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某航空发动机拉杆锻造工艺研究

王睿健

中航西安飞机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由于钛合金抗力相对较大,同时可塑性比较低,因此,在锻压过程中,如果使用的加工工艺不当,将会导致各种不同的缺陷。某航空发动机的拉杆材质为TC4特钛,属于典型的长轴类锻件,其产品的验收技术要求很高,为了确保其产品的品质,对其进行了加工过程的实验研究。对模锻后局部没有填充缺陷,还提出了减少坯料转移时间的措施、改进了模具加热方法的措施等,经测试证实,该措施效果不错,得到了满足设计图样的锻件,锻造后工艺参数的基本确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拉杆;锻造;工艺
DOI:10.12721/ccn.2022.157109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某航空的拉杆是一个很重要的承载构件,其材料是TC4特钛,但其毛坯一般是一种锻压件,是I型铸铁。本拉杆锻件的验收技术要求主要是其结构要求,在力学性能、无损检验等方面的要求都相当高,其中疲劳循环基数必须达到16000次、超声波标准孔为0.5mm。水平拉杆是典型长轴方向的铸造工具,头较大,轴部较长,头与杆部间盘轴过渡部位很难进行确保。再加上TC4特钛合金具有较大的锻造和变形抗力、锻造温度范围狭窄,所以对于锻造工艺提出了更高需求。为了确保锻件质量,选取3种方例进行工艺试验,择优选择最优的工艺方案,并用试制进行验证[1]

1某航空发动机拉杆锻造工艺分析

锻件的外形尺寸如图 1,全长266毫米,头部直径110毫米,杆部直径70毫米,铸造时头部变形大,杆部变形少,过渡区的结构难以确保。本产品选用TC4特种钛钢,其煅烧温度在80摄氏度以内,宜一次成形,以确保铸坯的内在品质。使用自行锻成形,无论是先镦头后拔杆还是拔杆后镦头都需两火成形,这对锻造的影响很大。一次成形工艺,通过对头部部位进行精确的锻压,可以较好地确保头部和棒体的交界处的组织品质。TC4特钛钢的主要特性是变形抗力大,金属流动性差,铸坯与铸型之间的接触会引起铸坯的温度降低,从而提高铸坯成型的困难,所以要防止铸坯不填[2]图片1.png

2 工艺试验

2.1 试验方案

实验用的是TC4特钛合金,985摄氏度的相变点,工厂位于宝钢。

方案 1:使用2 T的自由锻模,下料大小为100毫米*235毫米,先锻到准直120毫米,然后将棒体拉制到准70 mm,铸造加热温度920°-10° C,最终煅烧不小于850℃,2次淬火成形,坯料成型过程如图 2 所示。图片2.png

方案 2:运用4英寸的水平锻压机2火模锻,选择标准70 mmX378 mm的棒材,先将其成形为100 mm*84 mm,然后进行最终成形,在920° C+10 ℃进行成形,坯料成型过程如图 3 所示。图片3.png

方案 3:使用4英寸的水平锻压机进行1次锻造,选择标准70毫米X378毫米的棒材,一次锻打到一定的大小,锻造加热温度为920°-10° C,坯料成型过程如图 4 所示。图片4.png

2.2试验件检查

通过3个不同的加工方法,每一个试样都进行了一次试样的外观品质检验,同时对试样的头部和棒体的过渡区进行了测量。通过对试验结果的观察,采用方案2和方案3锻造的样品都出现了部分不充满的现象[3]。经组织检验,3个方案的流线正常,组织均匀,晶粒度不超过3个等级,符合有关规范;试验1的头骨和棒体的过渡带组织的初始 α值比为35%,满足了规范的要求,见附图5;方案2和方案3试样头部和棒段的过渡带中的初始阿尔法相率为30%,满足设计的需要,如图 6 所示。截图1741081112.png

