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近年,集约化、规模化养殖程度呈现不同程度的发展态势,动物防疫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卫生防疫的关键是做好养殖场的消毒工作,只有彻底的消毒才能有效防范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流行,切断传染性疾病的发病途径,提高养殖场的安全系数,及时发现疫情及时扑灭疫情,确保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从现阶段的畜牧养殖现状,不管是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场还是中小规模,养殖户只注重经济效益的获取,对养殖场的消毒工作重视程度不足,并没有构建完善妥善的消毒方案,造成病原在养殖环境中残留,一旦条件适宜会快速传播蔓延,威胁动物的生长发育。需要认真分析现阶段畜牧养殖中消毒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并为养殖场制定针对性的消毒方案,以控制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流行。
1畜牧养殖场地消毒当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对消毒工作不重视
现如今我国很多私人养殖场对于消毒这项工作十分不重视,甚至部分养殖场当中没有设立相对应的防疫站和足够的管理人员。而且养殖场主对于消毒和防疫都不是很关注,他们只注重如何省钱和获得最大利益并且这两个方面与前者联系不大[1]。
1.2对消毒工作流程不规范
虽然大部分畜牧养殖场当中也设立了消毒机制,但是流程却十分不规范,不按照国家所制定的标准进行,基本上就是偶尔消毒一次[2]。
1.3消毒没有针对性
消毒的方法很多,比如喷洒、火熏以及火焰等,这些消毒方法都有针对性效果,需要对症下药。但是很多养殖人员在进行消毒的时候并没有根据圈舍的实际情况,而且也不将圈舍内的杂乱物体清除掉,这就给消毒带来很多不便[4]。
2畜牧养殖场地消毒的技术和对策
2.1要明确消毒目的
消毒目标不一样,所运用的消毒药也要酌情选择,而且其中的浓度和消毒方式都存在着差异性。就比方说,要想彻底将病毒灭杀掉就需要用专门杀灭病毒的药物,如果想将病菌杀死就要使用相对应的药物。消毒要将病菌、病毒、寄生虫等杀死,那么就要考虑不同药物并用,这样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效果。与此同时,在消毒的时候也要具有预防性,比如夏季和冬季都是病菌传染的高发期,那么最好隔天就要消毒,从而不给病原体生存的空间[2]。
2.2彻底全面喷洒擦拭消毒液
在对地面、栏圈及设备等进行喷雾或者擦拭消毒中,必须保证消毒对象处于完全浸湿状态,以防因消毒药无法与病原微生物直接接触而无法将其彻底杀灭。如果采用的是喷洒消毒方式,必须保证选择喷雾器械工具具备良好的雾物化效果,在喷洒药液中,需要保证消毒液能达到雾状水平,使其在栏舍空气内较长时间的悬浮,进而有效提高灭菌效果。消毒液与底物的反应时间直接决定消毒效果,因而在消毒药使用后,需要尽可能延长消毒液的作用时间,使其与病原微生物充分反应,进而获取良好的杀灭效果,通常作用时间不得小于0.5小时。如果畜禽养殖场条件允许,在消毒工作完成后,还可进行采样,对消毒效果进行验证[2]。
2.3改善畜牧养殖环境
良好的畜牧养殖环境能够有效的降低动物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通过改善畜牧养殖环境,为动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对于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是非常重要的。畜牧养殖生产过程中,养殖户应该合理规划养殖场,使畜牧养殖场远离居民区,不仅能够降低畜牧养殖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而且可以有效防止人畜之间疾病的交叉感染。其次,畜牧养殖户应该充分重视养殖场环境的管理,改善动物的生长环境,引进先进的设备设施,做好养殖场的消毒工作,及时处理干净畜牧养殖产生的污水、粪便和生活垃圾等有利于细菌和病毒传播的杂物,保持畜牧养殖场的洁净卫生,保证畜牧养殖场通风良好,定期对畜牧养殖场进行通风。除此之外,多数畜牧养殖户不重视消毒工作,畜牧养殖生产中主要采取用水冲洗的方法来处理肮脏的地方,促进了细菌和病毒的滋生和传播,增加了动物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畜牧养殖中,养殖户要定期对养殖场进行全面的消毒处理,重点包括各个死角,并且必须要采用专业的消毒用品。与此同时,养殖户还应该做好饲养用具的消毒工作,并且要在每次饲养前后进行两次。目前,炭疽、伪狂犬病、H7N9流感等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均可以通过改善动物的生长环境得到有效的预防,通过消灭养殖场内病原体,有效防止传染性疾病的发生。通过改善畜牧养殖环境,为动物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能够有效的防止传染性疾病的发生[2]。
2.4消毒的方法要科学
在消毒的方法上,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不同药物之间的搭配,最好快速完成,不要耽搁太长时间,以免药物挥发,从而造成浪费的现象。所以,在配置的时候要求养殖人员必须要仔细观看说明书,然后根据需要消毒的畜禽养殖区域的面积来投入,保证当天配备的消毒药当天使用。在实际消毒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包括环境、家禽的种类等,可选择的也有生物、化学以及物理等方法。尽量把一些死角也考虑到,避免病毒在此生存[1]。
2.5消毒过程中保证药物的安全性
有很多具有酸碱性的消毒药都有腐蚀性,如果不小心撒在家禽身体上或者是残留在某个地方没有及时清理的话,家禽触碰上就会受到伤害,尤其是一些幼小的动物,对它们的伤害是十分大的。因此,在消毒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避让家禽,条件允许的话先将它们驱赶出去,消毒过后及时冲洗和通风,药物过后再牵引进来[3]。2.6定期进行疫病检疫
加强动物疫病检疫能够有效降低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各地相关部门要定期对所辖区域内各养殖场畜禽的生长情况进行检查、了解和掌握,做好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工作。动物疫病检疫工作开展过程中,如果发现有动物出现传染性疾病的症状,应立即对其进行隔离处理,然后诊断出疾病种类和病原,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治疗措施。畜牧养殖生产过程中,除了对畜禽进行常规的疫苗接种之外,还应该根据动物传染性疾病的发病规律和特点,采取针对性的疫苗免疫措施,各地相关部门要做好监督工作,确保养殖户按照相关规定完成畜禽的疫苗接种,提高养殖场内动物的抵抗力,防止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动物引种是每个畜牧养殖场都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对新引进的动物必须要进行隔离观察,待保证其健康后方可进行混群养殖[4]。
3结束语
做好消毒工作不管是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场,还是中小规模养殖场,都是防范疫病发生的一项重要举措。推进养殖场科学合理的消毒,对防范疫病发生流行,推动畜牧养殖产业绿色健康发展,实现畜牧养殖的标准化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控制养殖场的疫病发生,养殖户才能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也才能赢得更好的生态效益,最终推动地区畜牧养殖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龚先岚.畜牧养殖业中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对策[J].江西农业,2019(18):43-43.
[2] 谢慧琴.畜牧养殖业中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对策[J].江西农业,2020(8):37-37.
[3] 龚先岚.畜牧养殖业中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对策[J].江西农业,2019(18):43-43.
[4] 谢慧琴.畜牧养殖业中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对策[J].江西农业,2019(8):3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