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儿童身体尚未发育成熟,易遭受病毒及病原菌感染,接种疫苗是预防疾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之一[1]。但是,由受个体差异、疫苗质量和接种方式等主客观因素影响,可导致儿童在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影响接种效果。但在预防接种的过程中更易出现不良反应,容易影响受种儿童的身体健康及心理状态,加重其对预防接种的抵触和恐惧心理,不利于预防接种工作的持续、良好开展[2]。为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护理工作可行性,临床应在儿童预防接种中采取科学规范的护理干预手段,综合护理围绕护理程序展开护理工作,可满足患儿生理、心理、精神状态和社会交往等不同方面的护理需求,有效改善儿童的抵触心理,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其预后,提高其家属的满意度。研究选取76例预防接种的儿童,以不同护理方法分组,分别讨论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对儿童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影响及其家长满意度改善效果,为临床提供有效的参考,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进行预防接种的儿童,共计76例。将这76例儿童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析儿童资料:对照组38例儿童中,男性占52.63%(20例),女性占47.37%(18例);年龄0~2岁,平均(1.72±0.12)岁。观察组38例儿童,男性占50.00%(19例),女性占50.00%(19例);年龄0~2岁,平均(1.70±0.15)岁。对两组资料实施比较,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均为预防接种儿童;②年龄0~2岁;③家长知情同意,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④家庭背景、父母知识水平相当。⑤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①有预防接种禁忌症;②拒绝参与研究。③合并先天性疾病者;④皮肤感染者;⑤资料不完整,未能完成研究者。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3]。
1.2方法
在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根据预防接种的护理标准来实施。接种前对接种儿童及家长进行宣传教育,帮助其以良好的心态应对预防接种;在专业人员安排下接受检查,核实接种儿童基本资料,选择相应的疫苗接种;疫苗注射结束后,告知家长接种后注意事项,并让儿童于留观室观察30min,确认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护理告知
随访发放预防接种通知单,内容包括预防接种意义、不同疫苗作用及其接种时间、主要事项和医院基本信息(联系方式与工作时间);开设预防接种家长课堂,发放《预防接种疫苗告知手册》,讲解疫苗接种流程、一类和二类疫苗种类、禁忌证和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并现场答疑解惑,帮助家长认识到根据程序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叮嘱家长接种前,不为儿童提供易过敏食物,可提前1~2d做好身体清洁,合理安排儿童饮食,尽量早睡,以保持最佳抵抗力,存在腹泻、咳嗽与发烧等症状者,需延缓接种时间。建立家长微信群,方便随时沟通,发布相关预防接种知识[4]。
(2)接种前护理
护理人员为接种儿童营造和谐温馨的接种环境,接种室内应保持明亮、清洁,将温度与湿度分别控制在22~26℃和50%~60%,以卡通图案装饰墙壁,用各类可爱的画报张贴于等候区,以安抚接种儿童情绪;使用排队叫号系统,维持接种次序;为儿童建立接种档案,包括儿童姓名、性别、年龄家长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以及健康状况、接种禁忌等。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询问儿童最近一段时间身体是否出现发热、感冒等。为家属实施健康教育,强调接种的重要性,将接种后常见的不良反应告知家长,叮嘱其接种后相关的注意事项,将接种的相关事项制成健康手册,发放给家属。接种前还要给予儿童一定的心理护理,主要是在预防接种过程中对儿童产生的不良情绪和心理进行逐渐消除,护理人员协助家长做好做好相关工作,尽量避免责骂儿童,在了解儿童心理状况之后,采用糖果或者根据询问其爱好转移儿童的注意力,如果儿童比较配合,则需给予奖励;护理人员还可采用趋利避害式护理,若儿童年龄比较大,可以将预防接种的好处对其进行说明,帮助儿童提高依从性[5]。
(3)接种时护理
询问家长儿童的喜好,给接种儿童玩具等,转移儿童注意力,对于哭闹的儿童,要轻声安慰,有效缓解其恐惧、紧张、不安等情绪。核对儿童的基本信息,确认接种疫苗的生产批次、名称、保质期等,确认无误后方可实施接种。接种时给予儿童语言鼓励,夸赞儿童,增强其勇气和信心。与家长配合,取合适的接种体位,接种动作要轻柔,且快、准、稳,接种后用棉签按压穿刺部位。观察接种部位是否存在瘢痕与硬结等异常,选择符合疫苗种类和性质的注射方式,确保注射剂准确,接种过程中遵照无菌操作原则,完成接种后,于注射部位按压无菌干棉签,以免出血或药液外渗[6]。
(4)接种后护理
接种后留观0.5h,密切监测儿童的生命体征,观察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如发现不良反应要及时实施相应的解决措施。告知家长相关注意事项,保持儿童衣物、皮肤干燥清洁,多喝水,避免剧烈运动,24h内不可与水接触,保持充足的睡眠,若注射部位红肿或出现硬结,不可用手抓挠,以免感染,可于第2日对红肿部位进行热敷;0.5h后儿童无异常情况即可离开医院,嘱咐家属回家后观察儿童,存在恶心呕吐、腹泻和发热等不良反应者,可在家长微信群中向接种医生求助,并由接种医生给予指导性的处理措施,若症状持续性加重,指导家长及时到医院就诊[7]。
(5)定期随访
护理人员可通过电话或微信对家长进行定期随访,询问接种后基本情况,记录不良反应,指导家长不良反应处理方式,以缓解其紧张与不安;及时提醒家长下次疫苗接种时间,以免出现接种延迟或疫苗漏种情况;告知家长统计接种信息,以便在规定时间内准确接种[8]。
1.3观察指标
