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浅论李白诗风之“盛唐气象”

刘国富

湖南省醴陵市贺家桥中学,412200

摘要: 在中国古代文学这个浩瀚大海里,唐诗无疑是璀璨夺目的明珠,而李白则是其中最闪耀的那一颗。李白,以其非凡的自负与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展现了盛唐诗人的精神风貌和时代性格。李白的诗歌创作,既有雄奇浩瀚、变幻莫测的壮观奇景,充满了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又有标记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美不胜收。贺知章称赞他为“谪仙人”,杜甫说他的诗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在唐代的诗坛,李白犹如石破天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后人用浪漫、豪放、飘逸等词语来概括李白的精神与艺术风格。本文试从盛唐气象来探究他的作品风格形成的因素。
关键词: 李白;诗;盛唐
DOI:10.12721/ccn.2024.15706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盛唐,诗歌之文化沃土

1.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意为盛唐时期的流行事物。在宋元明清时代是一个文学批评的专门术语,指盛唐时期诗歌的总体风貌特征。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等著作最推崇盛唐诗,指出盛唐诗的特征是“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并对此在其诗话中多有阐述。以后明清诗论家承严羽之说,常把雄壮、浑厚二者作为盛唐诗歌的风貌特征,并称之为盛唐气象。 

2.诗歌的黄金时代

盛唐是诗歌黄金时代,后代往往将这一时期等同于李白和杜甫,一旦把李白和杜甫从时代里抽出去,“盛唐”这个词,便显得空洞无力、暗淡无光。从时代的背景出发,伟大的艺术家并不是孤立的,而有如百花盛开的园林中的一朵更美艳的花,一株茂盛的植物的“一根最高的枝条”。

唐诗在开元、天宝盛世全面繁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把山水田园的静谧明秀的美表现得让人心驰神往;边塞诗人高适、岑参,把边塞生活写得瑰奇壮伟、豪情慷慨;还有王昌龄、李颀、崔颢、王之涣等一大批名家。后人对此时期的唐诗有许多的评论,概括地说就是骨气端翔,兴象玲珑,无工可见,无迹可求,而含蕴深厚,韵味无穷。作为这一时期最重要的诗人李白,以其绝世才华,豪放飘逸的气质,把诗写得行云流水,而又变幻莫测,情则滚滚滔滔,美如清水芙蓉。他的作品在形式和内容包容了那个时代所拥有的特色,又超越了那个时代,反映了那个时代昂扬的精神状态。从某种程度上讲,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盛唐气象,造就李白。

二、盛唐,诗歌之无尽养分

唐代的民族和文化背景,使得诗坛成批涌现脱略小节、豪荡使气、富有开拓精神的才士,发出中国诗史上音量最足的浪漫主义合唱。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李白的《忆秦娥》曰:“太白纯以气象胜。”严羽《答吴景仙书》中说:“盛唐诸公之诗,既笔力雄壮,又气象雄厚。”“笔力雄壮,气象雄厚”八个字是能够概括盛唐诗歌风貌。

唐代这样一个兴旺发达的社会,这一时期的诗人又往往更多地带着一种诗意的眼光看生活,因而即使是在平常的、习见的生活中也发现了丰富多彩的美。如李白的《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李白借旧题不单是表达相思愁苦,更借思妇之口,“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表达了对胜利的渴望,对和平的呼唤。语言自然清新,明白如话,流丽婉转。唐诗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在他繁荣昌盛时期所呈现出来的生活美,也表现了这样一个时代中人们比较健康昂扬的精神状态。

盛唐时期,空前的安定繁荣和强大,为造就诗人提供了有利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因此诗人们畅游四方,结交朋友,对生活、自然有着亲身的体会和独特的感受,经常神游其中来完善自我的提升。  

 三、盛唐,文化自信滋养诗歌硕果

自公元624年唐王朝一统中国,经过前期一百年的持续发展,唐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政治清明、经济发达、军事强大、文化繁荣的朝代。国力的强盛,政策的开明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儒、道、佛三家思想并行发展,这一切为唐人展开了一条宽阔的道路。盛唐的士子们因此对人生普遍抱有一种积极、乐观、进取的态度,集自信与狂傲于一身。

王维《渭城曲》道:“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与寻常的送别诗不同,它一反往常送别诗常见的黯淡笔调,而是展现了一幅清新轻快的景象。再如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王维的《渭城曲》如出一辙,同为送别友人的诗,都给人一种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却同时都选择抛弃了传统的悲伤情调,没有沉重的感觉。

李白对祖国山水的热爱,出蜀前后,漫游各地,足迹几遍全国。他用热情的巨笔,歌咏名山大川,写下了很多瑰丽的诗篇。如峨眉山、巫山、泰山、嵩山、庐山、天门山、岘山、衡山、九华山、黄山、天台山、云台山、终南山、华山等名山,锦江、长江、黄河、剡溪、汉水、鉴湖、洞庭湖、彭蠡湖等江湖,都在他笔下生辉。李白是一个高大的人。然而,他的高大在于他平凡、天真,正如他被称为“谪仙”,“仙”固然不凡,可是这个“谪”字,又表示他是普通的人。这倒最能说明他真实的存在。而这平凡、天真,这普通性,就表现在他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感悟。

他的诗有的明朗清新,意境开阔,如《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有的情景交溶,韵味悠长。如《寻雍尊师隐居》: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计年。拨云见古道,倚树听流泉。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还有的形象雄伟,气势磅礴,如《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盛唐诗人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在李白身上更具有理想色彩,使其成为盛唐精神的一个标志。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整幅画面情景交融,给人苍茫广阔的感觉。诗人对朋友远行的惜别之情,对于不能同游的惋惜,以及对扬州胜景的无限神往,尽在江边送别的形象之中。再如李白在《客中作》中写道:“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这是一首旅人思乡之诗作,他乡客愁可以说是诗歌的一个普遍主题,李白这首诗却有意翻新,把“兰陵”和“美酒”联系起来,“玉碗”有了“琥珀光”的感觉,扫除了别诗那种沮丧的外乡异地凄楚情绪,而带有一种使人迷恋的感情色彩,一种留恋忘返,宾至如归的情绪,使他“不知何处是他乡”。全诗写得豁达开朗、一泻无余,充分体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并从侧面反映出盛唐时期的时代气氛。

李白名篇《望庐山瀑布》这样写到:“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人将庐山一个最典型的风景点以“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大手笔,描绘得有形有神,奔放空灵。“紫烟”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很美,而且极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从以上的几方面可以看出,李白的豪放洒脱的个性魅力在当时不是孤木,不是独一无二的,只是由于他天生的气质融入这个时代更具典型性。但这不是说否认李白的天才。他是天才!正如丹纳所说,“严格说来,精神气候并不产生艺术家;我们先有天才和高手,像先有植物的种子一样”。艺术家需要一种必不可少的天赋,便是天大的苦功天大的耐性也补偿不了的一种天赋,否则只能成为临摹匠与工匠。正如李白所言,“天生我材必有用”,他的材便是天才诗人的灵感与想象,便是那种天生的独立个性,以及将这个性很好地融入诗歌中的天赋。当他像石子一样投入雄浑的时代之海里,便引起了巨大的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