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最大的器官为皮肤,是第一生理防线,导致皮肤病的患病因素涉及多方面,属临床较常见病症,多数群体患病后呈皮肤红肿、皮肤溃烂及水疱等表现,分析病因较复杂,其中遗传、不良作息及暴饮暴食为常见因素,病情加重影响患者形象及日常生活。研究表明,皮肤科门诊是治疗皮肤疾病的主要科室,对减轻症状并控制疾病有积极作用,但患者因缺乏疾病理解、担心疾病影响形象,配合度较差、影响预后,故辅助有效护理很重要。刘媛媛[1]证实,常规护理虽有一定价值,但研究广度及深度缺乏,应用受限,鉴于此,本文分析整体护理用于皮肤科门诊中的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择我院2021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80例皮肤科门诊患者,整体组(40例):男/女=22例/18例,年龄18-69岁,均值(40.26±2.35)岁;基础组(40例):男/女=23例/17例,年龄19-70岁,均值(40.38±2.42)岁。P>0.05、可比较。患者知情、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
基础组(常规护理):给予病情观察、口头阐述及基础指导等。
整体组(整体护理):①环境护理:营造舒适就诊环境,将室内温湿度调节适中,开展检查及治疗时,做好患者隐私保护,维护就诊秩序、减少噪音,保持地面清洁干燥、避免滑倒;②心理护理:登记患者资料、开展多样化健康宣教,如图片、专题讲座及报刊等,协助正确认识疾病,纠正不正确行为习惯,发放健康手册宣传疾病预防,告知出现瘙痒现象则禁忌搔抓、避免皮损,增加维生素摄入,如绿叶素、红薯等,提高认知度,并深入了解患者心理情绪,结合实际给予个体化心理疏导,辅助报刊、音乐及肢体接触等,转移疾病注意,重建信心、提高依从性;③护理操作护理:向患者解释护理操作的过程,满足其知情权,大量使用外用药治疗时,操作时禁忌污染衣物,换药时遵守无菌操作、做好患者肢体保暖,避免发生并发症,了解药物浓度、避免湿敷时间延长。
1.3 观察指标
心理状态:以焦虑(SAS)、抑郁自评量表[2](SDS)评价,百分制、界线为50分,分值愈低愈好。
遵医行为:自制调查问卷,满分100分,遵医≥85分,部分遵医60-84分,未遵医<60分,遵医率=
1.4 统计学方法
excel表整理,SPSS22.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x̄±s),t检验。计数资料构成比[n(%)],x2检验。检验水准P=0.05。
2 结果
2.1 心理状态
护理前分析心理状态无差异,P>0.05;护理后较基础组,整体组SAS、SDS值更低,P<0.05,见表1。
表1 心理状态比较(x̄±s,分)
注:组内比较,*P<0.05;组间比较,#P<0.05。
2.2 遵医行为
较基础组,整体组遵医率更高,P<0.05,见表2。
表2 遵医行为比较[(n),%]
3 讨论
有文献报道[3],整体护理用于皮肤科门诊患者中可行,分析:营造舒适的病房环境,将室内温湿度调节适中、提高舒适度,消除外界因素不良刺激,辅助多样化健康宣教、情志调理等,协助正确了解疾病认知、消除盲区,提高疾病认知度,给予音乐、报刊及视频等形式,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减缓心理刺激,护患间建立信赖度、信任度,提高主观能动性,并重视护理操作,推动护理进展顺利进行,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就医体验。
本研究示:①整体组SAS、SDS值低于基础组(P<0.05),分析:患者缺乏疾病理解、担忧病情,出现不良情绪,故整体护理可减轻心理刺激、稳定情绪;②整体组遵医率高于基础组(P<0.05),分析:护患关系紧张、导致患者配合度差,故整体护理可优化遵医行为、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皮肤科门诊患者行整体护理可减轻心理刺激、提高遵医行为,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刘媛媛.优质护理模式在皮肤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临床误诊误治,2023,36(03):155.
[2]熊会林,王桂英,沈宝贤.延续性健康教育对皮肤科性病哨点监测阳性患者保健知识及自我护理效能的影响[J].皮肤病与性病,2021,43(02):272+282.
[3]柳风琴,王燕,薛露露.口服药物发放流程在皮肤科患者用药安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宁夏医学杂志,2021,43(03):281-283.