记录与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原因,通过对每一个出现不良反应的患儿开展分析以及跟踪随访确定导致不良反应出现的具体原因。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统计两组儿童家属的满意度,用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来评价,满意度=非常满意度+一般满意度。)对比两组儿童家属预防接种知晓情况,包括接种知识、接种疫苗种类、接种次数、接种注意事项,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说明知晓程度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借助统计学专用软件SPSS21.0版本对组间数据差异进行检验,其中(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组内相关资料的比较应用x2检验方式,计量资料应用(x̄±s),组间比较检验方式为t,P小于0.05则差异明显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儿童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表1显示,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26%,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1.05%,故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更低,差异明显(p<0.05)。
表1两组儿童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2.2两组儿童家长满意度比较
表2显示,观察组儿童家长满意度为94.74%,对照组儿童家长满意度为73.68%,故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更高,差异明显(p<0.05)。
表2两组儿童家长满意度比较[n(%)]
3讨论
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难以抵抗各种传染病,为易感人群。依照国家规定程序,进行疫苗预防接种可有效提高其免疫力,预防相关疾病,保障其正常发育,促进其健康成长。维持健康状态,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尽管疫苗接种后在体内产生抗体并发挥免疫作用,但受疫苗本身生物特性、接种人员接种方法和接种环节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可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
综合护理围绕护理程序展开,可以有效改善儿童负性心理,减轻其哭闹及疼痛发生情况,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干预儿童家长认知度,取得家属的配合,提高其满意度,避免发生医患纠纷[10]。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26%,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1.05%,故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更低,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儿童家长满意度为94.74%,对照组儿童家长满意度为73.68%,故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更高,差异明显(p<0.05)。这种全面性的护理工作有利于儿童以良好心态接受接种,另外对儿童以及而家长的护理,也有利于护患关系的改善。这一点也提示,针对儿童的疫苗接种工作,不仅要注重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还需要利用积极有效的护理工作提高儿童、家长配合度,确保接种效果。综上所述,针对接种疫苗的儿童而言,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手段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综上所述,在儿童预防接种中采用综合护理服务,接种儿童家长认知水平明显提高,可预防接种所致不良反应,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官美娥.预防性护理对儿童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28):139-141.
[2]曾小咩.预防性护理对儿童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应用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2,26(06):127-129.
[3]彭发平.细节护理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护理研究及对不良反应预防作用[J].宜春学院学报,2021,43(06):78-79+99.
[4]李粉妮.综合护理方案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作用分析[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03):293-294.
[5]卫东英.浅谈儿童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护理体会[J].名医,2021(10):92-93.
[6]齐东侠.接种前预见性护理对儿童接种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的预防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12):132-133.
[7]谢婷婷.探讨儿童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预防性护理干预[J].人人健康,2020(12):228-229.
[8]梁海燕,夏碧涛,刘秋梅.综合护理干预对婴幼儿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及家属接种知信行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15):2102-2103.
[9]黄海燕.儿童接种百白破疫苗后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护理措施[J].人人健康,2020(08):131.
[10]卢金兰.儿童预防接种中的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体会[J].心理月刊,2019,14(2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