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生校园足球特色育人的意义
新课程标准改革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协同发展,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体质健康方面,我国青少年体质一直呈现着下滑的现象,肥胖、近视、瘦弱等问题层出不穷,这也表明解决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紧迫性。足球作为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动量大、技巧性强、又具有一定的对抗等特点,对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都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但目前传统的足球教学存在各种不足,不能有效的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对足球的热爱。因此,足球课应当建立快乐课堂,改变传统枯燥无味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玩耍中学习足球,并在足球课中寻找快乐获得满足感,积极调动学生自己对于足球运动的喜爱。这种方法也更有力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观点在足球教学中依然适用。
2校园体育足球班级特色育人的实践策略
2.1教师应采取多元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在足球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学生进行示范、指导,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融入到足球课堂氛围中。学生们会在不知不觉中把老师的习惯养成自己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主导作用,老师应当充分认识和利用这一点。让学生们无形中养成正确习惯,主动学习和维持这个兴趣。比如,可以采取外籍老师教学方式,偶尔一次能维持学生们的新鲜感,而且不少学生都有崇拜的外国偶像,外籍教练会让他们觉得距离偶像近一点,会以一种松弛且全神贯注的方式感受老师的细腻的技术动作。在动作学习的过程中,他们能够体会到足球运动的快乐,将转变教学中的“要我学”为“我要学”,实现快乐足球理念的意义。
2.2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足球学习兴趣
在传统体育足球运动教学中,教师一般以知识讲解,动作示范技能教学等形式来开展教学活动,体育课堂教学对足球运动的基础理论性知识和实践运动中的足球运动技巧教学较为重视,教学中由教师示范动作,学生跟学等形式开展,在示范结束之后,学生根据示范动作开展实践性练习。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完全由教师设定,教师教学理念的落后和教学形式的单一,很容易就会导致班级学生在千篇一律的学习活动中,逐渐失去对足球运动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新时期的足球运动教学中,教师应创新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激发班级学生学习兴趣为主,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师组织的课堂学习活动当中来,体现出班级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地位,以优化教学模式的形式,最终达到提高班级学生的足球运动学习兴趣的教学目的。例如在足球运动教学中,教师在传授颠球、运球以及踢球等技巧性知识的过程中,穿插讲述足球发展历史,以诙谐幽默的语言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师组织的足球活动教学当中来。
1.采用游戏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鲜事物容易引起小学生的新鲜感和好奇感。在小学足球运动课堂教学中,枯燥的踢球运动很容易让小学生降低甚至丧失对足球学习的热情。在教学中应注重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转换足球固有的运动模式,以游戏足球的教学模式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创编足球训练舞蹈、开展足球艺术操等,将游戏与运动结合,以趣味课堂实施足球运动教学。
2.增加教学难度,提高学生求知欲望
小学阶段学生身心处于发育初期,对于不明事物存在较高的挑战心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些高难度教学内容,容易激起学生的欲望,学生有了好胜心的驱动才能自主参与足球运动的练习。例如经典的射门练习动作,对于刚刚接触射门这一动作的学生来说,进球率并不是很高,教师可将难度增加到每次射门都能进球,使学生在反复练习中逐渐提高自己的射门能力,以此来体会射中带来的成就感。不断提高教学难度,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于足球运动学习的欲望和动力,进而提高小学足球教学效果。
2.3做好父母对孩子足球培养的思想工作
许多小学生处于被动的培养足球兴趣,教学认知一直停留在技术层面,疏忽理论知识的培养,这需要父母老师有意识地灌输理论知识和发自内心的兴趣支持,加上心理上开导认识他们的兴趣所在,包括如何做到坚持足球训练。因为小学生普遍存在对自身认知不到位,需要老师和家长协助来建立起他们对理论的认知,否则培养的兴趣停留在娱乐,就不能为国家足球事业献一份力。因此应当借助学校大力宣传“小学校园足球文化活动”,提高足球文化的认识度,让学生和家长意识并重视足球的影响力,另外,还要向家长普及随着新课表的改革,足球运动在升学考试时,也会有一定的加分政策,让家长了解足球对于孩子的成绩也有帮助,从而形成科学的足球培养策略,也有助于足球教学普及发展。
2.4开发新资源,呈现多样性
在教学活动与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下,以教学视频为载体,以多媒体方式呈现多样化教学资源,来实现微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课内外一体化模式,大胆改革创新足球教育课程。课外积极组织学生成立兴趣小组,参加各种运动竞赛。学生在其中不仅能掌握足球运动的相关知识及技能,还能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要因材施教,引入分层教学模式。学生的个人身体素质和体育教育息息相关,根据学生的实际身体条件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大部分女生对于足球的认知不太清晰,认为这是一项男生才会参与的体育活动,从而缺乏足球参与兴趣。还有一部分身体素质及各项技术能力都较差的男生,更不愿主动积极地参与集体的足球训练。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式的发展,提高学生足球学习能力,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结合学生的体质、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如在“脚背外侧运球”技术中可分层制定教学内容,第一层是巩固运球技术,第二层是强化运球技术,第三层是熟悉运球方法,以此来提升运球中保护球的能力、控球能力及运球技术。在认知分层方面,第一层为掌握运球方法,第二层为熟悉及运用运球方法,第三层为培养足球兴趣。结合实际进行因材施教的原则至为。
结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样也是学习知识、拓展自身的最大动力。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的乐趣,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一直以来都是教师教学所需要研究的主要课题。校园足球作为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体能的课程其地位也得到了提升,所以,小学体育教师应当做好小学生校园足球特色育人,拓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作用,丰富学校竞赛活动,完善多媒体教学设施等。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足球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到足球教学中来,从而促进我国足球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振华.系列化足球游戏活动培养女生足球兴趣的策略研究[J].家长,2021(01).
[2]杨立远.体教融合背景下体育中考的历史回顾、现实困境与发展出路——“体育中考”云学术工作坊综述[J].体育与科学,2020,41(06).
[3]秦立征.浅析校园足球教学中小学生足球兴趣的有效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20(78).
[4]邓飞.校园足球背景下,小学低年段“一对一”运控球价值发现及发展策略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