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中国梦"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索

马婧智闻

西安科技大学,陕西省西安市,710063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了高校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了培养大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状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多年来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始终未达到预期中的育人效果,而“中国梦”的提出,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它不仅是个人梦想的“中国表现”,更是中国人对历史与祖先的承诺,基于此,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准确把握“中国梦”的科学内涵,运用合理的教育途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本文就“中国梦”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展开研究和讨论,以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 “中国梦”;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探索
DOI:10.12721/ccn.2023.157079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中国梦”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教育载体和发展机遇,面对这一教育形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将大学生“成才梦”与“中国梦”相融合,带领学生学习中国历史、树立报国之志、投身社会实践、苦练真才实干,使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目标有高度认同感,主动担负起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

一、结合教育管理,同心共筑中国梦

“中国梦”实现是一项具有长期性的系统工程,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应将加强“中国梦”时代内涵教育作为己任,除了着力于“中国梦”的主题思想政治教育以外,还要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当中,引导大学生具备坚定的意志和信念,走上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使“中国梦”体现在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实际行动上,从而取得良好的育人成效[1]

高校的教育管理是以育人为目的,为维护教科研秩序的正常运行、营造良好“求知求学”的校园氛围而服务,其功能性体现在能否实现提高人的素质。基于此,高校教育管理要回到教育的本性上来,结合与时俱进的管理方式,将“中国梦”教育日常化,渗透在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在无形中激发大学生对“中国梦”的内在需要,唤醒大学生的主体意识。首先,高校可以挖掘校园中的先进典范,加大对大学生典范的培育和宣传力度,为其他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教育引导学生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前进;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与大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真实想法,运用正确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以此带动大学生的思想问题的解决,强化大学生的行动意识,对贫困大学生、毕业生做好经济资助、就业指导等服务,通过开展、落实与大学生实际问题紧密相关的教育管理工作,引导大学生将“成才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把实现个人梦想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最后,课堂教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平台和主要渠道,将“中国梦”主题教育融入在课堂当中,能够有效将其理念渗透进大学生的内心。在开展教学实践时,教师要改变以往“灌输式”、“说教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参与式”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将“中国梦”引领的思想政治教育植根于生动、丰富的现实生活中,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内化为道德意识,促进学生的自主建构,为实现个人梦想和国家梦想做好准备。

二、结合校园文化,齐抓共推中国梦

高校校园是大学生成人成才的重要环境,其文化建设对大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有着很大作用,所以,建设优秀校园文化是各高校的长期追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更是中国人民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2],而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高校要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发展的重要性,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将“中国梦”融入在校园文化建设当中,为大学生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1.坚持正确的办学思想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近年来,“教育功利化”、“专业设置市场化”等错误办学思想,以及“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论”、“新闻自由”等错误社会思潮,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部分高校过度重视物质方面的文化建设,忽略了精神方面的文化建设,甚至出现了追求“高大全”的现象,这对大学生价值观念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对此,高校要重新审视自身的发展现状,摒弃“盲目跟风”的不良行为,结合校园的实际情况,以“中国梦”为指导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基础,培育更多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的优秀人才。

2.建设含有“中国梦”元素的人文景观

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校园景观是校园文化的外在形象代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学校的精神和内涵,为了实现“中国梦”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融合,高校要将“中国梦”元素体现在校园人文景观的设计当中,吸取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营养,让学生在灿烂的文化中,感受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的信息[3],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主动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和义务。

3.利用网络媒体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行业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高校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要紧随时代的潮流,运用与时俱进的教育方式和途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在信息时代下,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网络的辅助,高校可以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优势和作用,加强对“广播站”、“校园官网”、“微信公众号”等校园网络媒体的管理和建设,占据校园网络环境建设的主动权,实现“中国梦”主题思想教育的全覆盖。

结论:总而言之,以“中国梦”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意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形势下,高校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涵有明确认知,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构建“中国梦”语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运用“新中国”特有的理论内涵和言说方式,促进大学生对思政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激励大学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一份力量,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宋修岩."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思考[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1, 37,(2):121-123.

[2] 陈燕,崔顾芳,黄凯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索[J].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 21,(2):56-60.

[3] 王虹.立德树人视野下"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解析[J].  2021,(2017-6):160-161.

马婧智闻,女,汉族,籍贯:陕西兴平,生于:1983-05,工作单位:西安科技大学,单位省市:陕西省西安市,单位邮编:710063,职称: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