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联合防空信息通信保障研究

罗箫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河南郑州,450001

摘要: 以联合防空作战为背景,结合作战特点研究信息通信保障的能力需求,同时提出准确把握联合防空信息通信保障的六大着力点,提升联合防空信息通信保障效能。
关键词: 联合防空;信息通信;能力需求
DOI:10.12721/ccn.2023.15701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在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信息化战争中,敌为达到战略目的,可能会对我重要地区实施各种形式的空中打击,而信息通信保障是联合防空体系对抗的重要环节和基础支撑,认真研究联合防空信息通信保障情况,把握其发展规律,对于完善联合防空保障体系,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具有重要意义。

一、联合防空特点以及信息通信保障能力需求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空袭与反空袭的斗争愈加激烈。联合防空信息保障面临着许多复杂情况,迫切需要把握联合防空作战特点,敏锐捕捉信息通信保障需求,以需求牵引能力建设,从而提升信息保障整体效能。

(一)战场多维、信息主导,信息通信保障必须整体筹划,全域覆盖

从作战空间看,联合防空战场在陆、海、空、天、电、网等多维空间同时展开,并在水平地域和垂直空域不断拓展,战场覆盖维度多范围广。在多维领域的攻防对抗中,信息要素的主导作用日益明显,信息流主导攻防作战的物质流和能量流,制信息权成为防空作战的制高点,所以信息战是夺取战场控制权的关键,信息通信则是各要素联系的纽带。夺取制信息权,才能提高精确打击的命中率,因此交战双方间的信息对抗对战场态势感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大增加作战保障的难度与强度。以往信息通信建设各自为战,分割明显,联通困难,为有效消除信息烟囱和融合壁垒,信息通信保障必须具备整体筹划,全域覆盖的能力。从全局出发,通盘考虑,搞好顶层设计,打破自我保障的小圈子,构建覆盖多维战场空间,高效连通各军兵种,支撑联合作战的统一网络环境,形成完整信息指挥链路,有效满足联合防空通信保障需求。各传输网络达到纵横贯通,融为一体,从而实现纵向到底的指挥控制,横向到边的联合协同,最大程度的生成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效能。

(二)力量多元、指挥复杂,信息通信保障必须共享互通,密切协同

联合防空是诸军兵种、武警和人防共同参战的大规模防御战役,同时具有浓烈的全民性,需要党、政、军、民共同参战,力量编成多元化。在作战区域内,部署着不同性质、不同建制的力量,担负着多种作战任务,由于作战编成和隶属关系的多样性,导致指挥方式复杂,任务协同困难,信息通信保障既要满足军内多军种联合的协同需要,又要满足武警、人防、地方各种力量的协同需要。同时空袭战场信息呈爆炸式增长,数据、语音、文电、视频等业务密集,需求量达到PB级,信息保障往往处于“满负荷”状态。因此,作为通连战场的血脉支撑,要把各类信息快速高效融合,生成整体态势,从而形成作战方案,信息通信保障必须具备共享互通、密切协同的能力。在作战区域内,打通各参战力量间的信息流转,快速实现指挥信息自上而下的全程通联,确保行动命令能够共享至担负任务的各参战兵力。同时,改变原单一保障模式为军队与地方的联合保障模式,将各个要素,各种力量和各类信息通信系统有机融合,整体联动形成合力,覆盖作战全局,真正实现消息共享和协调运转,充分发挥体系黏合剂的重要作用。

