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图书馆劳动教育课程改革与实践策略研究

​叶昊宁

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 劳动贯穿每个人的一生,劳动教育的开展需要从小抓起,但是当前的社会环境发生变化,大部分高职学生很少参与劳动,这对于其未来的成长与发展是非常不利的。高职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中心,在新时代中应发挥更多育人的功能,成为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热门之选。本文即是从“三全育人”的角度,对于高职图书馆劳动教育课程改革与实践策略进行论述,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图书馆“三全育人”;高职图书馆;劳动教育;课程改革;实践策略
DOI:10.12721/ccn.2023.157274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课改的推进,传统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注重在强化学生知识教育、能力教育的同时,还要注重强化对于高职学生的劳动教育工作。因为当今时代的生活条件已经得到大幅改善,外加上诸多家庭一个子女的情况较多,这就使得这些孩子缺乏劳动学习,从而大部分学生缺乏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对此,高职院校就需要从“三全育人”的角度出发,加强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劳动教育工作,而图书馆作为可以为高职学生提供劳动教育的优质场所,自然需要加以有效利用。

一、“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图书馆劳动教育课程实践的不足

(一)劳动教育意识较弱

意识决定行为,而且意识是在长久的生活经历当中逐渐形成的,而且一旦形成,很难改变。就当下的高职学生而言,大多数缺乏劳动意识。从家庭的角度出发,现今的高职生往往在家较为宠溺,很少参加劳动,自然使得他们的劳动意识薄弱。从学校的角度而言,部分高职学校本身没有对劳动教育工作加以重视,这也是导致高职学生劳动意识薄弱的重要原因。从学生个人的角度而言,大部分高职生并没有真正了解到劳动学习的价值。由此从家庭、学校以及学生个人三个角度出发,都没有为高职学生提供良好的劳动教育渗透。当然,从社会的层面而言,也并没有加强对学生劳动教育的宣传和引导,但是这并不是本文阐述的重点。

  (二)劳动教育实施片面

部分高职学校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对于劳动教育工作的开展缺乏深刻性的认识。因为劳动教育需要将劳动和教育相结合,即要从思想层面对学生展开劳动教育,同时还要从行为层面对学生开展实践教育,但是现实中的高职劳动教育并非如此,其或者有劳无育,或者有育无劳,没有将两者进行有效性的融合,如此自然也就难以提升高职学校劳动教育的实际开展效果。高职图书馆的劳动教育存在明显的“教”与“育”的分离。在“教”方面,仍然以传统的理论或枯燥的教条为主,看似“高达上”的劳动宣传,并没有在学生思想中荡起涟漪;而在“育人”方面,采用传统的劳力输出为主,也许在体能体魄上锻炼了学生,但单调的劳动方式容易令人产生倦怠情绪,而且这类育人方式,并没有与之前的“教”有很好的呼应。从整个劳动教育的周期看,“教”归教,“育”归育,难以互动。因此,实践证明片面的劳动教育,重于形式,而忘了劳动之初心,反而不利于高职劳动教育长久的发展。

  (三)教育内容途径单一

劳动教育的方式与劳动教育的成果之间存在正相关的联系,如果仅仅面向学生开展单一化的劳动教育,反而难以提高劳动教育的开展实效。但是部分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工作的开展极具单一性,这样不仅会使得学生丧失劳动兴趣,而且还会逐渐厌烦劳动。高职图书馆的劳动教育往往停留在传统的劳力输出上,常见的实施手段以书库整理、书籍打包、执勤巡逻等为主,单调的劳动内容往往使得学生失去的劳动积极性,从而把图书馆劳动仅仅当成某项需要完成的任务。在新时代下,劳动教育需要有新鲜血液的补充,需要有更富时代特点的教育形式来吸引学生投入其中,把被动教育化为主动教育。劳动教育与知识教育本质相通,图书馆馆员也需要顺势而为,对劳动教育的开展方式进行思考与研究。

二、“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图书馆劳动教育课程实践的优化策略

  (一)践行全员育人

图书馆劳动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从馆员、专业和个人的三个层面出发,切实加强对学生劳动教育的有效渗透。对此,高职院校图书馆自身首先需要对于劳动教育加强认识,并通过图书馆劳动教育的方式,加强劳动教育理念的输出。

在这个过程中,首先,高职图书馆要对图书馆员加强劳动教育工作,让他们能够认识到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价值,而后才能够引导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到劳动教育开展的过程当中。以往的图书馆给人“休闲轻松”的印象,那种“悠然见南山”的洒脱好像只存在于图书馆的氛围中。然而,新时代下的高职图书馆,除了保留传统的图书馆功能外,更是向智慧图书馆转型。数字化时代下,图书馆的劳动不仅存在于书架之间,更是需要活跃在网络信息之上。图书馆提供的各类劳动形式,是丰富的劳动素材。图书馆馆员要充分认识到图书馆的育人功能,才能更好地发挥图书馆育人实验基地的优势。

其次,高职院校图书馆需要与学生所在学院的辅导员之间保持密切联系,并与学院学生辅导中心、校学生处、校团委等部门联手合作,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劳动教育意识。新形势下的高职劳动教育,是专业技能与劳动实践的结合,在学习中劳动,在劳动中学习。图书馆在了解学生的专业背景前提下,给予学生充分发挥自我专长的空间。例如,发挥英语专业的学生专长,为图书馆设计富有朝气的各类标识语;鼓励艺术专业的学生,为图书馆的各个阅读空间设计个性化的图片或摄影摄像作品等等。当然,所有的活动可以和二级学院学生管理部门、校学生处或团委积极沟通,图书馆尽量能争取到更多的资源为己所用,也配合整个学校和各二级学院做好劳动教育整体规划和实施方案。在实施劳动教育的过程中,与学生所在的学院辅导员保持密切联系,辅导员能随时留意学生的思想动态,尤其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图书馆劳动教育之后,观察其平时行为举止,并多与学生交流,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劳动观念发展变化。

