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融合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探索

曾萃

益阳赫山区谢林港镇学校,413000

摘要: 在科学技术和人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人的实践观念和实践的独立性越来越差。目前,把劳动教育引入到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既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小学生在学习和发展中的需求。在小学语文的教科书中,大量地选择了与劳动教育相关的内容,这为把劳动教育融入到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教学中,可以让他们在学习中变得更充实,还可以在实践中获得一种空前的乐趣,让他们的成长经验变得更丰富。
关键词: 小学教育;素质教学;劳动融合
DOI:10.12721/ccn.2023.15705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各种行为都离不开劳动,而人们的生活水平又离不开劳动。在对学生进行了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对小学生的劳动教育一直都是老师们最重要的实践之一,而现在,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却成了学校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

一、当前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的现状

“劳动教育”,一直以来都被人忽视,在这个新的社会里,随着社会的进步,很多孩子都被当成了家里的掌上明珠,他们一有困难就去请父母帮忙,这就造成了他们缺乏实践的机会,也缺乏他们自己的劳动意识,有的孩子,甚至连自己的日常生活,都是在父母的指导下长大的,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然而,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高,把它纳入到了小学语文的课堂中,这就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实践,然而,对于老师们而言,怎样把它更好地结合起来,也成了当前的一项重要的实践。而在实践中,我们还在对怎样与教师合作参与到实践活动中的问题进行探讨。

要想提升孩子们的劳动意识和创造的技能,就必须要在将学校的课程与实际相融合的同时,进行持续的总结和思考,找到一种可以把劳动教育与学校的课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方式,从而培养出孩子们的优良素质,在一定的水平上加强孩子们的动手技能,引导孩子们更好地参与到日常的学习中去,让孩子们更好地参与到学校的课堂中去。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劳动教育渗透的意义

(一)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小学的时候,不仅要培养一个好的学习习惯,还要培养一个好的生活习惯,这样才能使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效率更高。而且,劳动和学业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良好的习性并不只有一种,它还可以迁移到其他的领域。在学校进行劳动教学,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良好的劳动理念和生活方式,在实践中,培养孩子们的意志,培养孩子们的体力,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到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在学校的学习中,还包括了教育实践等与劳动有关的教学活动,学生具有良好的劳动习惯,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他们的心态会变得更为端正,进而能够确保实践教学的成功。

(二)促进小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小学时期,有许多的学生被父母对他们进行了过好的照顾,他们在日常的实践中,很难对他们展开实际的实践,这就造成了他们缺少实践的经历,他们缺少了实践的能力,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他们的动手能力非常差,他们的许多实践都不能自己去做。但是,在老师的教学中,如果对孩子们的实践进行了直接的指导,这就会导致孩子们以及父母们对孩子们的不了解甚至是不满意。许多父母们都会觉得,孩子们被带到了一所学校,是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更好地去学习知识,如果没有父母们的了解和配合,那么在学校里开展的劳动教育的教学实践也就会变得非常困难。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对劳动教育理念进行了深入的融入,对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能够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劳动理念,从而推动他们积极地开展自己的实践,从而提升他们的实践水平。

三、有效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加强劳动教育渗透的策略

(一)利用语文教材案例,帮助学生树立劳动观念

在初级教育中,除了表现出一个人的学习成果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出一个人的品质与生活方式。所以,在学校的教学中,关于学生的劳动教育也是教学实践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强化小学生的劳动教学,有助于他们建立正确的劳动价值理念,养成他们良好的劳动行为。在语文教学中,只有通过对语文老师的指导,才能将其融入到语文课堂中去。因此,在小学阶段,我们应注意建立“劳动”的概念,并将其融入到语文的教学中去。

比如,《吃水不忘挖井人》一文中,毛泽东率领众多军人为村子打了一眼水井,使村子里的人能喝到洁净的饮用水。乡亲们在这口井口旁竖起一块石碑,以示对毛主席及将士的感激之情,以示世世代代不能忘怀挖井人毛主席的仁慈。在这段文字的教学中,语文老师要让同学知道,劳动是光荣的,靠着脚踏实地的劳动,才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对于那些讥讽和蔑视劳动的人,我们要予以斥责。正如毛主席和这些士兵一样,他们为村民打了一口井,为村民提供了方便,村民们尊敬毛主席,感激和缅怀他。在这种方式下,语文老师既能传授知识,又能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劳动观。

(二)改变教育实践者的教育观,将劳动思想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之中

在小学的教学中,许多语文老师把重点放在了知识性的教学上,而把劳动教育排除在自己的教学范畴之外,而把语文知识的教育放在了第一位。自己的语文学习进度也很快,不需要被无关紧要的劳动教育所占用。首先,我们应该意识到这样的教学理念是十分不正确的。在小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逐步建立的过程中,通过进行劳动教育,能够使他们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劳动观,进而使他们成为一个健康的个体。为此,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劳教”理念,对“劳教”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主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

比如《大禹治水》,在中国流传着一个很著名的传说,传说大禹在治理水患的时候,率领着自己的子民,三过家门不进,终于把水患给控制住了。在这一节的教学中,老师要指导同学们了解大禹的治水有多艰难,对人民有多大的意义,让同学们了解大禹的伟大和伟大,让同学们体会到他的伟大,从而产生一种对大禹的崇敬之情。若非大禹的辛勤耕耘,人类仍然饱受洪水之害,生活将成为一个巨大的问题。另外,在学习袁隆平爷爷的故事中,认识到袁隆平爷爷差不多把一生都奉于农业领域,正是由于他的辛勤实践,我们才能有饭可食。在学习了这些语文教科书上的内容之后,使同学们认识到劳动是一种很荣耀,很崇高的东西,我们都要尊敬劳动,尊敬劳动者。这种方式使学生对劳动有更深刻的认识,建立起了良好的劳动理念,同时在写作的同时,还会提升他们的写作水平和语文表达水平,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小学生的整体素养。

结语:

总体而言,在对怎样将劳动教育更好地与小学语文教育进行探讨过程中,老师们要花费大量时间去研究,不仅要对劳动教育中的基本知识和具体内容有所了解,还必须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持续挖掘与劳动教育有关的内容,并寻找两者之间存在的共性,同时还要寻找一种适用于孩子们的劳动教育方式,从而让孩子们能够将劳动与知识学习融合起来,让孩子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劳动知识和劳动精神,从而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等各个领域得到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于静. 小学语文教学融合劳动教育的策略思考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21(04):84.

[2]刘展云.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策略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0(12) :96.

[3]王霞.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策略初探[J].考试周刊, 2019(6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