(三)体系对抗、行动同步,信息通信保障必须无缝链接,直达末端

联合防空体系对抗明显,敌我双方综合使用多种防空系统,展开全面抗击,在系统对抗中,既要打击空袭之敌,又要反击空袭来源,还要防护重点目标,攻防转换频繁,三者紧密交织。从防空战场整体行动看,重大行动的方案制定与实施,往往需要更高层次进行领导决定,呈现出指挥决策层次高的特点,加之作战范围广、保障任务重,各类行动往往同步展开,各种参战力量高度联合、密切行动。依据上述行动特点,作战过程中,可能出现高级指挥机构越级指挥一线任务部队或主战武器单元的现象,信息通信指挥体系的建立也要匹配上述越级指挥关系,确保直达保障。因此,迫切需要通过信息网络系统,实现传感器到射手、各作战子系统的综合集成,推动综合业务网向战术末端延伸,从而形成体系作战能力。信息通信保障必须具备无缝链接,直达末端的能力,充分依托各类信息节点、数据链路和通信传输网络,紧密铰链至各级指挥机构和任务力量,将战场态势、行动命令、打击目标等分发至各级指挥系统、作战平台、武器单元,打通战场最后一公里组网建链要求,从而实现信息优势-决策优势-行动优势。

(四)发起突然、时效性强,信息通信保障必须快速反应,实时交互

防空作战,往往是被动性的待敌而动,发起空袭的一方掌握着绝对的战场控制权,可选择有利的时机发起进攻,极大的消弱我方主动性。现代化战争的主角是信息化武器装备,空袭的突然性、破坏性、精确性大大增加,战斗活动异常激烈,特别是随着高速超远程打击武器飞速发展,战场行动节奏快捷,作战时效性增强。未来联合防空作场,必将是一场利用高技术信息化、智能化武器装备,实施高强度消耗、多领域空间、快节奏打击的局部战争,预警时间很短甚至没有,要求各任务力量迅即出动,达到速战速决的目的。因此,战机稍纵即逝,通信力量要先于主战力量更早、更快的部署实施,时刻保持高度的敏锐性,信息通信保障必须具备快速反应,实时交互的能力。信息传输要求做到争分夺秒,达到实时性,一旦战争警报拉响,快速开设通信枢纽、调度网络组织、搭建信息系统,确保通信联络关键时刻能够连的上、通的好,为防敌空袭提供更多的作战准备时间,为指挥机关行动决策提供稳定可靠的通信保障。通过网络化信息系统,快速感知战场态势,准确获取有效信息,实现上下级间并行工作,确保各类信息资源具有实时交互的网络支撑环境,确保为各作战力量提供综合全面的信息服务保障,从而夺取战场主动权。

(五)环境复杂、打击激烈,信息通信保障必须安全保密,抗毁顽存

在近几次局部战争的空袭作战中,美、英等军事强国在武器平台上配备多种电子信息设备,并联通指控系统,通过有效信息支援完成目标打击。随着武器装备的高度信息化,信息系统和通信枢纽已成为敌打击和摧毁的焦点,空袭打击的重点对象,信息领域争夺战至关重要。联合防空战场,电磁活动活跃,军地用频设备部署密集,大量民用装备与军用主战武器频段交叉,频率重叠,自扰互扰现象严重,敌我双方电磁频谱作战相互交织,敌为夺取制信息权,大量使用电子侦察、伪装、欺骗、干扰等手段,企图对我方形成电磁压制,严重影响通信系统正常运转。同时敌凭借其在网络空间和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强大实力,组建专门的军用、民用、黑客等网络战力量,利用“舒特”系统嵌入我方系统,实施多种形式网络攻击,如果信息系统失能,就会导致整个防空作战体系的崩溃和瘫痪。总体来看,作战环境复杂多变,信息领域斗争激烈,信息通信保障必须具备安全保密,抗毁顽存的能力,既能防范软硬杀伤的生存危机,又能应对网络攻击的安全风险,多措并举,建立抗摧毁、反攻击、反压制系统,完善安全防护体系,构建稳定可信的作战环境。

