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初中学校道德与法治课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究

黄艳红

平果市高级中学初中部

摘要: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情操的主要途径,教师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让学生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形成自尊、自爱、自信的人生态度。因此,为了提高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教学质量,应该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础,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基于此,本文旨在分析初中学校道德与法治课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究。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心理教育;初中生
DOI:10.12721/ccn.2023.157010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初中课堂教学中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同的,但是两者在某种程度上紧密相关,教师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应该结合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发展观念,使学生在自我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因此,为了让学生道德与法治观念和心理健康协调开展,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讲解相关知识,促进学生道德品质与法治观念的全面提升。

一、立足整体,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针对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应该立足于整体,提供价值观念引导学生重视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思想理念。让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道德标准。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增强学生对国家道德法治教育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让学生在社会化的进程中不断认识自我,提高自我的成就感和价值感。道德与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两者虽然不同,但在本质上存在一定的联系,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教师应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建立健全学生的人格为出发点,密切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动态发展。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1】

例如,在教学“让友谊之树长青”时,教师可以通过心理教育,让学生自我剖析,从自身出发,结合自己身边的朋友和一些鲜明的例子,让学生挖掘“友谊”的深层次内涵,促进学生对友谊的正确认知和自身价值观和自尊心的形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先自我介绍,然后说出最想和哪位同学成为朋友,并让学生说出和对方成为朋友后,希望对方以什么样的方式和自己相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友谊观,让学生发起讨论,思考如何取得良好的友谊,在讨论和思考的过程中,学会关爱同学,增进与同学之间的友情。除此之外,为了培养学生善良,友爱,真诚,平等的良好品德,掌握同学之间的交往技巧,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如果弄坏了同学最喜欢的笔记本该怎么处理,忘记与同学的约定该怎么办”等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思考,自己独立解决的方式收获一份真挚并且可以长久维持下去的友谊。

二、遵循个体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

初中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强烈,在思想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有自己的追求和做事的方法,这个阶段的学生追求自由,不喜欢在生活和学习方面受到束缚或者制约,但是又不能完全独立,存在着渴望自由和无法摆脱依赖性的矛盾,所以针对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所遇到的问题,教师应该遵循个体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初中生刚好处于青春期,叛逆期的到来引起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所以,教师应该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指导。【2】

例如,在教学青少年如何正确和家人相处时,教师要结合学生青春期存在逆反心理的问题入手,让学生换位思考,如果和父母之间遇到问题时,站在父母的角度去看问题,学生会怎么做。从同理心出发,思考处在一个追求自由的年龄段,该如何去追求自由,以及什么是自由等问题。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父母为自己所做的点点滴滴,无微不至地关心和照顾,不求回报,默默无闻的陪伴,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源于什么,以此来加深学生对父母的理解,使学生真正地明白青春期的到来,不是放任自己,而是承担责任。可以坚持自己的个性,但是要在合理的基础之上。

三、丰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和心理素质

丰富实践活动,充实学生的课堂生活,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因此,教师要以实际生活经验为话题,为学生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同学之间的品德和真诚。通过实践活动的切身体验,让学生产生心理上的共鸣,懂得如何成为一个集德智体美劳于一身的好学生。

例如,教师在教学生如何成为一个守法的好公民的时候,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正确守法。比如,小明去逛超市,出去的时候,保安怀疑小明身上藏有东西,要对小明进行搜身。此时,教师应该告诉学生生活中搜身是非法行为,可以进行起诉。通过这个例子可以加强学生对法律的理解,明白知法,用法,守法的重要性。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采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正确理解当事人的处境和感受,以及怎样做一个守法的好公民。

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的道德品质与法治教育中渗透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态度,让学生在现在以及以后的人生历程中形成自尊,自爱,自怜,自强的价值观念。教师以学生心理需求和发展规律为依据,开展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正确的引导。

参考文献

[1]王蔚.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的分析——以心理教育的渗透为例[J].中学课程辅导,2022(24):30-32.

[2]潘光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以心理教育的渗透为例[J].新课程,2022(34):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