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关于牛结核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分析

纪政利

青冈县农业农村局, 黑龙江绥化,151600

摘要: 牛结核病由牛分枝杆菌引发,其消耗性和传染性很强,会给家畜带来非常大危害,同时容易威胁其他家畜以及人的健康。当前牛结核病世界范围内均有发现,会很大程度上威胁和影响牛养殖业的效益。因此,必须要重视对牛结核病的预防和治疗,提高牛结核病控制有效性。
关键词: 牛结核病;预防;治疗方法
DOI:10.12721/ccn.2022.15703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1、病状特点

牛型结核杆菌是因为牛结核病症的主要因素,并且可在人畜之间进行交叉感染,这也使得其具有极强的传染能力,一旦有牛患上了此种病症,便导致其周围的牛患上此种病症的几率极大增加。并且其传染方式能够通过牛的呼吸道与消化道进行传染,这就使得病牛在活动过程中,病菌会随着其鼻汁、唾液以及排泄物传播到外界,对牛的饲料、饮水以及牛舍内部整体的空气与环境造成污染,使得病症在人与牛之间交叉感染,危害整个养殖环境。同时,部分患有生殖道结核病的病牛还会在交配时感染疾病。而除此之外,感染了乳房结核病的母牛,在用其牛乳喂养新生的犊牛时,通过牛乳来传播结核病,使得犊牛也遭受到疾病的感染。

2、病症表现

牛结核病存在着一定时间的潜伏期,不会立即显现出明显的病状特征,并且其潜伏期通常在16—45天左右,但也存在数月甚至数年都不发作的情况。而其在发病时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其症状表现也不同,也因此可以根据其病状表现来判断其发病情况。病牛的肺结核病发病初期,会出现干咳的现象,而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发病症状的加重,病牛的咳嗽现象开始越来越重,并在呼吸变得更加急促的同时,伴随着气喘的情况,牛鼻也会有流出淡黄色的黏液以及脓性鼻液。除此之外还会出现食欲下降、贫血、体温升高等症状。患有淋巴结核的病牛,其病变淋巴会使其出现慢性膨气、吞咽与嗳气困难的现象。病牛的乳房结核病则表现为其在其乳腺的后方区域出现结核性的肿块,并在表面出现凹凸不平,大小各异的硬结,使其乳量减少,乳汁混有脓块且稀薄,在其病症进入后期后还会出现乳腺彻底萎缩从而泌乳困难的问题。而肠结核则多发于犊牛,其具体表现为下痢与便秘的情况交通出现,并逐渐发展为持续且顽固的下痢,粪便也会出现脓汁与血液,同时伴随有腥臭的味道。

3诊断

牛结核病有多种不同诊断方式,因为牛结核病缺乏明显临床症状,不存在典型症状,在感染初期一般不存在患病特征,随着病程的进展,病牛会出现消瘦和厌食等症状,同时表现淋巴结肿大和呼吸困难,这些症状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早期临床诊断难度较大。病理学诊断方式能够获取准确检查结果,但是需要对牛宰杀后检查,在实际应用中不易实施。当前诊断牛结核病还有分子生物学技术、血清学方法、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等,常见分子生物学技术包含DNA指纹技术、DNA探针技术、DNA图谱等。血清学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印记法、荧光偏振检测法等。淋巴细胞转化试验主要是检测全血样品在结核菌素PPD抗原细胞反应性,这种检测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分离淋巴细胞,利用复合物组织培养基进行细胞的培养,持续3—5d,针对细胞增殖水平使用放射核酸技术方式检测。