其三,高职学校图书馆还需要从学生个人的角度出发,强化学生与学生之间劳动教育理念的渗透。图书馆的劳动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很多劳动项目都是团体协作的过程。劳动氛围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一个团队在崇尚劳动光荣的环境中成长,则每个队员必然会收到这种劳动精神的感染,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自我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此外,在保证学生个人正确看待劳动教育价值的基础上,图书馆还需要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劳动,从而使得劳动教育能够在学生中间广泛传播,以提高高职图书馆全员育人的开展效果。

(二)落实全过程育人

全过程育人就是要在学生的高职院校学习期间开展全程劳动教育,从而使得劳动教育能够全面贯彻到学生的高职学习生涯当中。具体而言,高职图书馆可以将全过程劳动教育划分为三个阶段开展,即入学阶段、教学阶段和毕业阶段。

在学生刚步入高职学校期间,图书馆的新生入馆教育,就是很好的劳动教育宣传契机。通过介绍图书馆的勤工俭学、志愿者服务队、读书社等情况,吸引学生来到图书馆体验劳动教育,从而直接转变学生以往对于劳动学习的认识,达到先入为主的目的。因为刚入学阶段是学生主动适应的阶段,这个时候学生自觉遵循学校教育的意识更加强烈,所以这个时候需要做好劳动教育引导工作,从而才能够为第二阶段劳动教育工作的开展做好铺垫。当然,这个过程中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因为大部分学生本身缺乏劳动教育的认识,所以需要注重劳动教育工作的方式。

在教学阶段,图书馆需要通过劳动理念教育与劳动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通过理论学习劳动的方式和方法,通过实践提高学生自身的实际劳动能力。因为这一阶段的时间相对较长,所以图书馆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劳动教育的多元化教学,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劳动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劳动教育的过程当中。多元化的高职图书馆劳动教育,可以结合高职学生的专业性特点,也可以结合线上线下的灵活方式。不仅需要劳力付出的劳动,也需要动脑动手、符合数字化发展的创新性劳动。高职图书馆的劳动教育也是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既要有效提高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又能遵循学校统一的育人目标,因此图书馆劳动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是大势所趋。

在毕业阶段,图书馆需要加强对学生劳动教育的延续,这个时候的劳动教育就需要结合学生的所学专业和即将可能就业的岗位,组织学生提前体验一些具体工作的劳动内容,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对于自身的未来工作环境有所熟悉,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参加工作的实际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个人社会竞争力。这个时候,图书馆可以整合学校已有资源,发挥校企合作、社区联动等功能,利用校外力量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劳动内容,顺利完成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

  (三)实施全方位育人

所谓全方位育人,就是从多个角度展开劳动教育工作。尽管高职图书馆作为开展学生劳动教育的优质场地,但是对于高职学生劳动教育工作的开展并不局限于图书馆。对此,图书馆可以将劳动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宿舍、教室、操场、食堂等,从而让学生能够每天接受必要性的劳动学习。图书馆的劳动教育主要以书籍整理、读者咨询、借阅登记以及图书馆的卫生打扫等方面内容为主,其工作内容相对较为简单,而且图书馆场地有限,只有部分学生能够参与其中,所以就需要拓展劳动教育的场地,将劳动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行为生活当中。比如,通过图书馆的劳动教育,熟练掌握打包技能的学生,可以在毕业季期间,在寝室、食堂等门口,宣传毕业生书籍打包、旧书捐赠等活动,不仅为劳动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表现舞台,同时也为图书馆劳动教育打亮了招牌。如此一来,学生才能够逐渐形成自主劳动实践的良好习惯,也才能够将劳动教育工作渗透到学生的内心深处。

三、结论

总而言之,高职图书馆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展并不简单,图书馆自身不仅要首先树立起劳动教育的意识,同时还要从“三全育人”的角度出发,对学生实施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的劳动教育工作,强化学生的劳动意识,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进而才能够使得他们未来更好地参与到企事业单位的劳动过程当中,也才能够提高学生的未来生存能力。高职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方向之一,就是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书本结合劳动,正是体现了“劳逸结合”、“学以致用”的思想。新时代下的高职图书馆新型劳动教育刚刚起步,很多细节有待完善与强化,劳动教育在图书馆这片热土上将会大有作为。

参考文献:

[1]费力,孙丹枫,蒋夏鸣,闫俊午.“三全育人”视野下高校图书馆劳动教育实践策略——以上海杉达学院图书馆为例[J].科教导刊,2022(07):148-150.DOI:10.16400/j.cnki.kjdk.2022.07.049.

[2]杨文泓.“三全育人”视野下高校图书馆劳动教育课程实践及其优化策略[J].内蒙古教育,2021(06):12-16.

[3]张帅.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图书馆劳动课程实践探索[J].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学报,2020,41(03):63-67.

课题基金:2022浙江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科研立项资助项目,序号2022TKT014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图书馆劳动教育课程改革与实践策略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叶昊,男,1981年5月生,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员,宁波大学理学学士,东南大学在职研究生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