校纪教育工作与厂纪教育工作,要求学生借助一系列管理制度,规范自身的行为与思想,落实岗位责任制度,杜绝旷工以及迟到早退等现象。其次,在顶岗实习期间,教育环境与教育主体角色发生转变,为确保顶岗实习活动顺利开展,需要对顶岗实习活动开展契约化管理,这样可以确保显著提升组织协调效率,确保三方履行各自的义务与责任。
例如:高职院校应当竭尽所能,为学生争取合法权益。例如:最为基础的劳动报酬以及生活补助、良好的工作环境。在此基础上,校企双方需要构建更加完善的激励机制,针对在实习期间表现良好的学生,应当在入党评价先进评价以及就业评价方面予以肯定;而针对缺乏良好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学生,同样需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惩处措施,借助一系列管理制度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同时可以助力高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
(三)构建稳定的实习基地
合作企业对学生开展企业化管理极为关键,这是由于顶岗实习活动需要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与积极配合,制定出较为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此,需要探索合作企业与高职院校的利益共同点,在资源方面实现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构建校企双方合作育人机制,通过构建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可以确保高职院校结合不同企业文化特点以及企业实际发展需求,针对高校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此同时,企业也可以结合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学生的素质特点,科学设计思政教育内容,确保思政教育工作可以充分呈现企业文化特色,对学生顶岗实习活动保持高度重视,将其作为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4]。
(四)构建双导师制度
为显著提升学生顶岗实习环节的思政教育工作效率,校企双方可以引入双导师机制,在学生顶岗实习环节,安排企业导师与学校教师对学生展开精确指导。
例如:学校教师包括具备丰富经验的专业教师以及高校辅导员共同担任,深度参与到合作企业的学生群体当中,与学生展开深度互动与深度交流。定期开展讲座活动,掌握学生思想状况,确保学生以更加平和的心态看待各种社会现象以及企业现状。企业导师由企业内部思想品质优质、专业技能较强的技术骨干担任,对学生的实习行为开展科学指导,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确保学生通过一系列实习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助力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指导教师需要精准掌握学生在顶岗实习环节、在学习方面、生活方面思想层面以及工作方面的情况,为学生答疑解惑。与此同时,高校辅导员、班主任以及专业教师保持密切的互动与交流,确保学生顶岗实习活动顺利开展。
结语:
总而言之,顶岗实习活动与思政教育工作高度契合,二者之间具有诸多互通之处,在此形势下,校企双方共同构建思政教育“车间”育人机制,可以显著提升顶岗实习环节的学生教育指导效率,显著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效果,在为高职学生自身赢得良好职业发展前景的同时,也为合作企业发展、高职教育事业发展乃至地方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稳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国宝. 课程思政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航空服务类专业为例[J]. 科学咨询,2021,13(45):105-107.
[2] 唐华瑞,韩灵杰.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铁道工程学院为例[J].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1(2):156-157,171.
[3] 刘国峰,林迁.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思政工作探索性研究——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学院与山河集团河南分公司校企共建实习党支部为案例[J]. 现代职业教育,2018(6):133-134.
[4] 闵江涛,张宏,杨川.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水利专业《顶岗实习》课程改革与应对策略 ——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新西部,2021(5):110-112.
尹航,男,汉族,籍贯:天津生于:1983-06,工作单位:天津市劳动保障技师学院,单位省市:天津市,单位邮编:300162,职称:高级实习指导教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