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医院感染科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因素及自我防护

梁文萍

水城区人民医院 贵州省六盘水 553000

摘要: 研究我院感染科护理人员职业危害方面的防治方法和自身预防措施。方法:选择了2020年7月~2022年6月期间,在医院服务的26位医护人员为研究样本,在加强医护工作人员职业风险管理工作的前后,分别对医护人员的服务满意度与发生意外或危害事故的状况开展了研究,并分析职业风险因素管理措施对医护从业人员的影响作用。结果:与过去职业风险管理工作措施实施时比较,实施后医护人员的工作满意度(96.15%>73.08%)。结论:根据我院感染科护理人员职业危害情况,采取相应的管控手段,可以增强护理人员的自身保护力量,有效的保障患者健康。
关键词: ​感染科;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因素;自我防护
DOI:10.12721/ccn.2022.15713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感染科护士是一个危险程度较高的工种,医护人员和感染性病人及严重感染患者长时间处在一个场所,与病毒产生很近的接触,很易感染病毒,提高了医护人员的职业危害。所以,感染科护理人员在为病人提供良好医护服务的同时,还应该培养其职业风险管理能力,并做好自身防范,以确保其本人的卫生健康,并能够更好的投身到社会事业中。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0年7月~2022年6月间,26名医护组工作人员均在医院的感染科上班,将上述医护人员都视为该组的调研对象,均为女性,最高龄46岁,最低龄21岁,平均年龄为(34.1±2.4)岁。

1.2方法

医院感染科从2016年开始强化了对护理人员的职业风险控制,而在此之前,在感染科护士操作时,对无菌敷料操作有着很严格的规定,并要求进行对感染科房间的消毒工作和清洁工作,护士还应当严格穿戴才能熟练、准确的运用医学仪器,并遵守有关的规定洗手。在此之后,在既往管理的基础上,政府开始着重强调护理的工作人员的自身保护,有针对性的制定管理举措,具体内容包括:

1.2.1安全教育

根据医学应用和实践,经常进行安全培训,引导医护工作人员认识自身的职业危害原因,并认识其危险性,针对皮下暴露、针刺损伤等问题提高警惕。在此基础上,逐步健全有关职业危害因素预防的法规,并针对感染、针刺伤的情况,提出合理的预防与处置措施。护理人员必须详细掌握各种感染性疾病或流感等病症的特点与处理技术,进行消毒、隔离的有关工作。

1.2.2自我防护

在职业风险管理中,对于医护人员有具体的规定。护理人员护理工作中,难免会触及到患者的血、体内和分泌物,但必须防止与身体进行触及,必须穿戴好手套、面屏和防护装备,出入医院时必须做好手则的清洁与消毒,要保证医院内正常的空气流通。规范开展临床保护作业的同时,还必须特别小心被医护器具中的锐器划伤。在应用过氧乙酸、含氯的杀菌剂等药物操作以及实施紫外线作业中,还必须进行适当的防护。医用器械的处理:针对的医用器械,必须分类加以处理,并加以妥善处理。医疗器械使用结束后,必须将其置于器箱内,不可任意放置,容易产生危害。

1.2.3心理干预

做好环境管理工作,除了对感染科病区实施严密的清洁与消毒以外,还必须创造良好的环境,防止护理人员一直处在高度紧张的情况。正确做好职务调配与排班,减轻患者的负担,加强医疗技术人员与护患之间的联系与互动,对保障其身体健康具有积极的帮助意义。

2 结果

表1  职业危险因素管理的实施效果

截图1737349549.png3讨论

医院感染科护理人员在护患操作中,应当对潜藏的职业危害因素提高警惕,并进行自身保护,既是对自己本人的生命安全负责,又是对医院正常应用护士工作能力的保证。在感染科医护操作中,由于护士工作人员一直处在细菌生长密集的状态下,而病人的体液、分泌物以及粪便,又常常含有难达到的主要致病菌,往往与护士工作者存在着直接的关系,无疑地提高了护士工作人员传染的风险,同时锐器刺激和化学药剂伤害也是感染科护士工作人员最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这就必须加大对医院感染科护士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控制,并进行安全培训与指导,以增强护士工作人员的职业保护能力与自身意识。同时进行心理健康干预治疗,保障患者的身心健康,从而给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愉快的工作环境。

对感染科的医护工作人员进行职业安全教育时,要制定和健全各种管理制度规定,以增强护理人员对安全保护工作的重视,以减少被传染的机会。医生还应该进行专项的培养活动,活动可以面对所有医护工作人员开展,提倡护理人员积极参与,并做好活动考核。专项活动的具体内容包括:传染性疾病的概述、传染性疾病的安全防预、传染性疾病的传染特点、传染性疾病的诊断、传染性疾病的护理与安全常识、传染性疾病的消毒隔离方法等。

在空气感染科室管理中,由于护理人员在管理活动中所需要面对的职业危害条件较多,在空气科室管理中,就需要提高对护理人员的保护能力,以增强管理的稳定性。做好隔离工作,严格隔离检查制度,以减少空气扩散的几率;加强了护理人员对清洁洗手的注意,并严格限制护理人员在治疗时必须对病人实施无菌操作,并通过洗手七步法和用肥皂流水清洗的方法对手部实施切底的清洗。此外,在护理时如有需要可以用消毒药以侵泡手的形式,并做好清洁除菌;在护理活动中,注意手套、面屏等的配戴。

在感染科护理中,还应该通过做好对患者用具和环境的清洁工作来增加对自身保护的作用,在感染科的护理中,一次性用品的使用也能够更有效的降低传染的可能性,使用后,注意医疗废物的分类、征收和处理,加强医疗器械的消毒工作。

结束语

总之,在医院感染科护理工作中,存在一定的危险性,通过对感染科护理人员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危险事故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加强自我防护能力的培养,强化人员安全培训,制定完善的隔离制度,加强防护、清洁及消毒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性及护理质量。因此需要不断加强职业事故管理,充分保障医院感染者和护士的健康安全,促进医疗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潘琴.研究加强感染科工作人员职业感染防护行为干预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26).5064-5065.

[2]赵仕蓉.感染科医院感染的特点与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6,(6).4-5.

[3]李明秀.某区感染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5,(25).281-281,282.

[4]赵云梅.对于感染科护士自身损伤的高危因素及防护措施的总结[J].吉林医学.2012,(15).3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