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畜牧生产中猪病防治思路分析

张科富 周晓芬

山东省胶州市九龙动物卫生与产品质量工作站

摘要: 我国是一个猪肉需求大国,猪群养殖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行业。在畜牧生产的过程当中,猪病防治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这也是猪群养殖的重点。猪病防治与管理的效果不仅会对猪肉的安全产生直接的影响,同时与养殖户的受益也有直接的关联性。结合工作实践,当前我国猪病防治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很多养殖户都存在防治误区,这不利于养殖场经济效益的提高。本文对畜牧生产过程中猪病防治的误区和防治的思路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 畜牧生产;猪病防治;防治误区;防治思路
DOI:10.12721/ccn.2021.157100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畜牧生产中猪病防治误区

(一)认识方面的误区

猪病可以被划分为可传染性和不可传染性这两种不同的类型,部分养殖人员的饲养和管理不当,在猪群当中引发了不可传染类猪病,还有部分养殖人员因为消毒和卫生管理不到位而导致猪群感染病毒和细菌,出现可传染性猪病[1]。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养殖人员认为猪病不需要进行管理,生猪具有免疫力可以自我痊愈。受到这种认识的影响,猪病的预防和治疗不够及时,方法也不合适,这对猪群的正常生长产生了抑制作用,甚至会导致猪群出现死亡。

(二)防疫方面的误区

在开展猪病防治工作的过程中,很多养殖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储备,容易出现防疫误区。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猪病防治的最终目标是降低疾病的发生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了降低成本,就要做好有效的预防工作。在实际当中,大多数养殖人员都将疫苗免疫作为唯一的手段,对于其他防疫手段不够关注,这导致防疫工作的开展缺乏全面性和综合性,不利于对重大猪病的防控。另一方面,疫苗虽然可以达到一定的防疫效果,但是它作为一种生物制剂也会对猪群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部分生猪会出现过敏、厌食等不良反应,个别生猪甚至会出现剧烈的应激反应,这对于它们的健康成长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三)消毒方面的误区

当前,大多数的养殖人员都能够意识到定时消毒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经常会因为缺乏有效的消毒手段而使消毒工作陷入到误区,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养殖人员长期使用同一种消毒剂,这导致细菌和病毒产生了抗药性,消毒效果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无法起到猪病防治的目标。第二,在对消毒剂进行配置的时候存在问题,比如浓度的设定不合理,这也会使消毒效果大打折扣。如果浓度过大的话,不仅会增加消毒的成本,同时还可能会对猪群造成刺激;如果浓度过小的话,消毒杀菌的效果则会受到影响。

二、畜牧生产中猪病防治思路

(一)提高防疫意识

首先,在猪病防治的初期,养殖人员需要与当地的防疫站密切联系,依托于官方机构来开展防疫工作,选择有效的防疫手段,对现有防疫工作进行调整和完善,使相关的问题得到解决[2]。同时,在这个基础上,养殖人员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对猪病防治工作进行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其次,养殖人员要从意识的层面提高对防疫工作的重视程度,确保各项防治措施充分落实,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支持和肯定。对于防疫站的工作人员来说,可以定期向养殖人员普及相关的防疫知识,向他们传授防疫技能,通过积极的宣传和指导来提高养殖人员防疫工作开展的效果,使他们对错误的防疫手段进行改进,避免出现疫情扩散的现象,降低损失。

(二)对抗菌药物进行规范化使用

在开展猪病防治工作的过程当中,相关人员需要规范使用各种抗菌类药物,按照相应的标准来进行用药。首先,对于治疗不同病症的抗菌类药物,都要从正规的机构、通过正规的渠道进行购买,必要情况下还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对于缺乏经验的养殖人员来说,在抗菌药物购买的时候还可以向当地的畜牧机构或者防疫站进行求助,确保药物在购买和使用方面符合实际要求,这样才能构建起一个完善的猪病防治体系,能够更好地应对特殊的情况。其次,在使用抗菌类药物的时候,也要坚持规范化的原则,尤其是要明确疾病的防治措施,了解药物使用之后需要注意的问题,尤其是要关注药物之间的冲突。在这个过程中,相关机构要做好宣传与指导工作,从根源上提高药物使用的水平,使各项猪病防治指标得到改善。

(三)完善防疫管理工作

在猪病防治的过程中,除了做好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之外,还要从整体上做好管理工作。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养殖人员需要对各项措施进行合理安排和合理设计,实现猪病防治效果的持续提升,避免各类问题的反复出现。同时,在开展养殖工作的过程中,要提高饲养管理的水平,为猪群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改变过去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减少猪群出现应激反应的频率,这样才能降低疾病发生的概率。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在养殖场当中构建起完善的管理体系,使养猪生产流程进一步明确,要求所有的养殖人员都能够按照规范来进行操作,基于多角度来对猪病的发生进行控制。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猪病防治工作制度,提高猪群的存活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一方面要制定积极有效的防疫计划;另一方面还要选择那些符合国家标准的疫苗,并按照注射操作的规程来完成注射,并在这个过程中构建起猪群的免疫记录[3]

(四)做到合理消毒

在猪病防治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消毒是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合理有效的消毒可以降低猪病发生的概率。在这个过程中,养殖人员要定期对猪槽和猪圈进行消毒。如果养殖密度比较高的话,消毒的频率应为15天一次全面消毒、7天一次局部消毒。在消毒的过程中,要定期更换不同类型的消毒剂,避免病菌出现抗药性。在消毒之前,养殖人员需要对消毒剂进行试验,确保消毒剂是安全无害的。同时还要尽量选择那些无味的消毒剂,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猪群所造成的刺激。最后,养殖人员还要对消毒剂的浓度进行合理化调配,在确保消毒效果的同时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减少浪费。

结语

总的来说,猪病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除了受到防疫水平的影响之外,还与养殖环境、营养供给以及卫生消毒等有密切的关联。在养殖的过程中,很多养殖者无法为猪群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生长环境,或者卫生消毒工作不到位,进而导致了猪病的暴发。在猪病防治的过程中,要做到提高意识、规范化使用抗菌药物、完善防疫管理工作和合理消毒。

参考文献:

[1]宋良敏,白子金,徐斌龙,王洁,杨宏宇,高林.猪病防治新理念腹泻先护膜—猪消化道传染病防治新理念[J].现代畜牧兽医,2017(04):69-71.

[2]庄金秋,梅建国,张倩,姚春阳,李峰.纳米颗粒技术及其在猪病防治中的应用进展[J].猪业科学,2016,33(01):106-108.

[3]庄金秋,梅建国,张颖,杨丽梅,李峰.亚单位疫苗在猪病防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猪业科学,2017,34(08):1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