二、准确把握联合防空信息通信保障着力点

(一)重点突出预案筹划制定

空袭的突然性,决定我方要做到未雨绸缪、超前准备。一是通信保障方案预案在具体筹划和制定上,必须着眼于实战化需求,认真研究联合防空作战规律,体现体系对抗行动特点,联合作战致胜机理和现代化联合防空鲜明特征。二是紧紧围绕需求,开展针对性准备,统筹网系资源、调度信道路由、筹备通信器材、明确拓扑结构、预设战场建设、及早开通通信枢纽,确保先行一步,把握战场主动权。三是着眼复杂的战场形势,研究制定抢代通方案,切实做到一种情况多种方案,一种方案多种对策,一种对策多种方法,确保通信组织稳定、连续、不间断。

(二)积极引入高新技术手段

在未来高强度联合防空作战信息化、智能化大背景下,信息通信保障必定要紧随时代的步伐,运用最前沿的科技成果。比如引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利用人工智能所具有的普适性、训练特性,实现组合优化灵活组网,强化大数据融合处理和智能化辅助决策,提升通信系统融合铰链能力和智能化水平;针对5G通信拥有的异构网络接入、灵活快速调动实现端对端业务等技术,有效解决战术通信网络拓扑结构变化频繁,链接不稳定问题,提供快速接入和组网等等。先进理念和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一体化联合作战效能提供技术支撑,也为军事通信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良好契机。

(三)高度关注安全稳定防护

信息通信作为敌夺权打击的首要目标,必须高度关注安全稳定防护。一要动态管控电磁环境,战场情况瞬息万变,电磁环境复杂多样,站在动态的立场,充分利用多方电磁管控力量,对作战空间电磁频率实时监测,以达到对我通信用频设备的精准保障。二要加强伪装防护,建立实用可行的物理隔膜,搞好隐蔽防敌侦察,通过设置假目标,扰敌视线隐真示假,灵活藏和巧妙骗相结合,降低敌空袭概率。三要灵活抗干扰技术,创新研制新型通信装备,增强抗扰保通能力。四要利用多手段组网、多节点组网、分布式组网,强化接替重组、修复再生,增强抗毁生存的能力。五要建立专门网络安全防护机构,制定完善安全防范策略。加装物理隔离,防敌网络病毒攻击;强化安全识别和用户认证方法,实时监测预警网络异常行为;引入网络攻击诱骗系统等,净化计算机安全运行环境。

(四)建强信息通信人才队伍

人才队伍是信息通信效能增长的源动力,是信息通信组织实施的智囊团。一是要做好人才培养长期规划,信息通信力量的人才具有高强的技术性、扎实的实操性、灵活的应变性等特点,必须纳入国家的人才培养计划,通过更高的层面建立长期规划与目标,为信息通信事业输送更加优秀的人才队伍。二是要拓宽人才培养模式路径,以联合作战信息保障人才需求为牵引,锻造新型高素质信息通信人才。通过高等院校基础教育,打造素质过硬的技术型专业力量;利用岗位任职集中轮训,锻造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业务骨干;抓好实操实案综合演联,培养善谋打仗的应用型实战专家。三是要健全人才培养的相关机制,营造成长进步的良好氛围,通过建立送学送训机制,奖励激励机制,福利待遇政策等,创造栓心留人的保障环境,调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激发成就感、荣誉感、使命感。

(五)着力推动军民融合发展

习主席强调,要坚决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随着我军信息化快速发展,信息通信保障任重而道远,走军民融合发展道路,是提升保障力的重要途径。一是未来联合防空作战保障主要依托本土进行,民用信息资源丰富,拥有大量高科技人才,可以充分利用地方联通、移动、电信、信息技术企业、科研院所等资源,统一规划、合理调配、规范使用,实现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二是构建军民融合发展保障机制、规范军民共用技术标准、创新军地共建共维共修模式,为延伸通信保障距离、改善通信传输质量、增加传输信息容量提供支持,确保军民并举、合力保通。三是制定军民结合的规章制度和保密规定,在资源共享、网络互通、平台互用的同时,有法可依、有令可行,确保信息传输高效安全。

作者简历:罗箫,1991年03月,女,汉族,河南信阳,研究生学员,研究方向:信息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