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在电厂中的运用之研究

孙宏宇

哈尔滨正业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 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的运用不仅能够有效提升电厂管理工作的水平,还能高效整合电厂各个车间的信息数据,构建信息平台,真正实现信息共享,实时掌握各个机组设备的实际运行状况,一旦出现数据信息现象,可以及时采取措施处理。本文就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在电厂中的运用进行分析,以期能够有效降低电厂运行成本。
关键词: ​计算机;信息化;管理
DOI:10.12721/ccn.2021.157088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为了提升电厂信息化管理水平,要求管理人员要重视计算机设备的运用,根据电厂运行的实际状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机网络,优化电厂的工作流程,重视数字化电厂设计工作,以期能够实时掌握电网运行的具体状况,提升电厂管理工作的水平。

1信息化概述

信息化主要是指充分运用计算机这一设备,以其为主体,有效提升电厂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充分发挥计算机本身新型生产力的作用,准确核算电厂的运行成本等相关信息,并将这些信息提供给电厂的经营者,以提升其相关决策的科学性。同时,信息化还能帮助管理者更好的掌握发电设备、供电设备等的实际运行状况,管理者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数据调整相应策略,保证电厂能够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信息化还能提升电厂现场控制系统性能,保证管理者能够掌握电厂经营管理、生产管理的相关数据信息,真正实现信息数据共享,准确核算电厂运行成本和收支,提升其成本控制和内部考核工作的水平。

2传统电厂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2.1没有正确认识信息化

详细了解传统电厂信息化的实际状况,发现部分管理者和工作人员存在没有正确认识信息化的现象,仅仅将其运用于单一环节中,无法科学集成SIS等生产控制系统和燃料、设备、物料等运营管理业务,实际开展电厂运营管理工作期间,主要使用管理平台组件技术和数据库,充分发挥两者的作用,以便真正实现信息技术共享。基于此,可知,上述电厂信息化与社会发展需求不符,其所获取的信息数据无法满足电厂运行需求。

2.2存在信息孤岛现象

基于信息化技术在电厂中的实际应用状况进行分析,可知,电厂内部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信息孤岛现象,这个情况会降低信息编码工作的水平,严重降低编码的统一性,导致电厂业务与业务之间出现无法有效沟通的状况,对其进一步发展造成的影响较大。同时,电厂各个系统之间的转移能力也会出现降低现象,局部数据信息无法实现高效整合和传递,给电厂进一步发展造成阻碍。

2.3信息化流程管理落后

传统电厂信息化存在流程管理落后的现象,导致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时无法发挥作用。同时,传统电厂信息系统的灵活性较低,组件之间的管理技术无法有效运用,导致信息系统无法满足分布型、通用性的要求。同时,传统电厂信息化流程组件无法实现即插即用,严重降低了电厂信息集成的效果。除此之外,与现有的电厂信息化相比,传统电厂信息化还存在信息实时性较差的情况,无法为电厂决策、经营提供准确、真实的信息数据。

3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在电厂中的运用

3.1优化电厂企业整体工作流程

电厂运行过程中要重视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的运用,优化电厂企业整体工作流程,以保证生产运营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电厂的工作流程主要分为五层,分别为:第一层,设备运营层,在设备运营层一般在主要负责电厂的发电业务,要求管理人员必须要做好发电设备维护和管理工作,准确核查发电设备的实际运营状况,以保证发电工作始终稳定、安全状态;第二层,过程控制层,电厂这一层的作用主要为采集发电设备的运行数据信息,并做好数据信息保留和记录工作,以便为后续相关工作开展提供真实、准确的凭证;第三层,信息事务层,这一层的作用主要为保障发电资源始终处于科学状态,并且还要根据发电设备所在环境状况,高效管理和核查发电业务的数据信息。同时,根据规定标准,准确考核和评估非实时数据信息;第四层,这一层的作用主要为整合跨平台的数据信息,根据规定标准采集和处理这些数据信息,将整合完成的数据信息储存至数据库的内部,便于后续数据信息挖掘和应用工作顺利进行;第五层决策层,作为电厂的核心层,决策层主要包括电厂管理理念、电厂运营标准、电厂管理方式等相关内容。

电力企业多层次的工作流程必须要凭借信息技术来实现,它能够帮助电力企业维护电力生产业务,管理客户关系,规划企业资源和供应链,整合企业的发电设备等,将企业的软硬件设施科学、有效地配置起来,发挥资源的最大潜力,进而减少电力企业的成本投入,增加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3.2数字化电厂设计

数字化电厂信息系统主要由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厂级监控系统sis及管理系统MIS3个部分组成。3个系统在公用的系统平台实现无缝连接和集成,进而实现全厂数据资料的在线共享。DCS系统属于电能生产过程中的控制阶段,主要对电力设备运行进行数据采集、转换以及储存的功能,实时控制电力生产设备安全、可靠地运行。由于传统的数据采集和数据保存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操作人员可以通过DCS系统完成对电力发电装置的控制,以保持运行的安全可靠为前提目标。

SIS系统属于生产过程中的管理和监控环节。近年来我国的各大电站都普遍使用了先进的分散控制系统DCS和自动控制PLC系统,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大大提升。但是由于电站内各个控制系统处于独立分散的状态,很多数据和信息无法实现实时共享,而在SlS系统控制下能够实现这一功能。SIS能够从DCS~IPLC系统中收集实施过程信息和历史数据,并自动生成实时数据库和历史数据库,为操作人员做出分析和决策提供必要的数据参考。SIS系统层的目标是确保电力运行的质量安全,经济性是首要目标。MIS系统的核心任务是对各类数据信息进行处理,整理信息事务层中的非实时数据,并对电站运行的整个状态和参数数据进行综合加工与评估,为电站企业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资源优化配置方案。该过程强调信息流程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能够为操作员决策提供有效数据。

3.3信息系统的总体架构

在进行电厂建设时,信息管理系统一般有两项内容组成,一个是SIS,另一个是MIS2。其中,SIS总体网络框架一般由实时数据服务器、管理站以及客户系统等构建而成。而MIS2则是由局部网、网通设施以及Internet等构建而成。该系统首先是把电厂内部数据当作主体,让电厂内部远程VPN实现链接和Internet技术的融入。在运用该系统的过程中,需要构建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以此实现数据库的建设,扩充数据库管理范畴,极大限度地将电厂所有数据进行挖掘,给电厂建设全面性决策系统提供依据。

4总结

开展电厂建设工作期间,管理人员要重视信息系统总体架构设计工作,扩充电厂的数据库,做好数据信息价值挖掘工作,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运用其中,以期能够有效提升电厂信息化水平,保障电厂能够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吕晓琳.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在电厂中的运用之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12):1.

[2]赵晓娜.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在电厂中的科学运用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5(22):2.

[3]侯俊国.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在电厂中的运用[J].企业文化旬刊,2014,000(012):100-100.

[4]黎建宁.信息化管理在电力计算机中的作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