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的电力企业运行过程中,电能计量管理是有效提升其服务职能的重要环节。电能计量管理是以电力企业本身为主体落实的对用户以及电力运行状态的全过程监管,以提升电力企业本身经济效益为目的,利用制度体系以及技术等进行全方位掌控。但是当前在电能计量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将直接影响电力企业本身的发展质量。
1 电能计量管理工作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1.1 制度体系不够完善
电能计量管理的创新和发展往往以满足社会实际需求为目的,但是单纯从方法角度进行创新还不够全面,还需要落实制度体系的优化。但是当前部分电力企业在落实电能计量管理创新的过程中,只单纯从方法和技术角度进行优化,而内部的制度体系未跟上,未能及时地落实针对性的转型,导致部分规章制度无法满足当前的实际创新,也无法提供有效的约束。缺乏合理的操作规范以及制度管理,电能计量管理工作的开展,将面临不稳定以及分散化的局面。
1.2 存在区域管理差异
区域差异主要指的是,在当前城乡建设的过程中,城市管理以及农村管理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受到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地方政策的影响,管理技术必须要进行针对性的优化,要符合不同区域的实际发展情况。但是当前部分电力企业未能结合不同区域的实际需求,进行电能计量管理的调试,例如大部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升原有的手工抄表需要向自动化方向转型,但是依旧停留在传统的手工甚至半手工操作领域,工作效率较低,同时会浪费较大的人力物力以及成本。
1.3 设备体系革新进度较慢
当前部分区域所采用的电能计量管理,设备较为陈旧,存在系统老化以及服务功能不足的现象。产生该种情况的主要因素在于企业过于考虑成本问题,缺乏对电能计量管理的优化创新重视,更新换代不及时,设备自身的性能和准确度不高,将直接导致电能计量管理效率下降。
1.4 自动化计量系统的稳定性不强
结合当前的自动化电能计量系统运行情况来讲,其受到了社会用电需求的影响,整体系统的运行压力较大,同时不同的用户群体的用电特点也有一定的差异性,这就要求自动化计量系统本身有着较为精准的数据识别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同时为了进一步满足电力企业以及用户的实际权益和相关需求,还需要具备较强的自动检测能力,可以及时地定位系统本身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但是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来讲,部分自动化计量系统的稳定性不强,本身并未设置较高性能的自动化故障检测体系以及稳定的性能分析系统,导致计量功能较为单一,数据传输的稳定性不高,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精准度下降以及故障等情况。
2 新时期电力企业电能计量管理工作创新的方法
2.1 建立和完善电能计量管理体系
为适应科学规范、高效准确的要求,供电企业对电能计量管理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供配电系统来说,新时期的供配电任务更为重要。对此,应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结合供电企业的实际情况,完善供配电系统的架构。通过落实电能计量管理制度标准,统一电能计量装置的参数、内容和计量周期,对《计量装置技术规范》《计量标准考核规范》《计量法》等有关制度标准进行修订,规范有关电能计量装置的安装、维修规定。对有关电能计量管理的文件、设备、资料和数据的管理,可对文字资料和技术档案进行分类整理,找出影响电能计量管理准确度的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此外,供电企业电能计量管理工作还需要科学设置管理岗位,合理配置管理职能,配套制定考核管理方案。
2.2 优化电能计量管理装置、环境和流程
目前,制约供电企业电能计量管理实践的主要因素是计量设备的先进特性和计量环境的标准化程度。对电能计量管理装置及其环境进行优化,应把握以下几点:①要适应新时期电力体制改革的需要,妥善安排购置和更新电能计量装置的经费,确保所购置设备的耐蚀性、耐久性、高精度、耐磨性和防窃电。②购置后,在安装调试阶段,要严格遵守有关技术规范,确保计量装置安装正确。③做好对电能计量装置的各种检查。例如绝缘试验、测量方法试验、测量场地因素试验、对电能表试样的取样试验等,如果发现问题或不合格,应立即更换。④电力计量实验室环境优化。强化实验室温湿度控制,严格执行电能计量管理制度,确保变压器、电表、仪表等计量器具有效运行。对较重要的计量器具,应定期进行检测,建立质量追溯制度。
2.3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计量管理能力
电能计量管理人员是电力企业确保电能计量质量的重要力量。在新时期,电力企业电能计量管理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供电企业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计量基础建设,不断更新计量设备,完善信息系统,推广先进的计量手段和管理技术,提高企业员工素质。应加强电能计量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建设,树立良好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建立一支高素质、科学化、专业化的管理队伍。随着各种新技术的不断开发和使用,尤其是智能数字化测量仪器的应用和普及,旧仪器不断被淘汰和取代。不仅要积极开展业务培训,而且要坚持加强业务学习,使他们能熟练地运用信息管理系统,不断掌握新仪器、新技术、新工艺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2.4 电能计量装置中误差的预防及处理
进行严格的倍率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倍率应由专门人员来计算。有关人员在开始安装工作时,应进行严格的复查,这样能保证安装工作无差错。若变压器变比有一定幅度的变化,工作人员应重新计算其倍率。此外,发电站、变电站如需变更计量变压器的经济技术指标,还需要与营销主管部门机进行充分的协商,并且在上述工作完成后,方可以确定计量变压器的比值。
当电能计量装置安装时,相关工作人员应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电能计量装置的运行、研究与开发中去。员工应确保电能计量装置的密封完好,不会因外力而受到损坏。除此,在用户进行安装时,还应该确保对用户设备的封口情况负责,从源头上避免外来因素对其造成的影响。
防止电能计量装置在当前情况下发生故障和误差,同样十分重要,有关人员应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如电能表与互感器接线错误、倍数错误、电能表机械故障和电气故障、电流互感器开路或匝间短路、电压互感器断熔丝和二次回路接触不良、电表雷击或过负荷烧损表及互感器故障、由于计量标准不合格而引起的大量电能表重装、互感器重装等。
3 结束语
电能计量管理模式的创新能够有效提升电力企业自身的发展质量,信息技术、制度体系、管理方案、人员培养等工作的全面落实,可以为电能计量管理提供完善的实现途径和保障,能够进一步强化电脑质量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从而进一步增强电力企业的社会服务职能以及业务服务质量,从而满足用户实际需求,也能够增强我国电力系统的稳定发展和创新力度。
参考文献:
[1]林伟.县级供电所电能计量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科技投资,2017(7).
[2]张海明.供电所做好电能计量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研究[J].科学与信息化,20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