4预防

(1)感染牛结核病病牛严禁进入养殖场,可在每年春季和秋季通过变态反应对牛群展开检疫。在牛种引进时需要注意种牛来源地的检查,严禁从病区引进种牛。针对所有引进的种牛做好检疫工作,经过检疫合格后将其放入养殖场,给予持续1个月的隔离观察,确定牛不存在结核病后混群饲养。在这一阶段,还需要注意检查人体是否携带病菌,如果携带病菌,严禁从事饲养工作;(2)严格控制种牛繁殖,利用人工授精方式,注意提高奶牛精液采集规范性,对种牛隔离后检疫。通过培养健康牛犊方式能够更好的维护牛群健康。母牛分娩时还需要注意后驱身体和乳房等的消毒,分娩后做好牛犊消毒,给予持续6个月的隔离饲养,检疫合格后混入健康牛群饲养;(3)牛群中出现牛结核病后,需要给予隔离防范,发现病牛后及时给予掩埋或者屠宰等方式处理,注意做好消毒,每个季度使用漂白粉、热碱水、福尔马林等消毒;(4)做好牛的预防接种,给予牛犊和结核病牛接种卡介苗,选择皮下注射方式,在牛犊出生30d后,牛胸垂部位注射疫苗100mL,每年注射1次。(5)净化牛群。针对检疫达不到合格标准的污染牛群,及时隔离。对于牛群中确认为阳性的带病牛,一般不做特殊治疗,及时扑杀,严格进行无害化处理。对于免疫结果阴性牛,也要隔离,每30—45d进行1次检疫,连续3次检疫合格者方能认定为健康牛。(6)培养健康牛犊。为了实现病牛群到健康牛群的科学转化,要设立专用分娩室,分娩前对乳牛进行严格的消毒,分娩后立即人工隔离牛犊和母牛。立即使用来苏尔消毒液全面消毒新生牛犊,以灭菌消毒后的牛乳进行喂养。

5治疗

(1)如果发现牛结核病疫情,需要立刻对牛群移动进行隔离并且报告上级部门,防疫监督机构人员需要到现场取样,展开实验室检查,针对患病牛给予扑杀处理,将检验后确诊存在牛结核病的牛群采用固定放牧和圈养等方式隔离,在隔离时,草场严禁有车辆通行,同时远离居住区,做好各个方面的防范,实现对牛群结核病的有效净化;(2)利用深埋发酵处理、焚烧和火焰等消毒方式,做好对牛群物品、用具和饲养场等区域的消毒,对牛群粪便,给予堆积密封处理;(3)牛痰液和乳汁等含菌量相对较少,在检验中可能会出现阴极反应,导致病情检验准确性受到影响。可选择标本蛋白质溶解等方式浓缩处理,会使检查准确性显著提升。具体可选择氢氧化钠消化法、硝酸消化法等方式;(4)根据牛结核病的流行特点及临床症状等,实施好淘汰处理工作计划,避免该病影响范围的扩大。同时,养殖人员应在当地兽医的指导下,落实有效的预防及治理工作,保持牛群良好的健康状况,避免养殖效益受到不利影响。

6疫情管理

实现对疫情的有效管理,是政府防疫部门发挥职能的具体表现,在出现疫情后,一方面要按照相应的规定对上级部门进行汇报,并在上报同时便开始着手采取相应措施来对疫情进行管控。而想要实现对疫情进行有效管理,首先需要的便是个体养殖户以及大型饲养场的配合,为此防疫部门要积极展开相应的宣传与沟通工作,让养殖户以及大型饲养场能够了解到牛结核病带来的危害,使其在发现疑似病情时,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向监管部门汇报疫情情况。其次,监管部门需要在接受到疫情情况后,能够迅速做出反映,开展相应的措施来对其进行处理,并安排专员到现场进行检疫调查,确认疫情的具体情况,实施隔离并对病牛进行无污染处理。

再次,要根据相应的规范来对疫情报告表进行填写,明确疫情爆发的时间、诊断情况、具体日期、感染的情况、传播途径、以及相关部门采取的控制措施与流行病学报告,还要明确爆发疫情的个体户或是大型养殖场的具体情况和疫情上报日期。最后,在结合现场调研以及实验室的分析结果后,需要在两个小时对上级部门进行汇报,并开始指挥整体疫情防控以及处理方案,降低疫情爆发的威胁。

结语

牛结核病是一类以牛结核分歧杆菌为致病菌的传染病,当前已经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纳入B类动物疾病。因为其传染性较高,同时可威胁到牛犊甚至人类的健康,畜牧业的经济效益和持续发展都要求有效控制牛结核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师青柏。牛结核病防治技术规范[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9(5):76-77.

[2]张喜悦。牛结核病疫苗研究进展[J].中国动物检疫,2019,36(4):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