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生物学核心素养“社会责任”教材内容挖掘——以新教材人教版《分子与细胞》为例

高改香

江西省上饶市第一中学,334000

摘要: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依据,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载体,是师生共用的教学媒介。挖掘教材中社会责任内容是进行社会责任渗透的基础,本文围绕新教材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从教材体系分析、教材蕴含的社会责任教育内容、社会责任教育内容的分析三方面来对教材社会责任渗透内容挖掘。
关键词: 社会责任渗透;教材分析;内容挖掘
DOI:10.12721/ccn.2024.157056
基金资助:此文为“江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普通类一般课题《以培养社会责任为导向的高中生物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2PTYB110)”论文
文章地址:

高中生物学新教材人教版于2019年在全国发布,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载体,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责任教育相关内容。本文从人教版新教材的体系分析、有关社会责任的教育内容及内容分析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一.教材体系分析

《分子与细胞》模块包括了细胞的分子组成、细胞的结构、细胞的代谢、细胞的增殖以及细胞的分化、衰老和死亡等内容。该模块阐述了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使细胞生物学的研究进入了分子水平。对教材编写体系分析,总结其包括科学家访谈、章、附录。章包含:章标题、章引言、题图、节、章小节、复习和提高。每一节又包含:节名、问题探讨、正文、本节聚焦、图表、练习与应用、其他栏目等。

二.教材中蕴含的社会责任教育内容

生物学“社会责任”核心素养内容统计表:

13.png

14.png

15.png三.教材中社会责任教育内容的分析

2016 年9月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中,社会责任素养主要包括家庭责任、集体责任、国家责任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教材《分子与细胞》,将生物学科与社会责任相融合,提出了更清晰、更具体的社会责任需求,在学科方向上有了适当的扩展,有了更清晰的指向。

教材精选我国的科技成就,成就的获得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及各方力量配合,增强制度自信和民族自信。教材中多次引经据典,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生物学知识有机结合。优美的文字既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亦能使学生在美中爱上学习。教材《分子与细胞》中社会责任教育内容体现着学生对科学的信仰,对生命的关爱,对环境友好,促进健康,有利于人类的发展。它体现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掌握了重要的生物学概念,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从而为其自身和社会的发展提供“正能量”。

四.小结

与其他学科的内容相比,生物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与生命以及生活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通过生物教材这个平台向学生渗透“社会责任”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社会责任核心素养的教材内容挖掘也绝不局限于以上几方面,教师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可对教材进行二次加工,让教材更好服务于教学目标,达到教学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巧云.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社会责任教育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9.00068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