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畜牧业在发展,养殖作为其中组成,自然也是日新月异。借助技术,养殖被持续改良,不仅规模增加效率也变高了。但此时就要讨论如何应对污染,这成为了难点,也关乎养殖的进展。在实际中粪污每天都在产出,如果不尽快处理掉,就一定会成为污染。如果不进行无害化,也会在发酵后,生成各类有毒物质,威胁到生态与人的健康。
1.生猪养殖污染的现状
1.1养殖场规划建设不合理
在眼下的养殖中,场所构建多是未做到妥善规划的,基本都是以旧有的模式去做每一步,这样虽能完成建造,但是不够有效,而且功能势必不够全面。出于对运输的考虑,建造的地点都集中在乡村,而且选址是相当盲目的,买下一片空地就直接开工,不会去规划,所以都是不科学的。在建造时不配置完善的圈舍,缺乏必要的运动场所,没有设置污染物消纳地。也没有专门用来处理粪污的设备和场所,连最基础的条件都没有,所以防治无法进行。养殖场粪污会被堆在固定地点,发酵会产生有害气体,对土壤、水源和空气造成污染,对人产生影响。此外,多数农民的学识匮乏,所以只会遵循旧有模式,就连饲料都不知道如何进行配比,只知道一味增加蛋白类成分。适当添加蛋白,能帮助生长,并抵抗疾病,而一旦过度,就会难以消化,使猪的健康受损。多余的蛋白,会被排泄出来,如果进入到水体中,会造成富营养化,并逐渐形成有毒物质。这些粪污中,无论量的多少,都会有病原体,它们不会一直被固定,而是会散逸到空气中,并向周围无限制地传播。不少的人畜共患疾病,都是由此而引发的,这对人来说,是无法被无视的危害。
1.2养猪环保意识缺乏
目前的养殖,多是以个体化为主,基本都集中在农村,而且从业没有过高的门槛,很多都只是进行常规的喂养。责任也不够具体,多是只看重收益,没有防治的意识,对于技术的掌握也较差,根本用不到位。最重要的是,只看眼前利益,而且不顾及对生态的影响,不修造沼气池去囤积粪污,很多都被直接排放。甚至有个别的养殖户,会出现偷拍的行为,导致了大量的粪污都进入了农田、河流,造成了大面积的水体污染。
1.3粪尿污物处理落后
眼下所用的措施多是将粪污投入沼气池中,再想办法将其用于其它生产活动。但这种方式,仅仅是减少了粪污量,并没有搭配别的工艺,所以效果不够客观,而沼气池修建成本高,所以多数养殖者为了追求效益,不会去修建,放任污染的产生与蔓延。此外,因没有做到完全的干湿分离,所以成型的沼气池,会难以承受粪污的量,进而超出其容量的限制。加上清理的不及时、排出量的不断增大,会使沼气池被填满,且具有较高的危险性。
2.生猪养殖污染防治措施
2.1加强对养殖场科学规划
规划要有科学性,而且要面向全局,这才是有效的。首先是要对一些产能较低的养殖场进行改良,采取扩建或新建的形式,扩张其规模,更利于防治的进行。对于违规的养殖场,要按规定取缔,避免危害具有持续性。无论是修建还是取缔,都要经过上级的层层审批,并进行实地的考察,在条件符合后,才具有开展的资格,否则就会被认定为违规。在规划中,一定要强调因地制宜,畜牧本身就具有地域性,所以要灵活安排,构成迎合生态需求的模式。既要考虑科学设计,又要将生态环境保护因素放在首要位置。养殖场在建造中,要确保设施的完善性,尤其是用于粪污处理的,更要在质量和性能上都达到需求。为此,要强化管理意识,并对于治理有充分的认真,做好对有关措施的执行。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对粪污进行发酵处理,使其转化为肥料,然后在用于种植中,这能提高效益,也实现了对资源的利用。另外,可以推广应用干湿分离、雨污分离、分级沉淀、定期清理等技术,做到粪便减量化排放和无害化排放。
2.2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对污染进行防治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有足够的资金作为支持,并做到每一环节的细化,并不是仅靠养殖户个人就能完成的。但从投入来说,就不是个体所能负担的,而是要有政府的支持,并给予对应的技术和方法,才会有切实的效果。因此,应当做好对防治的扶持,不仅是资金一个方面,还要有政策、技术等。只有从多个方向给出支持,才能帮助防治的落实,并对目前的养殖进行改良。具体来看,由于治理可能让养殖户的收益受损,所有要有补偿措施,鼓励其将治理做到更好、更彻底。此外,可以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支持养殖户,对达到污染防治标准的养殖场给予适当的资金奖励。对于建设污染治理设施的规模化养殖场,可以给予贷款贴息力度,组织多种技术的培训,让养殖管理人员真正掌握生态养殖技术和污染物利用方法。
2.3严格落实生猪养殖污染资源化利用
首要的是,将防治进行清晰地梳理,将所有人的分工都做好,责任也要落到人头上,不允许有马虎。要按包村包片来实施,对待任务,要苛求规范,不可盲目随意进行,而且要有连带的责任。在养殖方面,无论规模如何,都要将职责搞清,努力将自己手头的工作做好,必要时进行协作。监管也不能落下,特别是在处理时,要做到全面的覆盖,实施有效力的控制。应鼓励健康养殖,实行雨污分离、干湿分离,将污染进行有效隔离。这样能减轻危害,并避免出现外泄的情况,是很好地办法。同时,宣传也要跟上,这是迫切的,如果实施的当,能将防治转化为固有的意识,而不用去强制进行。此举是为了让人们都认同防治,并切身实地去落实防治。为了做到这一点,兽医站要去和养殖的负责人进行对接,包括集体和个体内的所有人。可行的途径有发传单、办讲座等,通过普及资源化利用概念,来推动其在防治中的执行。当然,理论只是桥梁,还是要以实际为主,通过两者的结合,使知识可以被用于生产,而不是仅停留在脑海中。为了有效落实,就要建立台账,从而使监督可以实体化。台账要实时掌握粪便产生量、拉运吨数等信息。以此为依据进行监督,确保可靠的。
结语:在养殖尤其是养猪时,污染产出是在所难免的,我们要做的,就是进行防治,设法将其危害进行最小化。防治并不能只交由养殖户来进行,而是要有相关部门的指导与帮助,用科学的手段,对所有污染进行无害化处理。出于对有效性的考虑,实现要先面向污染现状进行分析,并找到其来源,然后依据养殖情况,总结出一套可行的措施。如果防治得当,不仅能让污染不再构成威胁,还能使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可谓是一举两得。同时,这也将会推动畜牧业的发展,使其呈现出可持续的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