2.3 试验结果分析

实验表明,当锻造加热温度为920°C±10°C时,三种工艺方案处理后锻件组织都可以达到要求。1.采用了一种可自由锻造的方法,其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不利于以后的大规模生产。方案2和方案3锻造的锻件均有头不填塞的问题,但可以大量制造[4]。与实施例2比较,预锻工序减少,提高了生产率,降低了成本,在有效地处理了锻件的表面品质问题后,可以采取方案 3。

3改进方案

3.1 减少坯料转移时间

最后锻造时,钛合金的最终锻造温度不能太高。随着温度的降低,变形阻力会迅速增大,塑性会减小,从而导致铸件出现不完全的缺陷。TC4特钛合金在850~930摄氏度的煅烧范围只有80摄氏度,在此范围内会使钢坯的温度降低,从而增大了成形的困难,严重时会导致铸件不完全注满。这种铸造毛坯为圆形,重量大,使用常规的夹具搬运不方便,容易造成搬运的时间延长,造成毛坯的温度损耗。为了减小毛坯的温耗,按毛坯的形状,可以按毛坯的形状来制作特殊的夹具。另外,操作人员也要把每次毛坯的搬运速度限制在8秒以内,尽量减少搬运的次数。截图1741081125.png

3.2改进模具预热方法

由于铸件的预加热温度升高,铸件的塑性和塑性都有所下降,从而使得铸件易于成形,所以不管是自由锻件或模锻件,都应先进行预加热。第三种方法是将模具加热到200-50摄氏度,然后在装配模具上进行制造,但是因为这个模具的装配时间太久,导致了模具的温度降低。为了将模具的温度维持在200-50摄氏度,可设计专用预热铁,模具升温至200~50°C,再组装,用预先加热铁片,不中断预热10 min,再铸造一次,这样,模具的温度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降低由于坯料表面激冷而产生的变形问题,利于确保坯料金属良好地充填模具型槽。

3.3调整润滑剂涂刷方法

由于钛合金和刀具的摩擦系数高,在铸造时出现了较大的黏膜现象,所以需要在模具上涂抹玻璃润滑油,但是由于使用过量的润滑油会造成铸件局部不填充。原来的加工工艺是使用刷涂的润滑,但是这种方法很难确保涂料的均一化,当涂料的厚度在0.2 mm以下时无法达到良好的平滑,当涂料厚度超过0.5 mm时,就会在模具内部形成沉积,从而使浇口的圆角区域充满。为了保证涂料的均匀性,可以使用喷枪进行润滑,同时要求在使用之前要充分混合润滑油,以防止沉积物的不均匀性,涂料的厚度一般在0.2-0.5 mm之间。

4试制验证

为了检验以上方法的正确性,对方案3进行改进,试制出四种铸件,并且所有铸造都经过综合检查。检验报告表明:铸造面无泄漏,尺寸符合要求;铸造流线正常、组织良好,不存在冶金缺陷并满足冶金规范要求;铸造时常温拉伸和高温拉伸、疲劳试验及其他力学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铸件力学性能检测结果如表 1 所示。图片5.png

结论

经过工艺实验和生产实践证明,这种新型的拉伸杆锻造是在4英寸水平锻造机上进行的,其起始温度为920℃±10℃,终锻温度为850℃。TC4特钛合金由于其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和较小的锻造温度范围,因此可以通过缩短铸锭转移时间,改善模具预热方式,调整润滑剂喷涂方式等来改善其性能。

参考文献

[1]李大为,李家瑞,李锋,等.航空发动机高原起动性能改善措施[J].航空发动机,2020,46(2):47-50.

[2]沈浩,韩冰冰,张丽芬.航空发动机中冰晶结冰的研究进展[J].实验流体力学,2020,34(6):1-7.

[3]刘闯,陈国栋,黄福增,等.航空发动机机匣包容性试验研究[J].航空发动机,2020,46(3):71-76.

[4]刘文龙,王科,王丹丹,等.航空发动机高压轴止推轴承载荷分析[J].航空发动机,2020,46(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