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是一门逻辑很强的学科,特别是在高中的时候,因为学生都具备了基本的数学知识,所以在这一阶段,数学的学习会变得更加困难。因此,很多学生都会抱怨自己在高中数学上的困难,从而丧失了学习的信心。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创设情境教学法,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在情境式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气氛由原来的枯燥乏味变为生动、有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打破了以往被动的学习方式。高中数学的学习将逐步变成一种享受,让学生学会了愉快地学习,让学生积极地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在考试中的表现比以前更好。
一、在高中数学教学课堂应用情境教学法的重要意义分析
由于高中数学本身难懂且枯燥,所以很多学生都产生了抵触心理。一旦学生产生了消极的学习情绪,便会导致学习效率降低。而高中数学的教学情境创设,使得原本抽象且乏味的高中数学知识变得更加有趣和生动,积极激发学生探索高中数学学习的愿望。另外,在教师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之下,学生便会带着积极性和主动性找到问题的答案,进而顺利帮助学生完成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真正做到从学生的立场出发,帮助学生深度理解数学知识的内容。通过高效的情境教学课堂创设,学生在高中数学课堂之上,能够真正弄懂数学知识内容,使得高中数学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容易。
二、高中数学情境教学的策略
(一)结合信息技术导入趣味教学情境
教师需要对课堂设计进行思考,融入现代教学理念,创造新颖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讲深、讲透数学知识,给学生一定的自主讨论空间。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可以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给学生带来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的内容,这样学生才能够有进行自主学习的动力,同时结合多姿多彩的网络资源,给学生焕然一新的课堂面貌,让学生从情境资源中汲取数学知识,拓展思维宽度。
举例来说,在《分层抽样》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以信息资源的应用进行创设,结合学生的爱好来创新情境教学模式。比如当下的高中学生经常参与篮球活动,也非常喜欢看篮球比赛。教师可以把篮球世锦赛或者NBA比赛的完整录像导入到课堂上让学生观看。比赛录像中普遍都有一些趣味抽奖的活动,一般都是让观众利用手机号码进行注册登录,然后随机抽取幸运观众。教师可以据此完成相关教学设计,比如经过统计发现三大运营商的电话号码数量分别为7000个、9000个、12000个,然后提出相关思考内容:如何策划抽奖的模式?如何能够将三大运营商的中奖者进行等比例分配?学生对自己喜爱的篮球比赛录像是非常有热情的,对于抽奖活动其实也并不陌生,通过信息资源导入营造趣味性的学习情境,实现了学生的深度学习,并且减轻了学生内心的学习压力。这样学生对自己所学的内容会有更加深刻的认知,也能在课余时间或者自己看比赛的时候尝试思考相关知识。
(二)构建生活化教学情境
对于学生来讲,学习任何知识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指导实践,应用于实践,因此高中数学的教学更应该注重对知识的应用与实践。作为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多举与生活有关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不断提高实践能力。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在生活中也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如果只是依靠学习教材中的概念,学生很难真正意识到数学知识的生活价值?要想提升教学有效性,就需要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完成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师需要对多元化教学的理念进行深度解析,把相关的数学概念化繁为简,促进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同时在进行解题和分析的过程中引入更多的相关联的生活化数学知识,把学生的视野从教材带入到生活中,在寓教于乐中完成高效学习,提高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
比如在讲授函数的应用时,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化资源给学生设计新颖的预习任务。比如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生活实例分析:王丽丽同学到银行去存钱,发现银行有多种存储产品,有一项随取随用的产品非常划算,其利率为1.98%,现在王丽丽同学手里有100元到银行进行存款,本息之和与存储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什么?如果存了4个月,能拿到多少利息?学生在生活实例教学资源的思考中拓展数学视野,发现数学应用的多变性,可以在潜移默化中锻炼数学解题能力。学生在这一有效的预习过程中,了解了一定的函数应用,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通过生活化资源的驱动,能够帮助学生在预习中对老师即将讲解的数学知识形成一定认知,并进行充分思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积极创设问题情境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互动沟通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渠道,高中数学课堂问题情境的创设无疑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方式。通过问题的创设能够帮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并愿意用自己的思维去完成问题的思考,而并不是完全依靠教师的指导。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师生互动方式,优质的课堂提问能够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紧紧跟随教师,保证学生的专注力。另外,教师通过课堂提问,还能有效地检验学生的学习质量,掌握学生的知识薄弱点。良好的课堂提问,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而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例如,在学习高中数学《直线、圆的位置关系》这节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教师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通过比较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和半径之间的大小判断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基于此,教师围绕这个基本点设计问题:直线和圆共有几种位置关系?谁知道怎样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这样一来,经过教师问题的引导和启发,有效地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第二,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注意难易程度,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问题要深入浅出、层层深入,保证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例如,在学习平面向量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满足什么条件的两个向量是相等向量?接着深入引导:不相等的向量是否一定不平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第三,教师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问题的艺术性,把握提问的时机。一般而言,教师设计问题的契机,最好是在新旧知识迁移的过程中,以突破教学重难点以及防止学生思维僵化等为契机,引导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进而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也能帮助学生找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进而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的内容非常广泛,如果学生在一开始就没有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对后续的学习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在进行情境教学时,教师要积极地探索情境教学的方法,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意识,并引导学生与教师进行合作,以达到共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玉荣.浅析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J].学周刊,2018(13):115-116.
[2]赵丹.浅谈高中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6):72.
[3]肖明训.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情境创设策略的探讨[J].速读(中旬),2017(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