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体育教学的是一项全面且系统化的过程,当然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时间的积累和经验的沉淀。对待体育教学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明确改革方向,提高体育教学改革的实效性,构建新形势下的新型体育教学课堂。
一、有效提高高职体育教学质量的价值
(一)有助于发展学生综合素养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角,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围绕学生,因此,对于高职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来说,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工作不容忽略。高职体育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关注对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以及学习基础的分析及研究,进一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体育学习项目。在指导和鼓励学生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自主实践,这一点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有显著的作用及优势。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还会主动接受教师的教育及引导,灵活利用课外碎片化时间自主练习,提升个人的身体素质,强身健体,发展个人的体育能力以及身体素养。
(二)有助于实现师生互动及交流
教学过程也是师生交流的过程,师生之间的良性交流及互动非常关键,这一点也是实现教学相长的核心所在。高职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对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及交流有非常关键的影响,与其他学科相比,体育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比较明显,离不开师生之间的互动。体育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实现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保障学生产生更多的情感共鸣,对体育专门课程有一个耳目一新的感觉,整体的教育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有效的改善。教师不再过于注重师道尊严和个人的权威,而是放下自己的架子,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实现与学生之间的紧密交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主动为学生答疑解惑,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在课堂中主动接受教师的指导,寻求教师的帮助,意识到体育课程学习的重要价值,主动调整个人的言行举止,学会自我教育和自我规范,这一点对体现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也有非常明显的作用。
二、提高高职体育教学质量的路径
(一)以体育教学为依托,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由于受到传统体育教学思想的束缚,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一直都是注重实践而缺乏理论知识的传输。多数教师在体育教学上存在认知的偏差,将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应用到了室外课堂,给予学生充分尝试和训练的机会,但并不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相对较低。而从学生的潜意识里,体育就是室外的自由活动,关于基本的体能训练、基础性的体育教学等方面,学生并没有认知性的概念。既然提到了体育教学改革,就不能延续传统式的体育教学模式,在教学手段方面需要更灵活,将枯燥的教学模式转化为轻松愉悦且被学生接受的情景交融式教学。例如可以采用情感教学法,游戏教学法,还原场景教学法等等,在此过程中,让学生记住理论知识,并将其灵活性地应用到实践之中。改变体育活动单一式的教学模式,改变跑步、徒手操等老几样的体育教学,采用竞赛法、游戏法,形成一个合理的搭配过程,让体育教学丰富有趣。
(二)积极创新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工作的全局影响非常显著,教师需要加强教学管理策略和手段的有效创新。其中体育竞技的调动以及体育道德的分析非常关键,教师需要了解新时代背景下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要求,分析学生的学习与能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精神,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变得更加自信和乐观。体育教师需要注重细节要素的研究,掌握教学管理工作的核心要求。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坚持站在学生的角度,在全面调整以及改进的基础上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同时实现个人学习能力及水平的稳定提升,这一点对学生的成长发展以及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改革都有显著的作用。
(三)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盘点高职院校的各项专业课程,体育教学是师生之间互动比较少的课程。很多学生对体育课始终提不起兴趣,或者不知道如何更好地上好体育课。其实内因在于师生之间并没有建立起和谐融洽的新型关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挖掘学生的体育潜能,了解每位学生擅长的点以及体能方面的优势,并将优势放大,鼓励学生弘扬个性,尊重每位学生的价值观念,以学生为最基本的出发点,重视学生通过训练的真实反映和表达。体育教学往往能够适当学生的天性,展现学生真实的情感以及最想表达的一面,因此要发挥出教师这一角色的价值,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及时性地转变教学思路,改变“教与被教”的思想观念,给予老师和学生更多地交流和互动的时间,转型升级和谐、新型的师生关系,有效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真正达到体育教学改革的目的。
(四)调动学生参与能动性
学生参与能动性的调动非常有必要,教师需要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的兴趣,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着眼于先进知识的学习要求,进一步调整教育教学理念,积极打造完善的专业理论体系,逐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队伍的打造非常关键,这一点是高效教学的重要依据,学校需要加大对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投入力度,意识到学生的中心地位,以学生的自主参与为基础,给予学生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在一个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中提升个人的学习能力,意识到体育参与的重要价值以及乐趣,进而学会自我教育和自我调整。
三、结语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备受国家的高度关注,不仅是因为它的职业属性,更基于它鲜明的课程特点。体育课堂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开放的运动环境,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创新以及各项综合能力的开发。近年来,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当下的主流趋势,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新形势的影响,全面化的人才标准建立将成为高职体育课堂的实践目标。
参考文献:
[1]马金戈.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策略[J].知识文库,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