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也是科学技术与会计管理相结合的体现,会计电算化弥补了传统会计核算方式的不足,在财务会计管理领域广泛应用。这就有效提高了财务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满足了新时期会计电算化背景下财务档案管理需求。
1.会计电算化财务档案管理的特征分析
1.1会计电算化财务档案管理具有双重属性
会计电算化中的财务档案管理是利用计算机进行会计处理的一种全新方式,财务档案管理以电算化为基础。然而,为便于财务资料的存储,在档案管理过程中仍需要采用纸质印刷形式进行核算,并记录数据。由此看出,电算化的档案管理不但保存了电子会计数据,还保留了纸质资料,存在传统纸质档案管理和电子数据档案管理两种形式。这种双重属性的存在也体现出电算化档案管理储存的现实价值。
1.2会计电算化中财务档案存在依赖性
以往财务档案管理采用人工形式进行会计资料处理,这种档案管理方式呈现出可视化特征,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具有计算机基础,更体现出全新的管理形式。但电算化档案对计算机财务管理平台和系统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如果没有相应的保密机制,很可能会被篡改。所以,档案的存放环境、保存载体、保存时间等都会影响到电子档案的保存质量和安全性。
1.3会计电算化中档案管理工作要求高
在实施会计电算化时,会计工作人员的安全作业能力和素质是财务档案高效管理的先决条件。在会计电算化背景下,会计工作人员需要熟悉财务管理的内容和形式,具备计算机应用和技巧,以确保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在电算化背景下的顺利实施。
2.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的存在问题
传统和现代会计档案管理的主要区别是文件储存介质差异。传统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繁重,但纸质数据的表现力和直观性较强。会计电算化背景下档案管理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档案库进行存储,在整体档案管理中数据的直观程度不高,需要逐级进行检索和查询。另外,在电算化背景下,档案管理高度依赖于计算机,如果计算机档案储存的软硬件被破坏,将会造成难以估计的后果。而且在科技与网络媒体的发展下,会计电子档案管理方式的安全性问题愈加突出,若计算机系统受到病毒、黑客等非法手段入侵,将会造成电算化档案管理储存媒介和系统的大崩溃,严重影响电算化档案管理效果。同时,传统的会计核算与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模式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怎样保证财务人员正确、有效利用这一技术实现财务档案管理的发展也是财会档案管理急需考虑的问题。
3.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的改善建议
3.1做好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的信息建设工作
在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的基础上,做好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的信息建设工作,要加强对财务档案软硬件设施的建设。硬件设备要符合企业配置要求,主要包括电脑扫描仪、打印机等,并配备优质的储存设备,保证电子档案数据的安全性。在财务软件使用方面,需要优化电子文档存储模式,将关键数据采用存储识别和文档隐蔽技术进行管理,可以利用数字签名、数字水印等实现电子档案的安全防护;会计档案资料的搜集、整理与维护,也是档案管理的重要内容,会计档案信息收集是将电脑系统中的资料进行周期性的复制和储存,使之与电脑的“双备份”相分离,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具有一定自主性和可靠性管理模式,既是对传统档案管理方式的拓展与创新,也可以防止资料遗失,增强了档案保密性。最后,需要加强财务数据安全性。建立防火墙,设置身份识别等程序,对病毒库进行持续更新和升级,增强病毒的识别、拦截和处理能力,实现对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的多重保护
3.2建立会计档案管理优质团队
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是借助计算机提升档案管理效率,但本质上仍然是一种以人为主体的人机交互方式,为了提升档案管理效率,需要提高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组建高质量会计档案管理团队。财务档案是企业重要信息资源,对企业经营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应加强档案工作者的职业操守和业务能力。可以对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增强对计算机应用的认知,提升计算机操作能力,将传统档案管理内容与计算机技术进行结合,提升工作人员会计档案管理水平。也可以聘请行业专家进行指导,制定分层培训方案和计划,一方面加强理论培训,增强对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的认知,一方面进行实践技能培训,注重应用计算机技术,熟练操作计算机软件设备,从而建立高素质的工作团队,提升会计电算化背景下财务档案管理水平。
3.3建立会计电算化财务档案管理机制
3.3.1完善会计电算化财务档案管理制度
在电算化的大环境下,要提高企业财务档案的规范化程度,必须要在各个部门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并在各部门强化相应的管理制度。制度是落实管理措施的重要手段,需要加强会计电算化背景下财务方案管理效率,首先要制定《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等文件制度,由此展示出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思维。从财务档案管理角度来讲,可以在定期备份、归档处理、保存保管、用户查阅等多方面制定管理制度,形成会计电算化背景下财务档案管理制度体系,为企业快档案管理提供保障。
3.3.2健全档案立卷存档归类程序
要提高财务档案的工作质量,必须建立健全的立卷存档体系,并将其打印出来,按照审核部门的要求完成立卷。建立全新的财务档案系统也是必要的,在存档的过程中,将硬盘和备用文件分别保存,注意档案维护,保证档案的防光、防尘处理。在保存过程需要对财务档案进行归类,按照档案的具体归档日期和主要内容进行记录,或者做一张小卡片进行标记,方便以后查询。
3.3.3规范财务档案的借阅机制
企业财务档案所涉及信息范围大,信息数据具有一定重要性,由此需要建立完善的借用制度,规范档案借用方式,保证会计档案管理的严谨性,以免出现其他负面情况。具体来讲,在财务档案借阅使用过程中,需要制定完善的借阅步骤和程序,做好申请,借阅人员需要在财务管理部门进行申请,批复同意之后获得档案资料的借阅权限。若是非企业人员档案借阅,需要出具本企业开具的介绍信或其他相关证明文件,之后再履行财务部门申请和批复的程序。需要在企业推行借阅制度,以此提升财务档案管理的安全性,避免发生信息被盗和泄露事件。在会计电算化背景下工作人员为了数据信息安全性,也需要进行定期备份,可以单独建立信息数据库进行档案的储存,并加强对备份行为的记录。
结语:会计电算化背景下,财务档案管理为了满足新时代的需求,需要积极变革传统档案管理方式,借助会计电算化提升财务档案管理水平和效率。一方面需要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形成规范性的管理体系,另一方面需要加强人才建设,提升财务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未来财务档案管理将呈现出更为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方向,不断引入全新的管理技术,丰富财务档案管理的内容和形式,为档案管理实践工作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朱波.云计算技术支持下大数据会计分析平台在财政金融领域的应用——评《互联网+会计档案管理》[J].化学试剂,2020,42(2):1.
[2]张继德,全茜,李坤璟,等.会计电子档案管理的特征,要求及安全风险应对[J].财会月刊,2021(10):5.
[3]孙艳.会计电算化下的会计档案管理实施策略研究[J].财会学习,202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