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深受新时代的影响,相关部门需要将气象保障工作落实到实处,积极使用雷电防御技术,有效防范自然因素对气象服务带来的影响,保障气象数据的精准性和传输的稳定性,为全民带来精准的气象信息。现阶段,还有相关部门不够重视雷电防御技术,还在使用传统的雷电防御技术,无法对室内室外的电气设备进行良好的保障,还是有可能受到雷电的影响。因此,相关部门需要不断更新与优化雷电防御技术,有效减少雷电流对通信设备、勘探设备的影响,帮助准确的气象数据信息精准传输。
1. 雷电防御技术在气象保障工作当中的作用
1.1保障室外气象设备的正常运转
气象工程需要在室外进行,那么会建立相应的气象观测场和气象站,地处的位置旁边道路比较开阔平坦、没有树荫的遮挡、也没有金属的建筑物,当遇到雷雨天气的时候,特别容易受到电击,受到雷电的侵袭之后,电流会逐渐转变为电磁,部分气象设备都会遭受比较严重的磁破坏,这些设备都可以提供准确的气象信息,要是遭受到破坏无法正常运转,那么不能准时带来精准气象数据信息,可以看出雷电防御技术在气象保障工作中的作用。
1.2保障通信设备和数据传输
在气象工程当中通信和数据传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数据传输包括有线和无线两种传输方式,其中无线传输的设备会遭受到直击雷和磁破坏,让原本正常的通信信号受到电磁的影响,无法正常保持通信和传输[1]。有线传输设备除上述两个破坏方式以外,还有可能因为电流通过线路破坏原本的电子原件,直接侵袭到传输设备的内部,通过安装信号屏蔽器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保障气象数据信息的正常传输,推动气象工程长久稳定的发展。
2. 气象保障工作中雷电防御技术的概述
2.1不断优化接地工作
相关部门需要针对在雷电天气气象设备可能遭受到的破坏进行了解,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深层次的分析,然后制定相应的防御解决措备,对于气象设备来讲主要就是消除电流差、将电流导走、有效解决电磁带来的伤害等[2]。例如,相关人员在针对自动气象站的装置,通过有效使用接地这种有效的方法,可以很好将雷电流导出,将这些气象共用设备完成接地,避免直击雷破坏这些气象设备。同时,相关部门更需要提高气象站抵抗雷电点击的能力,需要站在最基础的角度出发,对气象站各个设备做好接地防护工作,主要是将雷电电流引入到地下。相关技术人员在实际开展接地工作的时候,需要对弱电子和雷电的标准有个基础的了解,然后结合上述的了解内容进行科学设置,使用地网环绕观测地,还要充分管道的线路,之后在完成接地体的操作,需要注意的是在接地过程中预留接地端子,可以保障接地的质量。相关技术人员还需要观察电阻的阻值,若电阻的阻值处在4Ω以上,需要提前做好降电阻值的操作,接下来在完成防御雷电装置的接地操作,可以有效防御雷电流带来的伤害。
2.2做好直击雷电的防御工作
直击雷不仅对气象装置会造成较大的影响,也会影响人们的生命健康,在无法保障传输气象信息的同时,还会造成相应的人员伤亡,因此需要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直接雷电的防御工作,提前做好防范工作[3]。直击雷电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为侧击雷电一种为直击雷,属于雷当中的一种,在触碰到建筑物和人的时候会产生触电反应,那么可以使用避雷针、避雷线等,提前在一些建筑物上面放置避雷针,减少对气象设备和人员的伤害。
2.3做好气象设备磁破坏的防御工作
磁破坏对气象设备会造成比较严重的损伤,因为磁破坏会让设备当中电子原件被破坏,可能会影响通信信号和传输气象数据,因此需要防止电转磁对电子设备的伤害。相关技术人员需要在比较关键的传输线路当中设置屏蔽器,如可以在数据中心、机房等区域,避免影响气象站的正常通信和信息传输,也能保障气象设备的正常使用。同时,相关技术人员需要养成良好的雷电防御意识,定期对雷电防御装置进行维修和养护,避免因为雷电防御装置老化出现危险情况,对于老旧的防御装置需要进行更换,保障雷电防御装置的有效性,减少设备电子原件的损伤。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代下,气象设备逐渐朝着智能化和信息化的方向高速发展,很多电子气象设备会受到电流、磁的影响,遭受到比较严重的伤害,因此通过开展雷电防御技术,通过设置避雷针、接地装置、屏蔽器等可以很好解决雷电的影响,减少雷电对气象设备的损伤,保障气象信息数据可以正常运行。相关技术人员更需要定期对设备进行维修与氧化,这样不仅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还能避免出现雷电冲击的事件发生。
参考文献:
[1]李振刚. 雷电灾害对气象观测设备的影响及其防御对策 [J]. 农业灾害研究, 2023, 13 (08): 314-316.
[2]李锦顺,刘洋,张劲. 探析气象观测设备雷电灾害防御关键技术的应用 [J].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1, (10): 143-144.
[3]李庆申,张东东,赖晋科等. 基于电场变化的雷电预警分析 [J]. 广东气象, 2021, 43 (05): 62-6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